国际抗癌联盟对全球肺癌手术评估,认定60%的手术没有意义,你怎么看?

卢轶称心

一,癌症怎么治?

这其实是一直困惑生物学医学界的根本问题。

国际癌症联盟提出对肺癌手术的评估,并认定60%以上的手术是没有意义甚至是弊大于利的。

问题根本不是这么简单。单纯灭杀癌细胞,治不了癌症!

第一,对癌症的定义,必须重新考虑。

癌细胞不是体细胞被感染的变种,不是一个机体系统之外的附着物,它就是机体的一部分。

现在定义癌症是由于机体遭遇伤害后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癌变。就是说是伤害因素改变了基因,才产生癌变的结果。

这个可能是有问题的。基因突变可能不是癌变的原因,而是结果。

现在,就已有的证据,非常支持这样的观点。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癌症基础研究问题,也不是在此可以展开讨论的。但是,大家一定知道,癌症的定义早晚会被改写的。因为原来的定义没有解决问题!

国际社会发现到60%以上的肺癌手术是有问题的,已经开始为新的思路打开通路。

三,在新的理论确立之前,我们要做的

第一,任何患者不要做被医生随意宰割的羔羊!

不是他让你手术就手术,他让你放疗化疗就立马照做。你要综合各种信息,加上自我感觉,决定是否照做。

强烈建议,手术可以切除的话,放疗化疗一定要小心!决不能因此损害了自己本来良好的机体活力免疫力。

第二,癌细胞是你机体的一部分,而且机体从产生癌变起,它们就是有机整体。所以,癌细胞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现在推测,这个理由就是你的身体长期遭遇了某种导致细胞凋亡的伤害。机体为了应对细胞不断凋亡的危机,采取了癌变的手段。

所以,如果伤害停止、不再存在,癌症发生发展的动力就会消失。可能机体就会主动逆转,恢复健康。

这就要求患者,明确自己遇到过什么伤害,然后有效阻断清除,就是第一任务。是比灭杀癌细胞更第一位的事。

第三,很多依靠自愈力逆转病情的患者,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什么原因让他好起来了。但是,有三种人最可能发生这类逆转的奇迹(1)出家者(2)儿童(3)精神分裂者。

这给我们很大启示,所谓“没有心就没有病”。可能,个体遭遇到长期负面情绪困扰,是导致癌变的第一伤害因素。当一个人进入不再受情绪困扰的状态,就是阻断清除了致癌伤害,然后,机体就指挥免疫系统清除了肿瘤。

回答如上,欢迎批评指正。


春雷滚滚2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并没有听说过这一评估结果,60%的这个数字有点夸张,明显有编撰吸引眼球的嫌疑,但存不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肺部疑似肿瘤的病灶诊治过程中不但牵涉到病灶本身是否确为肿瘤的问题,有时候还要照顾到患者本身的心心态,下面讨论一下常见的一些非肿瘤但最终手术切除的情况。

过小的结节是否需要立即切除

随着CT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肺部小结节,其中更有一些结节很小的情况下就进行手术的情况,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小于5mm的结节大部分以良性为主,即使是恶性的,短期内长很大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大,从小于5mm长到不可根治的情况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个人认为结节很小的情况下即使是恶性也不需要着急手术,而且小于5mm的结节基本上也无法在手术前明确其性质。

患者的心态是否要照顾

有一些患者确实在查出肺部小结节后即无法从自以为是肺癌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达到了不听医生劝解的状态,我的一个网络病人,他本人还是医生,查出肺上病灶的形态明显是炎症,但他非说自己就是肺癌,还硬说自己的手指是杵状指,我劝了他一周的时间,明确告诉他他的手指很正常,肺上也不像肺癌,他态度很好,说我相信你,胡医生,一转脸又问你看我这杵状指是不是肺癌引起的,其实他的状态已经有一点精神异常了。像这样明显向肺炎的病人不主张手术,但有一些肺部结节又精神无法安宁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人,我觉得手术切除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并不算是过度医疗。

早期肺癌术后化疗算不算过度医疗

早期肺癌是指可以手术根治的肺部结节病灶,这样的肺癌术后是否需要化疗是很多患者心中纠结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Ia(小于3cm且无任何转移)期肺癌术后基本不需要化疗,Ib(3cm<瘤体≤4cm)期的肺癌术后可以化疗也可以不化疗,单这两种情况是否需要化疗需要手术的主刀医生综合评定,因为有一些肺癌虽然是最早期,但仍有可能微侵犯周围组织,另外如果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增殖非常活跃,或者是恶性程度高(微乳头型为主)的情况,即使是极早期,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好,仍然可以建议化疗,以防肺癌复发和早期转移。


胡洋

问题又标题党了,没有类似的评估,但实际上换个说法可能就更好一些。





因此手术其实只能解决不到40%,甚至是20%左右患者的肺癌问题,这部分早期的肺癌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来获得治愈的机会。但注意也只是机会,对于临床判断的早期患者,我们仍然要用手术后的病理分期来证实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早期”,很可能疾病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但是术前我们并不知道而已。


所以这个题目正确的解读是,手术只能解决一部分患者的问题,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患了肺癌,大夫和你说能够做手术的时候,说明你的疾病还不是那么糟糕,是不幸中的万幸。


另外,现在有很多患者肺里存在磨玻璃影的病变,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很可能是早期的肺癌,但是还有不到一半的患者也许是肺炎,或者陈旧的肺结核,这个时候手术虽然解决了心病,但是这个手术实际没有意义,因为病变并不是癌。所以对于这类病变,患者最好遵医嘱进行定期的观察,不建议贸然手术。


肿瘤学狼医生

不是手术没意义,而是目前肺癌存在过度诊断的现象。



由80多个国家270多个会员单位,构成的国际抗癌联盟,在21世纪初曾做过一次检讨:对全球完成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系统评估,认定60%的手术,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因为弊大于利。

在我看来,不是手术没意义,而是存在过度诊断。

许多资深肿瘤专家曾集体建议: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基因筛查的不断提高,让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不是说手术没意义,而是很多关于癌症的诊断除了问题,把一些慢性的病变归位了癌症。

因此,我们最需要的是对疾病定义的更新,而不是否认手术的意义。

更多问答,请关注我。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TLeeBio

首先我没去核实真假。但我觉得是可信的。

这基于现代医学自身固有的缺陷,无法避免的事。再加上对具体的疾病的认识程度。两者结合,这个结果就不奇怪了。

现代医学自身缺陷

看到这个别吃惊,自身缺陷!

医生初步断定只是确定检查化验的大方向,是减少检查化验范围的啦。按照现代医学的循证要求,这就很不科学的啦,应该全面检查化验,搞它个百八十天,化它个十亿八亿,人类已知的全搞明白了,才能确诊嘛。

这办不到!不仅仅是病人没钱,医疗资源也没有那么多啊。于是乎现代医学就简化简化再简化,美其名曰分级医疗,美其名曰规范医疗。

规范医疗啥意思?医生就按规定的办,病人好了坏了死了都跟医生无关。

搞懂了嘛?看似高大尚的分级医疗规范医疗,实质是真科学的现代医学简化成很不科学的官方站台医学。这是现代医学自身无法克服的自身缺陷。由起步的科学最终滑向不科学非驴非马的伪科学,伪科学!伪科学!!!

疗效

吃瓜群众不乐意啊,病人不高兴啊,有良知的医生很痛苦啦。于是乎站台的官方出面了,讲讲疗效这件事。

世卫组织有两个报告定论了疗效如何。

  • 第一结论,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获得了正确医疗,
  • 第二个结论,人的寿命只有8%与医疗有关,92%的因素与医疗无关。

肺癌

这类疾病很多,不限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等,在西医制造的几万个疾病名单上,几乎99.99999%都是这样的货色。纯净度超过纯黄金呢。

有无意义

按照推理,平均下来每个疾病的不恰当医疗的概率就是60%--70%。一个具体的疾病,情况当然不同,有的高些,有的低些啦。

其实意义还是巨大的啦,挽救了多少出不起钱的穷人哦,我就是获益者之一哦。当年了解一下就决定拜拜现代医学,现在我还在吧啦手机写问答,咋能说没意义呢!

还有巨大意义,那就是推动医学进步啦。没有这些没意义的实践,如何攀登科学高峰呢。

啥?你说病人,病人咋啦?出钱又出命。这个就是愿打愿挨的啦。人家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丝毫也没藏着掖着嘛,人家分级医疗规范医疗更是喊破天,你自己装聋作哑,怪我哦???


皮皮孙-寿元调养


平凡人生之无痕

所有癌症(除了最早期无转移恶性黑色素瘤、甲状腺癌等特殊在中外),绝大多数癌肿手术意义都不大。据权威报道许多70岁以上老人因突发事件猝死,法医尸检时大于25%的人患有一种以上恶性肿瘤,且生前无任何不适和症状。


用户3904735139887

首先你提的这个组织的权威性就有疑问;其次这个组织得出的结论及其做出结论的过程也缺乏权威性。而你的观点是建立在这个组织的结论之上的,所以你的观点也有疑问。再则你根据抗癌联盟的结论做出的判断过程也有疑问,充满着不确定性,推测的成分较多。所以有人认为,不确定的东西少说为好,拿出来无形中就给了大量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形成了理论指导,形成新的疑惑忧虑。


蜀山大侠3


王草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