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作為中國古代集立功、立德、立言為一體的“三不朽”標杆式人物,“明朝一哥”王陽明的思想學說至今依然是我們汲取不盡的智慧源泉。而奔走於紅塵,陽明心學實為指引我們前行的一盞明燈。下面是舒生綜合整理的王陽明智慧箴言,也許其中不少你已讀過幾遍,但那有什麼要緊呢!他的智慧值得我們反覆研讀,100遍也不為過!

為了有助於大家讀到原滋原味的陽明心學精髓,我略去了現代翻譯的部分,只保留其著作原話。雖然這不免增加了閱讀的難度,但我想,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本就要我們自己去親證體悟,所以在此我沒有為了通俗易懂而作任何註釋。紕漏之處,敬請朋友們見諒

王門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然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堯、舜猶萬鎰,文王、孔子有九千鎰,禹、湯、武王猶七八千鎰,伯夷、伊尹猶四五千鎰。才力不同而純乎天理則同,皆可謂之聖人。猶分兩雖不同,而足色則同,皆可謂之精金。

謂之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只要此心純乎天理處同,便同謂之聖。若是力量氣魄,如何盡同得?後儒只在分兩上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較分兩的心,各人盡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純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個個圓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無不具足。此便是實實落落明善誠身的事。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終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個甚麼,可哀也已!

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添一分。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誠身,誠身之極便是至誠;《大學》工夫只是誠意,誠意之極便是至善。工夫總是一般。今說這裡補個敬字,那裡補個誠字,未免畫蛇添足”。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學者一念為善之志,如樹之種,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將去,自然日夜滋長,生氣日完,枝葉日茂。樹初生時,便抽繁枝,亦須刊落。然後根幹能大。初學時亦然,故立志貴專一。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分離。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

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

悔悟是祛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為學大病在好名。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麼?

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無間於聖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以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

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如這一間房,人初進來,只見一個大規模如此。處久,便柱壁之類,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細細都看得出來。然只是一間房。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問:“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道之全體,聖人亦難語人,須是學者自修自悟。

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將格物之學錯看了,終日馳求於外,只做得個義襲而取,終身行不著,習不察。

懵懵而興,蠢蠢而食,行不著、習不察,終日昏昏,只是夢晝。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昏暗之士,果能隨事隨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大本立而達道行,九經①之屬可一以貫之而無遺矣,尚何患其無致用之實乎?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術倡;孔孟既沒,聖學晦而邪說橫。教者不復以此為教,而學者不復以此為學。霸者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慾,天下靡然而宗之,聖人之道遂以蕪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若管、商、蘇、張之屬者,至不可名數。既其久也,鬥爭劫奪,不勝其禍,斯人淪於禽獸夷狄,而霸術亦有所不能行矣。

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終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萬古一日,則其聞吾拔本塞源之論,必有惻然而悲,戚然而痛,忿然而起,沛然若決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傑之士,無所待而興起者,吾誰與望乎!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大儒王陽明名言精選,字字珠璣,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王陽明簡介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 ,號陽明,諡號文成,中國著名哲學家 、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代表作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等。主要成就:創立“陽明心學”、平定寧王之亂、平定諸瑤,思田之亂、剿滅南贛盜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