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估計能考二本或三本,復讀一年能到什麼水平?

a398181531

作為一個曾經的高考復讀生,我想,我很有資格回答你這個問題。

復讀的代價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清楚,復讀對你意味著什麼,復讀會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影響。跟你同一屆的同學,大家都在上大學了,而你選擇去復讀。這時候的你肯定會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壓力可能來自於你的父母,親戚,朋友,昔日的同學,以前的老師,鄰居。當然,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於你自己。

當你看到你的同學發朋友圈,曬大學生活,你會有什麼想法,你還能堅持得下去嗎;當你面對別人的閒言碎語,說誰誰誰去復讀了,連個大學都考不上去,你還能堅持得下去嗎;當你得知你的同學在放假的到處去玩,在大學裡交了男女朋友,而你卻還在一遍又一遍的刷著考題,承受著大大小小的模擬考,你還能堅持得下去嗎。


如果你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肯定的答案,而且已經做好準備了。那麼請接下去看。

曾經的高四

我高考出來的成績,比題主的還要低,甚至於連一個三本都夠不上。填報志願的時候也是隨隨便便選了一個學校就填進去了。在快要開學的前兩週,我決定我要去復讀。

因為底子很差,上課的時候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題目。只能原原本本的抄下來,課後問同學,一下課就抱著同桌不放手。平日裡除了上課,就是一直在刷題目,看課本。因為之前落下了太多的功課,得想辦法自己補上來。來複讀是自己決定的,所以自己的自律性也很強,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每天真的就是三點一線的生活,早上從宿舍裡出來,去食堂吃早飯,開始一天的學習,中午午休也不回宿舍,知道晚上教學樓關門了才回宿舍。每天的學習時間超過十五個小時。(但是現在想來,這種方法是不對的,每天的學習量很大,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學習效率上不去。建議題主要注意勞逸結合)


班上的同學也都很努力,沒有一個人懈怠,比我拼命的人還有很多。有些人是高考發揮失常的,不甘心去讀,但很多都是成績不理想,想通過一年的復讀來提高自己的。當時班上流行著一股‘學不死,往死裡學’的勁頭。一個個都是拼命三郎。下課時間,沒有人在教室裡走動,所有人都坐在椅子上,體育課沒有人出去運動,後來學校就強制我們出去跑步,但跑完以後,很多同學又回到了教室裡。就這樣度過了一模二模三模。

最後的成績

回到了題主所說的問題上了。復讀了一年達到了什麼水平?經歷了一年的學習,我從三百多分提高了一百多分,主要是文綜跟英語提高了很多,數學這一科真的太需要基礎了,所以學習了一年還是沒有提高。文綜跟英語只要多看多練,平常時候多記單詞,我一個語法都不懂的人,高考英語考了一百分。我提了這麼多分,主要是因為我之前基礎實在是太差了,所以可以有這麼大的提升空間。而據我所知,那些本來就超過了二本線的同學,提分的程度都沒有那麼高,全班七十人,也只有兩個人上了一本線。但也有同學因為不堪壓力,還沒有高考就已經放棄了。白白浪費了一年,最後沒有大學可以去讀。

所以說,復讀還是很有風險的。而且風險是不可控的。如果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有些系統的學習方法。覺得自己的成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那麼就去復讀吧。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至少我沒有後悔去復讀,反而在經歷了復讀過後,覺得自己的內心更加的平靜了。復讀真的可以讓一個人成長很多,不單單是成績的提升。


大三老學長

復讀一年你能達到什麼高度,我認為在於你今年努力程度。

詳細說一下。

如果,你今年非常努力,但最終只考了一個二本,那麼我認為即使再復讀一年,也不會有很大的提升,對於你來說通過努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基本上到頂了。

如果,你沒有很努力,自身的智慧潛力沒有完全開發,就已經考上了一個二本,那我認為你有必要復讀一年。在復讀的這一年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潛力,釋放自己的能力,很有可能會取得一個較大的進步,考上一本非常有希望。

以上只是我們在常規情況下的一個推測。不排除特殊情況的發生。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兩個極端。

一是:幅度之後成績大幅度提升。這部分人其實本身就有很強的實力,可能因為沒有發揮好或者什麼原因第一次沒有達到理想的成績。

二是:幅度之後反而比第一次還差。這種情況不鮮見,歸根到底在於這部分人本身能力確實有缺陷,即使在復讀幾年也沒用。就像馬雲,復讀了三次數學終於從零分提高到了十幾分。在復讀情況下承受更大的壓力,導致比第一次還差。

當然,高考只是一方面,高考考不好不代表其他能力方面做不好。考得好,不代表其他方面能力強。

最後還是祝願天下莘莘學子都能考個好成績。


好男人之美食日記

筆者妹妹第一年二本,復讀一年985高校

復讀的效果方面,語數外提高特別重要,如果本身有偏科問題,能利用復讀把分數提上去,這復讀的一年才真的有價值。

復讀一定要補足瘸腿科,強化優勢科目

筆者妹妹是山東考生,文科,第一年高考分數剛過二本線,語文110,數學87,英語129,復讀一年後語文117,數學130,英語140,文科綜合提升大概15分,總分提升大概60分,從一個省屬一般院校考到一個全國排名第十左右的985高校,且第一志願被該校很好的文科專業錄取。

1.是否要復讀,二本很適合

如果自己第一年高考分數線基本能到本科線,可以復讀,如果能到二本水平,復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實在底子太差幾乎每門都不及格,我覺得就不要復讀了。



2.復讀生的優勢:能跳出來、回頭看高中三年

你有沒有發現,初中生看小學生課程覺得簡單,高中生看初中時不會的題目也覺得簡單,而復讀的學生看高三的課程也是一個感覺,好像突然一下覺得考試永遠就考那麼些東西。

我妹數學底子很差,滿分150,平時也就能考80來分,高考的時候87分。但是下定決心復讀後,我妹“高四”第一次月考就考出了數學150的滿分成績,讓人大為震驚。問我妹咋考的,我妹說好像突然“開竅”了,以前總是在各種題目之間來回轉悠暈的不行,現在高三畢業了再看高考題目,來回就考那幾個體型,而且只要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題目全做會,高考數學根本不是個難題。

所以復讀生通常能跳出來看考試,而且更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有更多時間提升和彌補,那肯定更有優勢。



3.復讀期間一定要腦子清楚才能提分

我妹英語是強項,第一年考129,已經不錯了,第二年140,英語成為她真正的優勢科目。我妹說通過高三一年的學習和高考的檢驗,她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的弱項,比如作文得分不高,就堅持一天寫一篇英語作文讓老師批改,久而久之,幾乎所有的題目類型和話題都嘗試過了,高考的時候也不會出什麼自己完全不會的話題。

完形填空不好,那就找一本專攻完形填空的書,好好看,精讀幾遍多練習,找到竅門,那英語拿分還不是妥妥兒的!

復讀就是這樣,補短板揚長處,看到自己弱的地方下苦功夫攻克,讓自己沒有瘸腿科,優勢科目又能有很大的長進,其他科目每科努力長三五分,基本就能考個名校了。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首先我想請題主弄清楚一件事,你的這個估計是基於什麼樣的評價基礎,這個評價是否客觀,是否能夠公正客觀的衡量你的水平。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定位都是需要有衡量標準的,而對於學生這個標準則非常明確,對於高中即將畢業的學生如果要上大學,則這個標準更加明確。我建議題主將去年高考的真題拿出來,自己給自己來一場考試,仔細衡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而在這個測試中,題主必須滿足幾個要求,一是自己嚴格控制時間,二是題主必須有較強的自律意識,不能自欺欺人,三是對於分數的批改最好請其他人代勞,最好是學校的老師。這樣題主將會得到一個比較客觀的分數,從而能夠衡量出大概的水平。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個分數將是你的最好狀態,因此如果用來預測自己今年的水平,還應該更加嚴格一些。

其次,關於復讀,我覺得這是一個風險很大的選擇。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可以考到三本以上,最好不要復讀。原因有三:

1.復讀所面臨的未來風險是不確定的。復讀意味著要付出一年的時間去換取一個我們希望的成果,目前的復讀班都在大力宣傳自己的補習效果,對於提升的分數空間也給予了非常醒目的提示。但這個裡面必須明確的是,一個復讀班效果的好壞應該分為兩個層面:

一是總體情況,這個與復讀班生源、師資力量以及管理模式有關;二是個體情況,這個與復讀者本身有關,這個裡面包含了知識基礎、心態、健康程度甚至運氣等各個因素。

我的同學裡面有幾個復讀學生,他們的情況不一,最終的結果各異。復讀考試的結果受制因素太多,不確定因素太多,誰能保證復讀一年就一定比今年考得更好?我們只能說有可能,但誰也沒法保證。

2.復讀所帶來的收益是有限的。我從不否認好的大學可以給人提供更高的平臺,但作為一個在大學工作做了十多年的人,我非常想奉勸現在的學生一句,本科不一定是自己學歷的終點,一個人的職業歸宿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家之所以去復讀班,有很大程度上講是對高水平高校的嚮往,但不可否認,這個嚮往的背後是對未來職業的期待。然而本科學歷對這個期待有多大的用處,時間與高校層次相比到底哪個更重要,我覺得這是大家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國目前對於人事制度的變革一直在持續,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領域對於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除了對於高校有要求,各個用人單位更看重的則是學歷層次和在大學期間的綜合情況。復讀有可能給我們帶來高校層次的提高,但卻不一定能夠給我們一個美好的職業歸宿。我們必須明確,本科對於未來人才競爭而言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這一步沒有走好,還可以走第二步、第三步。大學與高中不同,一個普通高中和一個優秀高中在高考升學率上有很大不同,但一個優秀的二本學校其師資力量、學科能力、學風教風絕不亞於甚至要高於一些末流的一本高校,即便是題主對於自己的定位僅僅是二本的末流學校,我想說也不要妄自菲薄,一些並不知名的高校也存在非常好的專業和老師,而且這些學校裡面的畢業生在就業及未來職業發展中也未必比別人不好。因此復讀只給了我們一個可能,而這個可能也僅僅只是可能而已。

3.個人努力比高校水平更重要。對於大學學習,個人努力非常重要,環境作為外部因素只能通過自己的內因發揮作用,這絕不是一句套話,而是一個真理。在我們學校的研究生生源中,有很多來自於一些不知名的二本學校,我們的研究生會主席就來自於一個甘肅的二本學校,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帶考上研究生,而且擔任了學校研究生會的主席,今年就業,他被四五個國企搶著要,學校也非常希望他能夠留在高校工作。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果題主願意,我可以舉出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他們的經歷給我了一個啟示,那就是個人水平的高低並不一定與自己的學校有關係,而與自己的努力有很大關係。而這個是復讀無法帶給你的。

最後我想提醒題主,復讀是萬不得已的最後選擇,如果可以還請在大學努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在未來得到發展。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師大草根

今年估計能考二本或三本,復讀一年能達到什麼水平是不一定的, 各種情況都有,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本人作為一個復讀生我給大家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吧。我第一年高三當時我估計自己可以考個二本不是問題,由於我這個人好像有考試綜合症,第一年發揮的不是很好,考了個三本當時離二本只差了十幾分。這個成績對於我來說是很不理想的,所以我下定決心復讀了,在復讀班的時候我挑燈夜戰努力學習,幾乎每一次考試都在班級前十,學校的一本榜我從來沒有掉過。對於第二次考試我可以說是信心十足,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我考了個二本。

但是我們班也有那種成績一直很差的同學,但是最後一次高考確考的很好的同學。所以說這種事情是說不定的,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雖然說什麼情況都有可能,但是一直不努力是肯定只有一種情況考不上。


華夏教育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