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不叫孩子姓名,叫“寶寶”、“寶貝”好不好?

流光與花色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其實,如果自己覺得很方便,那麼沒有什麼問題。反而是覺得如果想親暱一些可以叫孩子的小名,因為在外面的時候,如果單獨叫“寶寶”或者“寶貝”孩子也並不能一時反應過來是自己吧,名字在某種環境下,特別是在人群比較多的時候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也就是叫出名字,對方立刻可以反映出來是在找自己了。

另外,對於叫孩子名字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顧慮,反而是在跟孩子交談中很多媽媽們喜歡用疊加詞,比如“吃飯”說成“吃飯飯”、“喝奶”說成“喝奶奶”等等,也許我們可以很自然的理解為對方還是孩子,所以這樣顯得跟對方親近一些,對方也方便理解。但是這種關鍵是錯誤的!!第一,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是對語言沒有成型的概念的,如果爸爸媽媽們第一個給孩子灌輸的“喝奶”稱為“喝奶奶”,那麼他之後就會形成一個觀念,也就是很難改口了,這樣在以後孩子慢慢長大其實這種叫法並不會給孩子怎樣的優勢。第二,疊加詞的稱呼並不能言簡意賅的描述事情,也就是我們中華文學方面的概念,我們總是希望言簡意賅的表達含義,所以漢字一兩個字外文甚至要翻譯成一大段,如果爸爸媽媽們從小喜歡用疊加字,最通俗直觀的就是反映在孩子入學後語文水平上,可能在表達和描述上習慣性繁瑣,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孕媽學堂

幼兒園裡幾個小孩打架,老師過來問:“你們幾個,叫什麼名字”“寶寶”“蛋蛋”“寶寶”…老師瞬間就不好了,晚上放學家長來接,老師告訴家長回家教會孩子自己叫什麼名字再送來。這是我們這裡真實發生的事情,所以還是叫孩子名字吧!


冰冰的窩


小花姐姐襪子鋪

記得有次坐地鐵,一張凳子是6人座的,我坐下去明明已經剛好了,旁邊那個大媽非得擠出一點點空間,口裡喊著“寶寶!寶寶!快過來這邊!”我一抬頭,看見一個1.7米塊頭的“寶寶”,說著他媽的指示擠在了我和大媽中間坐著,還散發一股體臭。。。。。


型月4458

在寶寶年幼時,父母都喜歡親暱喊“寶寶”、“寶貝”或者是寶寶小名。這樣沒什麼不好的,父母這樣是表達對幼小寶寶的愛,可以讓寶寶感到親切。

但是,建議寶寶上幼兒園後,父母就要注意了不要再這樣喊寶寶。孩子上了幼兒園,有一定認知能力,能交不少朋友,父母如果喊“寶寶”“寶貝”或小名,孩子會覺得自己還沒長大,有些還會被小朋友取笑。父母喊孩子名字,可以讓孩子記住自己名字,在幼兒園被老師喊名字也容易適應,跟其他孩子容易交朋友。

孩子知道了自己名字,萬一遇到什麼事,孩子也可以通過名字尋求幫助或找到父母。


在水一依

應該叫小名吧,我家就有個例子,小姨總是叫我弟臭寶寶臭寶寶的,弄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兒,剛學會說話不久,一次弟弟要喝水看看小姨說:“媽媽?臭兒拿拿!”😏從那以後小姨再也不叫弟弟臭寶兒了!😁


佑佑131684413

我認為應該叫孩子的名字,小時候多叫小名,上學以後公開場合叫大名,私下叫小名。

嬰幼兒時期,孩子對自我認知還處在發展階段,此時應呼其名字,讓ta能將名字與自己聯繫起來,明白這個稱呼叫的是自己。如果起了名字卻不叫,叫寶寶,名字的意義何在呢,何不乾脆小名就叫寶寶?

上小學後,孩子的社交面寬了,自我意識增強,逐漸有了羞恥感,有些孩子開始牴觸當著外人面被叫小名。此時,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公開的場合叫大名,在家裡可呼小名。

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寶寶”這種稱呼最好不要叫了,容易讓孩子產生“巨嬰”心理,依賴感強,自立性差,影響獨立人格的發展。此外,孩子十多歲甚至二三十歲了,
還呼之為寶寶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


我和巨嬰的日常

看到題目忍不住來圍觀了!

我們平時不叫孩子姓名,叫“寶寶”、“寶貝”好不好?我反正從來沒叫過!我快要生氣的時候是連名帶姓的叫,其餘時間就是叫小名!所以我家孩子一聽我連名帶姓的叫她就立馬拎得清楚了。

我感覺現在對待陌生人,反而叫的親暱。“親”“寶寶”之類的,其實有點肉麻。反正我是喊不出來的!我都是連名帶姓的叫的!要不開頭就是你好!多幹脆。可能跟我性格有關係吧!

對著孩子喊寶寶,寶貝是愛!但是孩子會以為他就是叫寶寶,寶貝。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記住自己的名字!

記得有個三歲的小讀者,奶奶叫他喊阿姨。他跑過來喊了阿姨,然後跟我說:我是囡囡!哈哈。雖然很可愛,但是我只記得他叫囡囡,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珠寶媽287

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會叫爸爸,寶寶意味著寵愛,在外面叫孩子的小名,讓孩子區分出來是在叫誰,孩子年齡慢慢長大後,都不喜歡讓自己的朋友或同學聽到自己被叫做寶寶,因此,減少叫孩子寶寶的次數。再有就是叫孩子的名字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


家有熊寶寶兒

平時不叫孩子姓名,叫“寶寶”或“寶貝”好嗎?看完我反正很吃驚

新的一天開始了,希望小夥伴們一切順利,向“前”看!

現在多數家長喜歡用“寶寶、寶貝、寶貝兒”等等來稱呼自己的孩子。給人一種“含在嘴裡怕化了,捧走手裡怕掉了”的感覺,“人小鬼大”孩子聽慣了這樣的稱呼,自然會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進而使得孩子出現“在家是老虎,出門變老鼠”的尷尬。特別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逆反叛逆的時候,父母的稱呼也由開始的“寶貝”換成“冤家對頭”,孩子便產生一種從“天堂到地獄”的失落,進而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

嬰幼兒時期,孩子對自我認知還處在發展階段,此時應呼其名字,讓他能將名字與自己聯繫起來,明白這個稱呼叫的是自己。如果起了名字卻不叫,叫寶寶,名字的意義何在呢,何不乾脆小名就叫寶寶?

上小學後,孩子的社交面寬了,自我意識增強,逐漸有了羞恥感,有些孩子開始牴觸當著外人面被叫小名。此時,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公開的場合叫大名,在家裡可呼小名。

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寶寶”這種稱呼最好不要叫了,容易讓孩子產生“巨嬰”心理,依賴感強,自立性差,影響獨立人格的發展。此外,孩子十多歲甚至二三十歲了,還呼之為寶寶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甚至希望自己一夜之間就可以變成大人,像大人一樣的神氣。面對家長不停寶寶寶寶的呼喊,會讓孩子感到不好意思。感到自己的成長得不到大人的認可。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獨立意識,用名字叫孩子,也表示了一種對孩子的額尊重!

雖然在媽媽的眼裡,孩子是你永遠的寶貝,但是不要不分場合,不分年齡的叫寶貝。如果讓孩子的老闆聽到,讓孩子的同事朋友聽到......只會讓人感覺母親不知分寸,孩子也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巨嬰。孩子也容易有不正常的心理,過於依賴父母、獨立性不強。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