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風4遠程導彈,你認為可以能服役多久?

來神之腿


中遠程彈道導彈這種東西不是誰都有的,東風-4作為一款遠程彈道導彈一直服役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退役,應該說這種老式的液體燃料導彈還是有一定的威懾能力的。當然,隨著DF-31AG和DF-4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和DF-26系列中程彈道導彈的普及,DF-4實際也是在逐步退役的過程,只是這需要點時間來慢慢過渡。

DF-4是我國上世紀60年代規劃的一款中遠程彈道導彈,雖然在DF-4誕生之前我國使用的DF-2和DF-3雖然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僅有2000公里的射程存在威懾能力不足的問題。為了保證足夠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以及之後洲際導彈的順利研製,我們又提出研製射程4000公里級別的中遠程彈道導彈計劃,也就是現在的DF-4。1980年,DF-4開始作為核打擊手段正式進入戰備部署階段。其實DF-4的存在除了加強一定的核打擊能力之外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我國當時沒有洲際導彈的研發經驗,所以只能用這種中遠程導彈對洲際導彈技術進行一定積累。

到目前為止,DF-4服役已經達到將近40年的時間,服役期確實不短。但是從目前來看,世界上任何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中遠程投送平臺的服役期都是非常長的,因為只要有一點突破對方防禦體系的可能就不會輕易放棄。美國B-52服役期已達64年、蘇聯Tu-95服役期63年,就連美國現役的LGM-30G“民兵III”的服役期也已經達到49年,比東風-4還要多10年。既然DF-4可以投送百萬噸級熱核彈頭,那麼威脅關島以內的戰略級目標還是綽綽有餘的。作為以前為數不多的機動式中程彈道導彈,DF-4一直以來都是擔負核打擊值班任務,所以DF-4才能一直服役那麼長時間,只要保養得當就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DF-4不可能無限期服役,畢竟只是代表著80年代的技術水平,有了更好的自然也要替換以前的。但是替換要有相應的匹配型號,不是隨便替換的。以前我們的服役的DF-2和DF-3相繼被DF-15、DF-16、DF-21這類新型同級別導彈所替換,應該說有很好的銜接。但是DF-4的射程為4700公里,而我國現役彈道導彈中除了洲際導彈之外能達到中遠程水平一直是空缺狀態,所以DF-4也一直沒有出現好的替換對象,就一直這樣服役了下去。現在有了一種全新的DF-26核常兼備彈道導彈,射程也是4000公里級別的,完全可以完全替換DF-4。但是DF-26的服役時間並不長,需要一些時間逐步替代掉DF-4,畢竟戰略級新老裝備的更替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更不能突然把老的全部退役,這樣會出現戰略打擊體系的空缺。所以我們能看到,DF-4還在服役,但數量一天天減少,直到最後被完全替代。

從目前的技術上來講,DF-4退役也是沒有什麼疑議的,更沒有什麼升級的必要。保持好現在的中遠程核打擊交接任務,保證不會出現打擊空缺就是DF-4最後的任務。


雛菊西瓜Peterpan


1984年大閱兵亮相的東風-4,是那個時候國家戰略打擊力量的主力,但是到了今天,東風-4應該數量已經不多,屬於站好最後一班崗的狀態了。


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

東風-4和東風-5一樣,都是陸基液體彈道導彈,搭載多軸底盤進行公路機動,然後豎起發射架發射的方式,從發射方式上來說已經落後。它是我國第一種規劃的戰略導彈,1965年開始研製,1980年服役。東風-4射程不如晚一年服役的東風-5,只有5000多公里左右,只能算遠程彈道導彈。雖然東風-5也是液體導彈,但是因為射程超過1萬公里,具有全球戰略威懾能力,所以還有升級價值;而東風-4射程不足,又是液體導彈,已經沒有什麼升級的必要了,所以隨著更多的洲際導彈,中程導彈的服役,這款導彈已經沒有什麼生命力,只有慢慢消耗完服役年限後退役了。


擁有分導多彈頭能力的東風-5B洲際導彈

東風-4屬於公路機動,利用發射架發射方式,與東風-31、東風-41發射筒儲運和發射方式相比已經落後

東風-4試射的畫面,從尖尖的整流罩判斷,應該還是單彈頭,也就是說東風-4並沒有做升級


紙上的宣仔


1984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我軍戰略核導彈方隊,打頭的是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中間的就是東風–4遠程導彈、壓陣的是東風–5洲際戰略導彈。

東風–4與美軍的“民兵Ⅲ”洲際導彈相比還年輕10歲,它是1980年服役的,雖然是液體發動機彈道導彈,但只要是不加註液體燃料、在保障條件良好的庫內存放是沒有問題的,也許還能服役10年,武器裝備都有一個服役壽命期限,對於東風–4導彈來說只要是各系統狀態良好,仍然可以使用。比如說:它的前型東風–3導彈在沙特阿拉伯服役時間也超過了30年,仍然沒有退役,按沙特“壕”對於武器裝備的採購思維,東風–3早就應該退役了,但是沙特軍隊仍然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支援保障下,精心的妥善保養它...沙特都這樣,我們的保障技術比沙特強了許多!自然而然會繼續使用東風–4。
東風–4遠程導彈是在1960年代中期開始立項的,當時我國雖然已經爆炸成功了原子彈,也有東風2和東風3彈道導彈,但這兩型導彈射程都在3000公里以內,並不足以對其他有核國家構成什麼實質性的威懾,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能力,就需要研製射程超過10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才行,可問題是我國沒有研製過洲際技術基礎,更談不上有啥經驗,為此就必須研製一型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遠程導彈,進行經驗積累。
東風–4遠程導彈就是在國防有切實需要的情況下,先研製的一型帶有試驗性質的遠程導彈,也就是說:我軍要在它的身上驗證各種洲際導彈的技術,也只有東風–4研製出來才能有後來的東風5,由於有了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東風–4導彈只用了5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在1970年定型了,又通過技術完善在1980年正式服役。

在東風–4的完善過程中,有許多東風–5研製項目也在東風–4的上面進行測試和完善,到了1980年東風–4A服役,1981年我國進行了東風–5洲際導彈全程試驗,1982年東風–5正式服役。
總得來說,東風–4相當於我軍現在的東風–31導彈,就是給東風–41導彈提供大量測試和型號初步完善的遠程導彈,當然東風–4作為一型遠程導彈也是當時我國戰略基石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導彈的體積和重量要遠遠小於東風–5,它可以機動發射,但液體火箭發動機抵達發射陣地後需要有60~120分鐘的燃料加註、慣性導航系統調整的時間,顯得時間久一些。

東風–4A的射程為4700公里,覆蓋了亞洲全境和歐洲大部分,是一型有效威懾的遠程導彈,它可以攜帶一枚百萬噸當量的氫彈頭,並且在後續的改進中升級為可攜帶5枚10萬噸級別的集束式氫彈頭,東風–4導彈在1980年代除發動機是液體的,其它的子系統與當時的蘇聯遠程導彈相比處於中等水平。
隨著我國固體遠程/洲際導彈的開始研製,東風–4除進行戰備值班外還有教學的任務。它的一整套機動發射準備工作,對機動發射的固體導彈有很高的借鑑和傳承意義。

總之,東風–4型號雖老但它目的狀態仍然可以做到隨時出擊,估計目前的服役數量還會有20枚左右(最多時也只有40枚),隨著東風–26的服役東風–4將最終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但是它為守護國家安全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記載在戰略火箭軍的光榮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