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司马懿不反,曹魏政权会长久吗?

人在广州好多年


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重要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多称曹魏或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曹操在混战之中,控制了东汉朝廷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授予曹操为魏王,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魏国,钉螺洛阳。265年,司马炎篡魏,该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真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你啊!曹魏政权仅存在45年,就玩完了,那么曹魏政权的灭亡和司马懿的造反有关系吗?个人认为是有关心的,加速了曹魏政权的灭亡,但是如如司马懿不造反,那么曹魏政权也会灭亡的,只是晚几年而已。

司马懿是很有能力的,当时曹操很想让司马懿归顺自己,但是司马懿不情愿,对曹操是有看法的,为此司马懿还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退,后来被曹操知道是假的,曹操很生气,于是就把司马懿贬下喂马。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曹魏政权的掌权人了,对于曹丕,司马懿是非常认可的,甘心为曹丕服务,同时曹丕也重用了司马懿,乃至曹丕死后,托孤给司马懿,让他辅佐曹睿,司马懿也是不负曹丕的重托,赴汤滔火,在所不辞。但是曹睿因被人离间,对司马懿充满了疑心,司马懿的处境变得也越来越困难。好在,没过几年曹睿就死了,曹芳登基,曹睿临死前给曹芳安排了两个辅佐大臣,一个是曹爽,另一个是司马懿。如此看来,曹爽与司马懿级别上不分上下,但实际上曹爽的职位比司马懿稍微大一点。刚开始,二人配合的不错,很和谐。但是后来二人有了分歧,而且是越来越大,最后曹爽夺了司马懿的权力,自己一家独大。这时的司马懿虽然心里憋屈,但是没有反抗,因为曹爽把司马懿盯的很紧,时刻没有放松。这使得司马懿无奈,虽然不想造反,但是曹爽逼迫司马懿造反。这就导致了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基础。

反过来看,如果司马懿不反,曹爽也会让曹魏政权走向灭亡的。因为当时的曹爽贪得无厌,广占良田,任人唯亲,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长此以往,魏国危矣。实际上曹爽已经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贼。





谈天说地那些事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面对前人的得失,在做同样事情时,为达目的,就会采取措施,力避前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祸乱之生,常出于所忽之中。

三国时期,曹丕代汉建魏之后,非常注重惩汉之失,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外戚专权,严禁宗族势力。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就下令废除朝廷的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依照“国有大事镂于金版”的古训,他命人把这项政令刻在金属简策上,藏于石室,以传之永久。

他代汉自立为帝后,诏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他又大力削夺曹氏藩王权力,曹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出入没有太大自由,形同监狱服役。因为曹操时期打压士族权势,提倡唯才是举,让一些有才能的贫寒庶族也能入朝为官,妨碍了士族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士族的不满。为了缓和曹氏与士族的矛盾,曹丕上位后,推行九品中正制,让士族享有特权,此举虽然得到了士族的支持,巩固了曹魏政权,却导致了朝政大权日后逐渐被士族垄断。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可谓挖空心智,但他日防夜防,左防右防,却没防到士族官僚会垄断朝权,取代曹氏。曹丕的一系列集权措施,都是在为曹氏政权自掘坟墓,为士族权贵做嫁衣裳。其实曹丕严禁宗族势力的危害早在春秋晋国时就发生过,也许是曹丕没有注意到吧。最早的晋国立国国君,被封在曲沃的强势宗族所替代,晋献公上位后,为了限制公族再度发生夺权事件,就对公族亲贵大加驱逐杀害,导致公族势力大衰,晋文公上位后推行三军六卿制,重用朝中大臣,致使以后朝臣权力日重,没有公族势力制衡,晋国被权臣把持,最终出现了三家分晋的结局。

曹丕禁宦官,严外戚,囚宗亲,抬士族,自以为曹魏大权在握,江山永固,岂不知他如此弄权之始,已为曹魏的灭亡奠定了墓基。由于外戚、曹氏藩王都无权干涉朝政,士族权贵必然一家独大,天长日久之中,即使司马懿不反,子孙不篡魏建晋,仍会被代表士族势力的其他权臣所替代。曹魏篡汉自立已开了一个很不光彩的头,得国不正,难免会让后人纷纷效法。因此曹魏政权的格局,决定了它的短期性,决定了它的国祚不会延绵长久。


sunjin6278


呵呵?

司马懿不反,等着老死?

即便司马懿不反,曹爽会不会代之?

《三国志》说曹爽是曹真儿子,曹真是曹邵儿子,曹真是曹操的族子。不过《魏略》说曹真是秦邵儿子,曹操收养改曹姓,如果此说正确的话,曹魏被曹爽篡位自然就属于改朝换代了。

再者,曹爽不篡位,也没有司马懿,已经渗透曹魏政权的世家,会不会再出一个张懿王懿李懿?

归根结底,曹魏被篡夺是因为曹丕曹叡死得早,曹芳太小无法控制。不似江东乱斗后各方损伤太多,又有老将丁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