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读过的语文书里,有没有给你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文章或人物?

文史百家


在我读过的语文书里,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印象深刻到什么程度呢?在此后的经年岁月里,我还会时不时的翻出这篇文章,再仔细的研读研读,品味品味我青涩年华里曾经的美好梦想,和梦想碎了一地,连渣也抓不起来的尴尬时刻。

甚至于在去年的九十月份,我还又将这篇文章找出来,专门录制了一份语音,认真仔细的倾听自己的声音,是否如当年一样,感受到了一种无比难堪的境遇。

当年正上初中的我,学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立即被文章中所描写的那些可爱的战士形象所感染,心中的英雄梦,自豪感都是油然而生的。

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青春有我,我敢为先的豪情壮志急需扩张的时候,这篇文章就成了我的小小梦想,豪气高涨的导火索。

所以我特别的喜欢这篇文章,上课听讲的姿势都是笔直的坐着的,就违恐一个不小心玷污了英雄的形象。平时土话连篇的朗读课文模式,也被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所取代。

这天又是这篇课文的语文解读时间,坐在教师最后排的我被老师点名,站起来朗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的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起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做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用自己认为最洪亮的声音,最饱满的感情,最标准的语音,端着课本,站得直溜溜的,抑扬顿坐的读了起来。

一段不长的文字,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读完了。读完之后,我才感觉到了什么似的,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的,真的就是有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的安静。我懵掉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茫然的站着,不知道是该坐下还是怎么着……

直到如今,我都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因为我的记忆已经到此为止了。多少年过去了,我也没有勇气去问问我的那些亲爱的同学们,到底我怎么了,我错在了哪里?

从此之后的我,读课文再也不出声了,慢慢的就变成了默读的习惯。

直到我参加工作后的那一年,单位有个知识竞赛,我被指派参加。其实题目并不难,只是我并不知道,他们是以组队口答的方式进行的。直到我站在台上,回答属于自己的那道必答题的时候,我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因为我站在那里,尴尬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我的同伴一个劲的提醒我答案,其实答案就在我的嘴边,可是就是说不出来。

尴尬的一幕终于过去了,我才知道,那个曾经的时刻于我是有多么的重要。

后来我有意识的开口练习朗读,可大多数时候是在没人的时候,我还是不敢让别人听见我的声音,就怕又惊扰了他们一样。可我自己听着自己的声音,也不是那么的瘆人啊?并且还是蛮有感召力的,有时候还自我觉得非常可爱动听呢?

长大了的自己常常的自嘲,我本来有个凭声音吃饭的特长,却被无端地扼杀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里。

也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与我有缘吧,直到今天,重温这篇文章,依然是心潮澎湃的。

时代需要英雄,英雄需要感动,我一直愿意做一个被英雄感动的人。


我心依旧52162804


在我读过的语文书里,我最感兴趣,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诗词:咏娄山关和长征,以及别了司徒雷登这几篇文章。

毛主席是文章大家,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毛主席是绕不过去的一道槛,他写文章意境高远,恣意汪洋,气势磅礴,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优良典范。毛主席写文章反对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反对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写文章要仔细调研,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最终定型成准确的文字。读他的文字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有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慷慨激昂,大无畏的英雄乐观主义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今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黑奴举起霸王鞭,敢叫日月换新天。读这些就能使人忘掉哀愁,放掉消极,自拔于流俗。毛主席爱憎分明,对人民深情眷恋深切关怀,对敌人斩钉截铁,毫不留情,毫不手软,即既是高明的战略家,又是英明的战术家,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的指挥家。

他风趣幽默,驾驭语言的高手,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深奥精密,令人自叹不如,击节拍好,令多少外国英杰折腰,情怀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语言中透露出自拔于流俗的自信与坚强。

我爱毛主席,我更爱毛泽东思想,让他的思想永远放光芒,照耀我们向前行。


汉水江哥


清新明快而富有音乐性的诗歌——《我家住在大海边》

张敬义

在我读过的语文书里,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诗歌是《我家住在大海边》。

一、清新明快而富有音乐性的诗歌

英国诗人柯立基认为:“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曾说:“诗歌的语言不仅要求精练而且具有表现力,还要求它有和谐的音调,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显而易见,童诗语言精粹,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音韵要有美感。我们看一首童诗——

我家住在大海边

天蓝蓝,海蓝蓝,

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边有个月亮湾,

湾里有条打鱼船。

船上有位老爷爷,

他的故事说不完。

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诗。这首诗描绘了海边渔村的美丽景色和老爷爷讲故事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浅,晓白流畅,三句话末尾以“边、船、完”结尾,押“an”韵,每一句末尾,是下一句的开头,“顶真”的写法,形成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这首童诗虽然短小,却写得有声——仿佛能听到微风簇浪之声,打鱼船咿呀摇曳之声,老爷爷娓娓道来讲故事之声;有色——“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相互交映,让人心旷神怡;有情——老爷爷的故事“说不完”,孩子们天天听都听不厌;有境——“我家、大海边、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首诗清新明快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自然是儿童的最爱。

二、童诗的生命在于诵读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感知童诗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比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

首先要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整首诗的韵脚落在韵母“an”上,如“边、船、完”,这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次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海边有个/月亮湾,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诗歌中一句两顿的节奏让诗歌充满律动感。

第三要读出美感和童趣。教学时可以巧用衬词,创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天蓝蓝,海蓝蓝,(啊,好美!)/我家住在大海边。(好羡慕啊!)/海边有个月亮湾,(真的?)/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什么?)/船上有位老爷爷,(他在干什么?)/他的故事说不完。(说不完……)”这样教学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既可以丰富诗境,又能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