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为什么有那么多反清思想?

珍惜内女人


明末清初为什么有那么多反清思想,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士大夫在传统文化千百年为视外族为蛮夷,虽有满汉平等之说但实际执行另当别论。

其次在满清在统治之初,杀戳与征战血债累累,鲜有怀柔之术,家仇国恨让反清思想延绵不绝。

传统思想被无情禁锢,大兴文字狱等等让仇恨积怨日益积累,因此明末清初产生那么多反清思想有着其必然性。





兰陵子弟


导言

首先关于反清思想几乎是一直贯穿整个大清王朝。这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他必然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汉化二是暴力化。因为只有这两件事才能让多数人被统治。这就是现实。可是底层的反对意识一直存在,只要有机会就会蔓延


清代的反对思想的几个策源地

1.清前期的百年战争

所谓的百年战争,是大清统一天下所付出的战争代价。在不断的兼并中,由于满族并没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只是会用暴力来进行武装夺权。这样的结果是民族和宗教间的深层矛盾没有被激发,反而成为了未来的星星之火。

而清朝消灭南明的整个过程就是实现文化的灭绝政策。因为他们觉得自卑所以只有毁掉你的文化才能让满族文化生根发芽。


这种做法就被文人所抵制。他们会把愤怒写入书中。变成了民间流传的话题。这些民间流传的思想就是后来反清言论的最大策源地。

2.多民族的反清

清代很有趣的一点是,各个民族都在反对他们。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苗民起义。这次起义的原因,是由苗族地区在“改土归流”后,汉族官僚地主及商人不断侵占苗族人民的土地、将“苗地”化为“民地”引起的。


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

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支,又名八卦教。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先后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

当然少不了太平天国

这些民族加宗教的起义也反应出,清朝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让多数底层人民无法接受,所以才会造反。


3.清末的反清复明思想回锅

这一点是清朝的统治力的下降,人民对于清朝的腐败已经看的恨透了,所以想回归带明朝的治理状态所以才有了反清复明的思想。当然这个思想在辛亥时期变得特别突出,甚至有杀光清人建立政权的思潮

结论

清朝之败在于统治术的尴尬。一切都是老祖宗要背锅。

没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再加上汉化的走向最终让反清思潮回温。


南阁水哥


1.因为那时候人们都受到孔子学说里忠君爱国思想所影响,为什么孔子的忠君爱国思想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每个朝代的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极力的去宣传维护这一思想。在明末清初,明朝代表的是汉人,清朝代表的是满人,那时候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民族为基础的,当清朝取代明朝的时候就代表了,满族取代了汉族统治,这就招致了汉民族的反抗。众所周知,汉族一直人口基数都大,所以反对的人就会多。所以首先反对的人多是因为汉族人多,民族大义,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2.公平,虽然社会一直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在少数民族统治的时候被无限扩大了。可以说在清朝,整个满族都是统治阶层,八旗子弟不用劳动,每月领钱,他们还圈汉族人的好地,然后又租给汉族人。还有就是士族的不公平,汉人十年寒窗苦读才能当官而且汉族人当官还永远当不大,清朝的大官汉人只占五分之一而人口汉人是满人十倍不止,这肯定会招致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