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龚文浩236


无法理解,这不是认识字就可以懂。而是心性修行方面。

四句教,是打开儒家传承钥匙,不过每一个时代,读懂的人不会太多。因为,天地运行有规律,开悟的人出现,也是天地造化,绝非努力可得。

生而知之,是为上。

学而知之,是为次。

孔子说自己努力学习圣人之学就很好,所以,后来者都努力学习吧。

《六祖坛经》惠能大师属于生而知之,我们无法复制。

王阳明提出心学,属于学而知之,探寻了很多年。突然一日,明白了,在贵州龙场悟道。

今天的我们,估计天生大智慧的神人,灵通转世的存在,几乎很少吧,那只有多参悟,多实践,多努力了,通过自己努力证入知行合一,绝不是文字儒层面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书,终究内心不悟的存在,这个文字大儒以朱熹为代表,文字儒成就极高,却不开悟,终究成不了孔孟之心性传人,王阳明就不同了,文字儒成就没朱熹厉害,不过开悟了,内心通达孔孟之心,一灯照亮千年黑暗,继承儒家心髓,提炼出四句教,王阳明的水平实际远超朱熹几万年努力。智慧的成就,非努力读书的可得。

一切都是缘分,当今谈知行合一的众多专家,学者,一开口评价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一边提倡我们要知行合一,一边说王阳明是唯心主义者,这是因为内心不悟,却又鹦鹉学舌,装明白人。

如此这般的大师,终究难以驱动华夏文明前进,不阻碍就万幸了!





丰富多彩谈国学


最简单的解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告诉你该如何做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就是知行合一。反过来不断的按良知去行,会使你的良知不断光明回归那个本来的自己。

注意:1.明白什么是良知(与生俱来的道德判断力,更是一种与生俱来对世界的认识和方法论)

2.如果由知到行的过程中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计较都会影响你的行,那么你的良知还不光明。

3. 知行合一就在生活中修行,事上磨,心上练,就是在你的一言一行一闪念中磨练自己。生活工作即修行(修证自己的行为,回归那个未出娘胎时的自己)。

4.知行合一的最终结果是“良知光明”,回归本我(即是无我),你的清净本性。也就是“致良知”。

5.成就自己良知的着力点在于“不为自己求一丝一毫,关注当下的每一时每一刻,从点滴做起,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用自己最纯真的良知去帮助社会与大众,心怀全天下众生,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则无畏,遇魔斩魔,去实现你对世界的人生价值,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具体可以参见本人空间关于阳明心学

1.心即理2.知行合一3.致良知4.理论脉络。


思维闪电


在王阳明那里,知是良知,良知是知善知恶;行就是行动或作为。把良知付诸行动,在行动中考问善与恶,这便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可能做到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功利主义面前,要让他们或她们做到“知行合一”该有多难啊!尤其是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们就更是难上加难,但请放心,官吏们口头上是可以唱出来,特别是对着普通民众,他们是可以用“知行合一”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广大民众的。


黄山一片云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是念,念念持善而践行,修(阴)行(阳)两端合体而成元。元行无所不通无所不达名享,无往不利又利它名为利,一心住持念念不失当下即三世,修一体守中庸两端不离称之贞。故阴阳合,良知行,元享利贞。


常乐清净之悟空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心行合一,一定能行。

人生是修行,劳动中练功。

知行合一处,道法自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