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如何快速的完成天下一統?

時刻輝夜


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曹操請劉備喝酒時,曾這樣評價劉備。

起初,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也曾多次勸說曹操殺劉備以除後患。然而,劉備貴為漢獻帝的皇叔,如果真殺了他,也難掩住天下悠悠之口。因此,曹操始終猶豫不決。後來,曹操又犯了一個不該發生的差錯,誤撥兵馬給劉備,讓其到徐州去截擊袁術。但程昱發現時,大錯已釀成。劉備果然佔據徐州,正式背叛曹操。

後來,劉備雖然逃到新野,但是此時的他就好比潛龍出淵,曹操已經無法掌握他的生死。雖然後來,曹操舉兵南下荊州,可惜劉備又偏偏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諸葛亮,告訴他如何與東吳、曹魏三分天下之策略,並自告奮勇出使東吳,促成吳蜀聯盟,在赤壁擊退曹魏,曹操因此失去了唯一能一戰定天下的機會。

由此可見,如果劉備遇不到諸葛亮,那麼三分天下之勢未必能形成。為啥?那哥仨的性格使然。

劉備遇事做不到當機立斷,比如逃跑途中,諸葛亮曾勸劉備取代劉琮,劉備卻因婦人之仁而不忍出手;龐統勸劉備偷襲成都,劉備又不忍心而寧願選擇了折中之策。

關羽自認為天下無敵,從來不將別人放在眼裡,即便是孫權,也是如此,東吳和他交往都得順著他的意思,不然便是橫眉冷對,大刀一揮。這樣的個性難以與人結盟。


張飛就是個炸彈,一點就爆。這樣的個性,很容易中別人的離間計。同時,除了劉備、關羽還能說說他,其他人勸都勸不得,總之不得人心。

諸葛亮慧眼識人,未久便了解他們的個性,常能因材而用。

因此,如果曹操想要快速統一天下,必須除掉劉備,或者除掉輔佐劉備的諸葛亮。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曹操至少有三次機會,實現夢想。

一、先劉備一步,暗殺諸葛亮,如此,那哥仨便如斷了線的風箏,幹不成什麼大事,那麼,曹操便可以在荊州幹掉劉備。如此,他可以佔據荊州,沿江而上,佔領巴蜀,再掉頭進攻東吳,也許根本用不著動手,東吳大臣們可能就會綁了孫權,直接向曹操俯首稱臣了。

二、曹操更早一點動手,煮酒論英雄之時,直接掏出七星寶刀,咔嚓一刀絕了後患。至於名聲吧,是曹操自己想得太美,指望名留青史。他要知道《三國演義》中自己被定位為竊國賊,還裝什麼周公呢。

三、曹操還有一次機會,那便是俘獲呂布時,和呂布說,殺了劉關張饒其一命。呂布為了活命,可能與那三兄弟大打出手,趁其兩敗俱傷之時再出手,將他們一網打盡。


阻礙曹操統一天下的戰役便是赤壁之戰,而提出聯合東吳攻擊曹魏的就是隱居南陽的諸葛亮。然而,曹操之前未必知道諸葛亮其人,如果他能聽取程昱和郭嘉等人的勸告,早日除掉劉備,那麼諸葛亮也就沒機會出山。如此,試問,天下還有誰能阻止他統一天下的步伐呢?

可惜啊,曹操向來心狠手辣,一生只仁慈了一次,卻與天下失之交臂。


讀春秋思無忌


歷史沒有假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曹操如果能統一天下,說不定是楊堅丶李淵丶趙匡胤和司馬昭等人的老爸。就因為赤壁之敗形成了三國局面,曹操就成了"亂世之梟雄"。

曹操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他還是缺少一種霸氣,正好與項羽相反,項羽有霸氣,少謀略。兩人互補,項羽開創大楚霸業,曹操就能一統魏業。

曹操不能剋制自己隨心所欲的性子,戰勝一個對手就想抱對手的美人,還影響了子女,有樣學樣,非是君子所為。

曹操不拘小節,但也不能太過於猖狂。很早就揹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給劉皇叔丶孫仲謀以藉口,天下人不服。

項羽也能玩弄楚王於股掌間,楊堅丶李淵丶趙匡胤不露聲色,待到羽翼豐滿,取而代之。曹操光是殺丶殺丶殺,人心惶惶。

曹操本來更多精力以勤王之名安撫漢川,解決西南,隨後渡軍南下,文武兩手解決東吳,東吳和談人士不少,如無諸葛亮勸說,主和派還是佔上風。只要解決了東吳,天下可定。

曹操先要樹立天下一統之理念,在政治上就進退裕如了。至少建立統一之首功,躋身於姜太公之列,在歷史留下更精彩的一筆。


夏雨風


假如他不是因多疑殺了他的同鄉華佗,他有生之年也能做成皇上,今天又聽了一段《三國志》,覺得曹家,從曹操到曹丕還是很對得起漢王朝的,至少一直很給他們面子,讓他們在形式上又多殘喘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