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盖世,武定四方,文治武功无一丝瑕疵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十万铁骑把雁门关围的如同铁桶一般,隋炀帝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当时隋炀帝认为自己已经是必死无疑,好在大臣们还有斗志,于是隋炀帝写了诏书绑在棍子上丢进了河里。

  也许是隋炀帝命不该绝,他的诏书让李世民捡到了。李世民当时才十六岁,搁在现在,李世民还是受未成人保护法保护的未成年,隋炀帝要是知道被李世民捡到了,估计得哭死。然而李世民不是常人,所以实际上隋炀帝应该庆幸是李世民捡到了诏书,要换做是别人,即便是朝廷的将官,了能也会吓得装作没有捡到,但李世民是谁?这位可是马上得天下千古一帝,所以他当即决定去救隋炀帝。

  李世民当时无兵无将,于是他只得去屯卫将军云定兴,但云定兴也没多少人马,所以根本不敢去,于是李世民提出了疑兵之计——行军的时候多布置军旗、晚上扎营后不停的擂战鼓,假装援军是中原来的朝廷大军。当时雁门关周边已经没有足够驰援隋炀帝的大军,但中原却有足够数量的军队,所以突厥发现中原来的朝廷大军,当即直接跑路!

  这可是救命之恩,而且李世民显然是以为少年英杰,隋炀帝按理来说肯定要拉拢,结果隋炀帝可能是嫌李世民年少,于是也就没给什么赏赐——李世民后来之所以非常积极的想砸隋炀帝的饭碗,估计也和这件事有关。

  李渊于晋阳起兵时,地盘不大、军队也够强,天下比他牛的枭雄多了去了,不过这一切显然都不重要,因为他一个好儿子,李世民亲自领军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很快便提李渊打下一片庞大的领土、以及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李渊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庸才,但打天下显然还是得靠李世民——陇右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这四人都是枭雄,纸面上的实力、无论那一家都不比唐朝弱,所以李渊这个时候其实是没底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笑到最后,统一天下,所以为了让李世民卖力,他许下了封李世民为太子的承诺。

  原本是帮人打工,现在一下自己就做了老板,李世民自然更加卖力。

  薛举号称西秦霸王、薛举长子号称薛仁杲,但凡外号有霸王和万人敌这几个字的,都不好招惹,所以李世民想徐徐图谋。

  薛举父子显然没把李世民看在眼里,所以薛仁杲直接领兵二十万浩浩荡荡杀向大唐,正在徐徐图谋的李世民自然大怒,薛举父子敢主动招惹大唐完全是不给他面子呀!而且最可恨的是统兵的还是薛举的儿子,简直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李世民亲自领军出征,一举击溃了薛仁杲数十万大军。

  薛举原本以为李世民是猫,结果没想到是只大猫,当即怂了,于是便想投降,但此时他已经称帝,于是便有点担心——因为投降的天子大都没有好下场,在部下的劝说下,薛举决定拼一把!而此时李世民刚好因为疟疾病倒,把军队的指挥权给了刘文静和司马殷,并叮嘱他们要坚守不出。

  李世民虽然英明,但也没看出这两人是猪队友!

  唐军打了胜仗后,刘文静和司马殷认为薛举父子是浪得虚名,所以便有些轻视薛举,于是便主动出兵攻打薛举,想给他一个下马威,证明唐军没了李世民照样能打,结果霸王毕竟是霸王,一战打得唐军闻风丧胆,军队阵亡了一大半。

 李世民已经返回长安养病,薛举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可,于是便让自己的儿子领军继续攻打唐军!  

 士气沮丧的唐军岌岌可危,李世民病一好,李渊在吃任命他挂帅出征,首尝败绩的李世民并没有慌,他赶到前线后,紧闭营门耐心等待机会。

 两军相持的时候,薛举去世了,霸王一死,李世民的部下纷纷请战,但李世民不许,直到薛仁杲的军粮快吃光时,李世民才下令出击,李世民率领几十名冲营,大败敌军,李世民领两千铁骑准备马不停蹄的继续追击,但被自己的舅舅阻拦,薛仁杲此时依旧有坚城、雄兵,李世民领两千铁骑追击实在太危险,但李世民没有听。

  领着两千骑兵一路追击,薛仁杲见李世民脱离了大部队,于是聚集大军在城下布阵,但他的部下已经被李世民吓破了胆,纷纷主动投降,薛仁杲于是只敢躲进城中,唐军主力到达后,薛仁杲也怕了,选择了主动投降。

  薛举父子不是小虾米,击败薛举父子后,不仅李唐的国力大增,李世民的威望也是蹭蹭上涨。

  这一仗李世民虽然赢了,但显然是有瑕疵的,一是打了一场大败仗、二是薛举死了李世民才击败陇右集团,所以刘武周跳了出来装备和李唐较量一下。

  刘武周领军准备拿下李唐的龙兴之地——晋阳,守晋阳的是李世民的三弟李元吉,李元吉能力还是有一点,所以李渊准备让他也立点功,毕竟君主最需要的就是平衡,但是没想到李元吉不争气,一败再败。

  李渊觉得自己还能够挣扎一下,于是把裴寂领援兵驰援,结果被宋金刚打的唐军全军溃败,仅有裴寂一个人逃了回来,李元吉见势不妙,赶紧带着自己的家眷跑路。

  庙小王八多,众人见刘武周这么牛,于是纷纷起兵响应,李唐在黄河东岸只剩巴掌大一点的小地方了,于是李渊终于慌了。

  这事还得李世民来,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李渊又不慌了,忙派遣李世民挂帅出征。

  李世民虽然憋屈,但天下是自己的呀,所以没办法,只能够继续埋头苦干,但敌军兵锋甚盛,李世民也不敢打,所以屯兵采取守势,李渊一看就又有点慌了,于是派遣数名大将分兵数路攻打敌军,结果又被一一击败,李世民一看是家底要败光的节奏,忙主动约战刘武周的骁将尉迟敬德,打得尉迟敬德落荒而逃;尉迟敬德找了帮手再次攻打李世民,结果又被大败,接着李世民开始开挂,几乎每战必胜,敌军节节败退。

  尉迟敬德等刘武周的将领带着数万精兵主动投降,宋金刚被李世民的骑兵捉住后砍了脑袋,刘武周则被突厥斩杀!

  剿灭这两股势力后,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天命在李唐,所以投靠李唐的人越来越多。

  王世充是曾击败过李密的牛人,不过此时的李世民羽翼已成,所以并不把王世充看在眼里,唐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主动出击,攻打王世充!

  早已吓破胆的王世充决定据城死守,但没想唐军依旧势如破竹,三个月时间,王世充就只剩下一座洛阳城,此时的洛阳城知道单凭自己根本打不过李世民这头猛虎,所以便忙向窦建德的求援。

  唇亡齿寒,窦建德知道自己如果不救王世充的话,李世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因此决定亲自领大军驰援。

  唐军昼夜不停的的攻打洛阳,早已疲惫不堪,因此将士们都有了撤兵的心思,所以在知道窦建德的领军驰援后,不少将领都建议撤兵,但李世民确定亲自领军去攻打窦建德。

  因为要围困洛阳的缘故,所以李世民只带了数千玄甲骑,而窦建德的大军有十几万、号称三十万,所以很多人都不看好李世民这场军事行动。

  窦建德打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攻下虎牢关,早已满肚子的怒火,因此在得知李世民主动离开虎牢关后,窦建德下令倾巢而出、连营数十里。

  窦建德原本以为李世民是因为缺粮才出城,所以他手下的兵马肯定不多,但没想到李世民主动迎了过去。人的名,树的影,窦建德见李世民主动迎战,他以为唐军主力已至,于是便想试试水,于是下战书,双方约定几百人比武。

  这样的小规模冲突正是李世民喜闻乐见的,他自己让答应,双方的骑兵厮杀一阵,不分胜负,窦建德于是派出更精锐的骑兵想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爱马的李世民见对方的马这么忍不住就表扬了几句。尉迟恭一看李世民喜欢敌军的马,当即领着数人闯入敌阵,生擒对方将领、并且把宝马给李世民牵了回来,唐军于是一下子声势大增。

  夏军此时有些怕了,底层的士兵开始当逃兵。李世民一看机会来,忙派遣一名将军领着数百骑兵去是试探性的攻击一下,结果没想到那名将军一下就把敌阵打穿了,人多势众的夏军见到数百唐兵时,吓得落荒而逃,善于把握时机的李世民忙趁机领着数千骑兵出击。

  夏军兵败如山倒,生擒窦建德后,一战擒两王的李世民声势大增,李唐的部分百姓如同迎接皇帝一样迎接李世民。

  一战擒两王后,李唐基本上统一了中国,虽然之后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发生叛乱,但很快被李世民领军平息。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不断对周边的部落用兵,取得了超越汉朝的军事胜利,声威远播、四方宾服,李世民更是被草原上的部族尊为天可汗。

  汉武帝是把周边的部落打怕了,李世民则是把周边的部落征服了,李世民的葬礼上、朝贡的蕃臣主动用割耳、刺面等最高的礼仪哀悼他们心中的天可汗,部分极端的蕃臣甚至哭得死去活来的请求自杀殉葬,当时唐高宗和满堂朝臣都目瞪口呆,他们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视李世民如同父母!

  李世民视各族为自己的子民、一视同仁,各族也都视李世民为自己的君主,这大概就是他们如此伤心的原因,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君主。

  在军事上,而唐太宗成功了收服了周边的部族,使他们在唐太宗在世期间不敢祸害大唐,甚至即便唐太宗去世后的很多年内,这些部落依旧对大唐保留足够的敬畏。

  李唐结束战乱、统一华夏才数年,李世民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的天下依旧是百废待兴,在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李世民此时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战争——治理天下、富国强民。

  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的人,却未必是能治理天下的人,此时朝野上下怀疑的人肯定不少,但对李世民而言,他不仅要打造一个盛唐,而且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唐。

  李世民之前是武官,手下的文臣并不是很多,所以他抛弃成见、大量启用太子系的官员,即便是太子的心腹魏征,李世民也依旧重用。在身边拥有大量贤臣后,李世民的目光开始转向地方上的官吏,他派遣使者巡视全国、考察官吏,把他们的功过记录下来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有了贤臣,如果不能够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有和没有都没有区别,虽然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作为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很少有皇帝能够自始至终都虚心纳谏,但李世民做到了——有一次魏征公开在朝堂上和李世民吵架,李世民当时气得都动了杀心,但冷静下来后,他的怒气不仅消失了、而且他还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可以做自己镜子的谏臣。

  李世民和魏征的君臣关系成为后世君臣关系的典范、他成就了魏征千古第一谏臣的美名。

  隋朝虽然强大,但二世而亡,李世民从中吸取了强大的教训——皇帝如果不能够克制的欲望,那么离亡国就不远了,所以一方面李世民薄赋尚俭、不贪图享受,另一方面则调整田地政策、减轻普通百姓的赋税劳役,然后还大力鼓励商业。

  马上打天下,但却不可以治天下,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开始积极推行教化,积极提高儒生和孔子的地位,以恢复礼仪和淳朴的民风。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李唐的国力开始逐渐强大,百姓也越来越富足、人人安居乐业!

  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终于到来,四夷的君主争相遣使入朝,华夏文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秦皇汉武虽也是千古一帝,但其晚年,国力都开始衰败,唯有李世民、终其一生,李唐的国力始终蒸蒸日上,所以后世对其几乎只有赞誉,他是公认的千古名君的典范!

  “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成吉思汗!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朱元璋

  ……即便是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等千古明君,对李世民也推崇备至‘’李世民的一生在文治武功上几乎没有任何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