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用户69330833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从事考古工作,那我就来说一说吧。[呲牙][呲牙]就题面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秦始皇陵不用发现,它千百年来就一直矗立在那里。

从考古发现来说,我国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的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工作始于1962年。并且当时考古工作人员当时绘制了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过探测,发现陵园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约78个故宫,马上引起考古界震动。

1974年3月,西安西场村农民杨新满和其他村民一起打井发现了兵马俑,然后经过考古工作发掘,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嬉雅涂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帝陵园,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这座地下宫殿遍藏奇珍异宝,“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出巡途中,尸体运回咸阳安葬。随着秦二世胡亥的一声命令,修造陵墓的工匠和这座神秘地宫的所有秘密被一同埋入了地下,直到2000多年后几名陕西农民打井时发现陪葬的陶俑碎片,这座千年皇陵的众多未解之谜才露出了冰山一角。

秦始皇陵想象图

1974年3月,陕西临潼西杨村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00米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残破陶俑碎片。当时不知这是兵马俑,当地农民称之为“瓦神爷”,有人对其叩拜,也有人认为是怪物,拿镢头将其砸了稀巴烂,甚至还有农民将俑头放到庄稼地里戴上草帽吓唬家雀。当地一位负责水利工作的公社干部怀疑这有可能是文物,于是便向县文化馆说明了情况,文化馆有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把散失的陶俑残片集中起来进行拼对修复,并对现场进行了局部的整理和发掘。

这时,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从在文化馆工作的妻子那里了解到了相关情况,他认为发现地距秦始皇陵不远,极有可能是陪葬之物,于是便写了一篇名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内参刊发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上。

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6月30日,李先念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建议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起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迅速赶赴陕西,会同陕西文物考古部门查看秦俑出土现场,并正式批准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发掘。

1974年7月5日下午,考古队正式进驻西杨村考古工地,第二天便考察了出土陶俑的现场,这是一片荒滩和柿子树林,砂石堆积荒冢累累,当地群众称之为石滩洋。经过探测,专家认定这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并将其命名为一号坑。

考古队将一号坑四周边探测确定后,根据陶俑陶马的分布密度和站立的位置,初步断定一号坑大约有陶俑6000余件,这些陶俑被命名为“秦始皇兵马俑。1976年,在秦俑一号坑附近又相继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这就是后来的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

1976年,国家决定在兵马俑原址建立大型博物馆,当年9月大厅基建工程破土动工,1978年4月主体竣工,同年5月秦俑一号坑正式发掘。一号坑被规划为27个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方格分工发掘,这些方格称作探方),每个探方有20×20米大小,所有探方同时开挖。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秦俑考古队起初由11名专业干部构成,后又吸收近200名亦工亦农考古学员,并有100余名解放军官兵携带9台翻斗车参与发掘。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和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挖掘整理工作不是十分科学,后来有学者将这次挖掘形象地称之为“刨土豆式的发掘”、“修复是开水烫、凉水浇”。秦俑考古学者刘占成当时刚从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分配到考古队工作,考古发掘现场往来的翻斗车、架子车,隆隆的机器声,忙忙碌碌的解放军指战员,所有这一切都让刘占民感到触目惊心,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到工地第一天,看到一个解放军指导员,穿着军用大皮鞋,踩在已经清理出来的陶俑身上,拿着一把钢尺在指挥。”

1979年4月5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等一批考古专家到现场查看情况后大吃一惊,立即要求停止挖掘工作。在有关方面的干预下,一号坑于1979年停止发掘,只留东部5个探方进行发掘清理,社科院考古所与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指导。从1978年到1984年6年间,考古工作者在一号坑内共发掘出土了陶俑陶马1087件,各种青铜兵器及车马器约4万件,木质战车8乘。

当这些沉睡了2200余年后的兵马俑重新面世时,因长期遭受地下水和各种盐类的腐蚀,陶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几乎全部是“粉身碎骨”的状态,修复工作极为困难,考古队员挖掘、修复一个兵马俑,平均要花上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据当时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回忆:

当时,新发现了两件武士俑和一匹陶马。两件武士俑除头部完整外,其中一件破碎成73块,重148.7公斤;另一件破碎成153块,重180.6公斤;而陶战马破碎成101块,重229.4公斤。这些碎块最重的有44.3公斤,最轻的只有0.5克。其中那些很小的碎片一时半会儿难以找到,工作人员用铁筛子,一遍又一遍将泥土上筛,最终如沙里淘金般,将所有部件收罗齐全。而将这些零零碎碎的残破陶块修整复原成体高身重的兵马俑,更属不易。

修复后的兵马俑大小、高矮都与真人真马相似, 面容神态各异,形象准确生动,排列有序气势恢弘,犹如千军万马扑面而来,使人感受到一种极具震撼的艺术魅力。


民国年间那些事


1974年的3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当时西省临潼县西杨村有4个农民在地里挖井。刚挖一会,在下面挖土的杨志发发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继续往下挖发现是个真人大小的土人。这几个农民的意外之举,揭开了一个中国近代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据相关的记载,当时参加挖井的一共有4个农民。其中一个叫杨志发的负责在下面挖土,其他三个在上面往外提土。当杨志发挖到兵马俑的时候,几个人看到提上来的陶俑碎块,觉得非常的不吉利,然后就吓的跑开了。但是杨志发知道秦始皇陵就在附近,这个陶俑说不定就是秦代的文物呢?于是他就把陶俑拖到板车上,找了几个人一起送到县城的文化馆。

送到以后,文化馆的馆长仔细的看了下,确定就是秦代的东西。作为奖励,文化馆给了杨志发几个人30块钱,这在当时可是很大一笔钱了。回到村里后,几个人不敢把钱据为己有,上交到了队里。队里为了表彰几个人,一人给了几个工分,大概值不到一块钱。几人总算没有白忙活。

后来县文化馆将这件事情上报,上面组织了一个考古队,来到了几个村民挖井的地方。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国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就这样重见天日。



漂浮菌


1974年,那一年华北大旱,陕西临潼西杨村的村民们为了找水喝,在村里四处挖井。

坑都挖到4米深了,水怎么还没出来?

3月29日那天, 一个叫杨志发的村民用锄头刨出来很多块陶片,还有一些能看出形状, 是断手、断脚和断头。

什么鬼?

村民们觉得有点瘆人。但水还得打。

陶俑的残破部分随便一扔,没人管,有的被小屁孩捡回去扔来玩。

这就是兵马俑两千多年来第一次重现人间。

后来有个叫房树民的,是临潼县晏寨公社的水保员,他跑到现场,发现了那些破陶俑,像是老物件。

房树民连忙对农民们说:这井不能再挖下去了!

他还找来了管文物的临潼县文化馆馆长王进成,帮忙鉴定一下。

不愧是一辈子和陕西文物打交道的专业人士,王进成一见到陶俑,就知道这是好东西,说不定还是国宝。

井不要再打了。东西收起来,送到县文化馆。

但那时候文革还没结束,兵马俑只能窝在县文化馆里。不过也没闲着,文化馆的赵康民在力所能及地修复它们。

新华社记者蔺安稳的媳妇是临潼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那天到文化馆找媳妇,一看到陶俑就惊呆了。

就是他,后来赶去西杨村做深入采访,写出了关于兵马俑的第一篇文字报道:

1974年6月,蔺安稳的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

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大文物。

这才促使兵马俑的发掘工作得以开展。这一世界奇迹终于为人们所知。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小人物都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名字。


奇异机器


秦始皇墓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陵于1974年被发现,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陵墓足有七十八个北京故宫那么大,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也只不过是给陵墓四周守门的。如果说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么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简直就是没有被发掘的世界第九大奇迹!虽然项羽、黄巢等人曾经试图盗秦始皇陵墓,但项羽只不过烧了陵墓上方的建筑,挖了两道“霸王沟”,他们并没有找到地宫入口。至今仍没有人真正进入到秦始皇的陵墓地宫里。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 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秦始皇,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周朝文DMU


记得是1974年吧,陕西一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然后上报政府,政府派来考古工作者考察,证实该遗址是秦始皇墓。

1974年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以西约20米处的一个附属墓穴中挖掘出两件大型青铜战车和马匹。 这些彩绘青铜战车和战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最复杂,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从那是开始,就不断对其进行挖掘,发现了许多奇珍异宝,揭开了一大世界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秦王朝的强盛繁荣。


野史秘记


秦始皇里的发现可以算的上是机缘巧合,1974年的时候在陕西省临潼县距离现在的秦始皇陵东面的西杨村正处于干旱时期,农民为了获取水资源就在村旁打井取水,村民在打井过程中挖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由于当时村民比较迷信,认为挖到人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又将挖出来的陶制人头埋回去了。

之后当地村民又在那片区域挖出了其他陶制人的身体部件,这才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关注,他们把这件事情上报了当地政府,政府又上报国家,国家派文物部门前来勘察。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经过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这座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俑坑里站满了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士兵,同时这就俑坑被命名为一号坑,一号坑被发现后考古学家经过进一步的勘察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里面的陶俑有加起来多达数千个。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秦始皇陵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考古活动之一,秦始皇陵的发现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的古代文明的灿烂和我国文化资产的雄厚。





蜀剑


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杨新满和其他村民一起打井发现了兵马俑,而后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所以确切的说是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而并非秦始换皇陵,因为秦始皇陵至今考古学家只是怀疑在兵马俑旁,但并没有确定!!


悬疑日志2


秦始皇兵马俑的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是什么时间?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划时代的强弓劲弩1976年的春节过后,考古人员发现,就在离一号坑东端北侧约20米的地方居然还深藏着一个俑坑、埋伏着一批兵马。这一天是1976年4月23日,考古人员将这个俑坑编为二号坑。坑内埋藏木质战车89乘,陶俑、陶马2000余件,青铜兵器数万件。从整体推断,这是一个由弩兵、轻车兵、车兵、骑兵四个不同兵种组成的大型军阵!


完美人生夏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不过通过近期时间的勘查,打开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一百年。不过现在有些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达到开采并很好的保存的要求,日本曾提出要和中国一起开掘秦始皇陵的意见只要获得亲宝藏的十分之一,但被中国政府直接拒绝。 其实我一直都很期望看到它被打开,但如果因为技术要求达不到而盲目开采的话势必然汇兑它有致命性的破坏,那时我们在想看到就不可能了。所以让他继续在下面保存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