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战斗机及其内埋武器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oint Strike Fighter, JSF)是美国联合英、意等多国研发的一型隐身战机,主要作战使命包含对地攻击、前线支援和防空拦截等任务,包含F-35A常规起降型(CTOL)、F-35B短距起飞和垂直着陆型(STOVL)以及F-35C航母舰载型(CV)3种机型。

相比了F-22,F-35仅设计有2个位于机腹中部的内埋弹舱,弹舱宽度也较小,但针对F-22主弹舱长度较短的问题,F-35的内埋弹舱在设计时重点进行了改进,使得弹舱具有更长更深的空间,可携带尺寸更大的空面武器。

F-35内埋弹舱的标准配置为单个弹舱1枚空空导弹(内侧)+1枚空面武器(外侧),可挂载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型武器,如表4所示。

表1 F-35可挂载的内埋武器



图1 F-35战斗机的内埋弹舱

空空导弹

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ASRAAM)由美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后并入欧洲导弹集团公司,MBDA)完成研制,2002年服役。AIM-132采用无弹翼和尾舵控制的气动外形布局,主要特点是采用128×128元凝视红外成像导引头和数字式信号处理技术,使导弹具有很强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同时具有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实施全向攻击的能力。

图72AIM-132导弹

流星(Meteor)空空导弹是以固体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新一代超视距中程空空导弹,由欧洲MBDA公司研制,2015年服役。流星导弹采用无弹翼、双下侧进气的气动布局,制导控制采用惯性导航+数据链修正中制导和主动雷达导引头末制导方式,最大射程超过100 km(外界预测应在120~150 km),不可逃逸区为60 km,是一种具有高机动、超视距作战能力的空空导弹。通过将原有舵面改为切梢舵,实现了内埋挂载F-35。

图3 流星空空导弹内埋挂载F-35

表2 AIM-132及流星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空面导弹

联合攻击导弹(JSM)是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在空射型NSM反舰导弹基础上,专为适应F-35内埋挂载研制的一型多用途空面巡航导弹(F-35B弹舱尺寸较小,无法挂载),于2007年开展研制,并与洛马公司达成协议,确定了该型导弹将成为F-35战斗机唯一指定的反舰导弹,预计2021年形成初步作战能力。JSM导弹继承了NSM导弹的多面体隐身外形,进气道由弹体下方改为两侧布置,采用新型涡喷发动机,包含高空和低空掠海飞行两种弹道,最大射程不小于555 km,可根据作战任务换装不同战斗部。



图4 JSM导弹及内埋挂载F-35

长矛(SPEAR 3)导弹是欧洲MBDA公司研制的一型多功能空面导弹,已在台风战斗机上完成飞行试验,计划2020年在F-35上形成作战能力,单个内埋弹舱可实现最大4枚挂载。SPEAR 3枚导弹充分借鉴了硫磺石空地导弹的研制经验,射程超过130 km,兼顾反坦克、反建筑、反舰船等多种作战任务。



图5 SPEAR 3导弹及其挂载系统

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是美国研制的一型低成本、低技术风险的防区外武器,包含A、B、C三型和正在研制的有动力型JSOW-ER。JSOW-ER是在AGM154-C-1型基础上,通过增加一台涡喷发动机形成的有动力型,最大射程预计不小于500 km,于2009年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图6 AGM-154C及JSOW-ER

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AARGM-ER)是美国诺格公司研制的一型可适应F-35A/C内埋挂载的新型反辐射导弹,也称AGM-88G。相比AGM-88E(HARM)反辐射导弹,主要改进包含:采用全新气动布局,实现F-35A/C内埋挂载;采用主被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有效增强了抗目标雷达关机能力;采用全新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射程增加一倍(约200 km)。目前该型导弹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2023年完成研制。

表3 F-35可内埋挂载的空面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制导炸弹

GBU-12宝石路(PaveWay Ⅱ)激光制导炸弹是在口径227 kg的MK82常规炸弹弹体上加装激光制导控制装置和气动力组件而成。GBU-31和GBU-38分别是JDAM制导炸弹中的2000磅(908 kg)和500磅(227 kg)产品,制导方式、射程、精度等与GBU-32接近。


图7 GBU-12宝石路Ⅱ激光制导炸弹

表4 GBU-12、GBU-31、GBU-38制导炸弹主要战技指标


另外,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WCMD)也是F-35可内埋挂载的武器之一,受到国际公约对于集束炸弹使用的限制,鲜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