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诉-这群家长疫情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似乎都停下了学习的步伐,虽说艺术培训机构还没能开学,但是我相信在疫情状况逐渐好转的同时,艺术培训机构开学的日子也即将到来。孩子们在家已经学习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呆在家的日子里,家长总会担心:

回到培训班孩子会不会难以进入状态?其它孩子是不是在假期埋头苦学,我的孩子被别人赶超了怎么办?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认真的在家学习?


那么父母该做些什么,让孩子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开学日呢。


拥有仪式感


孩子在家学习和在机构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态度。“家”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具有轻松氛围的地方,在家里,孩子自然而然会开启“娱乐模式”,学习起来也不会那么认真。那么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让孩子在家上课的状态也跟在培训班里上课的状态一样呢?


我们经常会说“仪式感”这三个字,不仅是生活,学习也应该拥有“仪式感”。孩子呆在家学习,仪式感就像一个按键,当家长按下这个按键,孩子自然就会切换成“学习模式”。那么我们该怎样营造这种“仪式感”呢,也很简单,只需要家长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


例如,在孩子起床时给他穿戴整齐,为他加油打气;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提醒他的坐姿,学习的时候应该坐正坐直,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用心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


让孩子忙起来


孩子们放了长达2个月的“寒假”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松散状态下。家长该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把作息时间调到疫情前上学、上班时的状态。以行动告诉孩子:走出假期,走上工作与学习轨道。


有研究表明,忙碌的人比无所事事的人快乐,但是如果没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在瞎忙的话,就会扼杀这种快乐感。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先忙碌起来,给孩子一个建设性的目标,给孩子设立一个时间限制,让孩子紧张起来。只要有目标,拥有紧张感,他们还是愿意动起来的。


给孩子开辟专属的学习空间


当孩子在培训机构上学时,班级就是他们专属的学习空间。当孩子进入班级时就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切换为“学习模式”。而在家时,家长们为了方便监督孩子,今天让孩子在这里学习,明天让孩子在那里学习,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这样子反而会让孩子们太过于随意,产生散漫的学习态度。


为孩子开辟一块专属的小天地,这块小天地,仅仅只能作为学习,当孩子提出其他需求时,尽量与这块地方避开。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脑子里形成固有印象,即当孩子进入这个专属的小天地时,不自觉就会切换为“学习模式”。


给孩子制定计划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孩子因为疫情而整天待在家里,家长就需要帮他制定计划表,并通过遵守计划表来安排一天的基本事项。


家长为孩子制定计划表的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孩子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这张表格来具体化。这跟前面我提到的建立“紧张感”是同一个道理,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借助这一形式让孩子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希望在这样有规律有节制的状态下,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在家中学习。


通过营造家庭学习的“仪式感”来培养孩子转换学习状态的习惯,帮助孩子在这段非常时期内正常高效地学习,以便疫情过后可以更快适应培训班的生活。


当然,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收心,慢慢回归到学习的状态,除了以上的提到的办法之外,家长更重要的是尝试与孩子架接好沟通的桥梁,与孩子回归“亲子时光”,真正让孩子去接受父母的用心良苦。教育方式是多样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是最有利于孩子的办法,至于怎么选,就要求家长更加用心挑选了,孩子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应该在一招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