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诸葛亮婚姻,娶丑妻是不是为了政治前途?网友:原来如此

关于诸葛亮娶丑妻,学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诸葛亮是为自己将来的政治前途着想。他们的根据是,诸葛亮的岳母蔡氏,是当时荆州牧刘表妻子的亲姊妹,是当时襄阳第一豪强大族蔡瑁的姐姐。换言之,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亲戚,是蔡瑁的姐夫,这样诸葛亮可以通过与黄承彦结亲,就能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和荆州大族蔡氏为纽带产生姻亲关系,为其将来在政治上的政途铺设良好的基础。

其实,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说确切点是出于臆测,与当时的历史事实是不符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知道诸葛亮娶妻的情况及诸葛亮当时的一些社会关系。

关于诸葛亮娶妻的情况,《襄阳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从“黄头黑色”及“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这两点可知,黄氏长得的确很丑。

相反,另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这说明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既有超群的才华,又有英俊的相貌。两相结合,人们很自然地从表面化的分析上认为二者的结合是很不般配的,于是便有了其它的臆测。

其实,这时人们忽视了黄氏的一个很关键的特点,那就是“才堪相配”。其父黄承彦能毫不谦虚地说其女与诸葛亮“才堪相配”,这说明黄氏确有才能。因为,黄承彦与诸葛亮是好朋友,二者必然对对方包括对对方的家庭都十分了解,他不可能骗诸葛亮,就是想骗也是骗不了的。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诸葛亮对黄氏应该相当了解,既知道她长得不怎么样,又知道她不是一般的女子。这样,诸葛亮娶相貌丑陋的黄氏为妻如果不是别有目的,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娶妻重才不重色。作为一个男人,谁都想金屋藏娇而非金屋藏妖,那么才华出众而又相貌堂堂的诸葛亮为什么就愿意金屋藏妖呢?

我想个中原因至少有这么两个:一是古人娶妇往往并非只娶一妇,而是一妻多妾,在选择妻子的时候有德行的人又往往重才德,娶妾的时候才重其色,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娶妻娶德,纳妾纳色”。依据现存的古文献,没有迹象表明诸葛亮终生只娶黄氏一妇,这说明他也纳有妾,故其娶一个丑妇为妻不足为怪,据上述古语可知这在古代应属正常现象。

其二,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诸葛亮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娶妻重才德而轻姿色是很自然的事。诸葛亮一生品行高洁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他年轻的时候怀大才而不汲汲于名利,出山以后为刘氏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为相国而两袖清风、生活节俭。

所有这些,为历代人士所仰慕和肯定,清人王萦绪甚至认为他一生言行,诚、公、忠、信、谨慎、宁静、淡泊,“一切皆圣贤真派”。有如此常人难以企及的品格,而在娶妻问题上重才德而轻姿色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我们从诸葛亮当时的一些社会关系上考察也可知道,那种认为他娶丑妇黄氏是为了政治前途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个中原因至少有四:其一,诸葛亮与刘表之间本来就有关系,他若想投靠刘表,并不需要什么姻亲作媒介。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从这段记载可知,诸葛亮本是山东琅邪人,因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是好朋友,才来到荆州的。另据史载,刘表为人好“爱民养士”。凭这两点,另加诸葛亮才气过人,他若想在荆州有所作为,完全是可能的,并不需要黄承彦的姻亲关系。

其二,古时候湖北地区有一种风俗就是,“姨亲不是亲,死了姨娘断了根”,这种风俗到解放初期仍然流行,故诸葛亮与刘表之间的这种“拐弯抹角”的姨亲关系根本就不可靠。也就是说如果诸葛亮仅想靠这种姨亲关系为其将来的政治前途作铺垫,在湖北一带是完全行不通的。

其三,诸葛亮也根本看不起刘表。他在《隆中对》中就明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这说明他已经清楚地看出刘表不是个可投靠的主子。另外,蔡瑁与自己又志不同道不合,后来蔡瑁投靠了曹操便是明证。事实证明后来诸葛亮在政治上从未有求过刘表,也未有求过蔡瑁。故那种认为诸葛亮想巴结刘表、蔡瑁的观点纯属臆测,是与史实相违背的。

其四,诸葛亮如果想在荆州有所作为,也并不需要与刘表、蔡瑁有直接的姻亲关系,因为他在襄阳一带本来就有自己的一个姻亲、朋友关系网。根据《襄阳耆旧记》记载:“(庞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吏部郎”、“(蒯)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而蒯氏家族和庞氏家族皆为襄阳一带的豪强大族,为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所倚重,且庞德公是当时的名士。

另外,诸葛亮本人与襄阳一带的名士司马徽、石广元、孟公威、徐庶等皆为好友,与襄阳一带的豪门望族马氏、向氏、习氏、杨氏关系都相当过硬,后来诸葛亮遇见刘备也是他的这些朋友推荐的。故诸葛亮本身在襄阳一带并不孤立,完全不需要黄承彦的姻亲关系的帮助。

所以,从上述方方面面的因素可知,诸葛亮娶黄承彦的丑女为妻完全是重才德而轻姿色,而不是为了自己将来的所谓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