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惩治贪腐?康熙:治国莫要于惩贪

满清贵族原系游牧部落首领,生活较为简朴,入关以后地位发生巨变,生活很快腐化,贪污日渐增多连顺治皇帝也惊叹道:“如今贪污何其多矣!”清代的不少帝王,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都十分重视惩戒贪官,重视吏治的廉洁,不断纠贪促成了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对贪官深恶痛绝,多次表示要“重惩贪酷”。康熙四年(1665年),左都御史郝惟讷上书指出:近来有些官吏藐视法律,肆意贪污,有的数额巨大被定为死罪,但一遇大赦,有些贪官不仅被免除罪行,又交吏部论处,这样就使他们有重新做官的机会。这些人昔日为官饕餮狼藉,如今再也不能让其重新玷污官场。因而贪官逢赦,只能免罪,但应仍旧革职追赃,只有如此,才“官箴可肃,民害可除”。康熙皇帝对郝惟讷的建议十分重视,立即让吏部议行,并发布诏书指出赃官遇赦不许复职。

康熙在行动上也惩治了一些贪官。侍郎温代,虽有才能,但因贪污被撤职,发往爱珲充军。侍卫内大臣额奇,因收受属下金碗等物,被康熙指为“品行甚秽”,革去官职,永不叙用。对一些大官的贪污行为康熙也不放过。广东巡抚金俜,伙同侍郎宜昌阿在查看叛臣尚之信的家产时私自隐瞒和侵吞白银80多万两,为杀人灭口还将商人沈上达害死。康熙派刑部侍郎禅塔海去调查,禅塔海却庇护金俜,并将沈上达之死定为自缢而死。康熙立即将禅塔海拘禁,并下令与金俜等一起严议具奏。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见审查进展缓慢,就追问何因?侍郎佛伦告诉他:近日因裕亲王告假外出养病,安亲王又因丧女悲戚过度,不能入朝会议,故而未决。康熙知这是借故推却,立即指出“诸王每遇大事,规避仇怨,多有托故延挨,不肯担任。尔等可传谕会审诸臣,不必更待王等,即行审结来奏,并将此旨传知议政王等。”在康熙的一再催促下,终将金定为死罪。但到决定是否勾决处死时,又有不少人为金俜求情,求康熙“法外施仁”,免其一死。康熙先是犹豫,后又坚定地说:“往昔令诸王九卿讯鞫,延迟半年,经朕严催乃始定拟。此种情节殊为可恨,可即勾之。”

康熙时,被查处的大吏不止金俜一人。在严查金俜的同时,有人报告山西地区火耗甚重,康熙立即查问山西巡抚穆尔赛居官如何?很快得知穆尔赛“名声不佳”。经九卿会议决定将穆尔赛降三级调用。康熙仍不罢休,让御史钱珏亲去调查。钱珏很快将穆尔赛的贪污罪行查清。康熙立即下令将穆尔赛解京严审,并指出:“治国莫要于惩贪。今穆尔赛居官不善,事迹贪秽,天下所共知”。康熙还严厉批评了朝臣中有人庇护穆尔赛,说:“穆尔赛身为大吏,贪酷已极,秽迹显著,非用重典,何以示惩?且见九卿会议穆尔赛事,瞻顾徇庇朕不行立断,谁肯执法耶?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廉洁者奖一以劝众,贪婪者惩一以儆百。”在康熙的督促下终将穆尔赛定为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