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江夏堂”的历史由来


据考,黄姓始祖为东夷伯益。伯益嬴姓,少昊之裔,夏禹时期,是东夷部落首领。他辅佐夏禹治理水患、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立下大功,得到帝舜赏识,与帝家联姻。夏禹在临终时,将天下授于伯益。

夏禹死后,夏禹的儿子夏启发动兵变,处死了伯益。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年,伯益的子孙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建立黄国,以国为姓,成为历史上黄姓宗族的族源之一。

公元前十六世纪,黄国与商族同属东夷集团,皆受夏王朝统治。当商族兴起、夏商鼎革之时,黄国人参加商族反夏灭夏斗争。商朝建立后,黄国成为商之盟国。

战国晚期,以黄歇为代表的黄氏族姓在沉沦了数世纪之后首次崛起,成为黄姓中兴的代表。黄歇仕楚期间,官任左徒,后至楚相,封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和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时称“战国四君子”。黄歇的封地原在黄国故地湖北江夏县,族人生活于河南潢川至沪杭一带。

黄歇被王舅李园谋杀后,诸多黄氏族人受残剿,幸存者隐姓埋名,四处避祸。战国后期,江夏一直是黄氏的繁衍发展中心,也就是说黄氏发源于潢川,壮大于江夏,故黄氏以“江夏”为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