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骗局。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

小时候我们就在书上学过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讲的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为了美女褒姒,谎报敌情滥用烽火台,最后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不来救援,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因为这个故事记载在历史书上,很多人把他当成真的历史来看,但事实上从这个故事本身形成的过程来看,它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只是后人演绎出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绘声绘色的记载在史记中,我们来看原文:这个故事仔细想想明显行不通。

首先,烽火确认出现是在汉朝,西周不一定有烽火。你想想,幽王和褒姒登上骊山,在骊山上一直等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看到诸侯陆续赶来,褒姒还能笑吗?

第二,周幽王本人不是傻子,在周朝有严密的天子诸侯体系,天子有难,诸侯来援。这是规矩,我觉着只要是个正常人,周幽王不可能拿这个根本性的规则开玩笑,居然还只是让自己的爱妃笑一笑。并且数次点燃烽火,情理上明显不通。

第三,周幽王之死看起来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其他记裁”告诉我,根本不是。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竹书纪年》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郑世家》

第四,再来看看,褒姒和她的儿子伯服,东周是嫡子以"伯仲叔季"排位,西周是嫡子以"孟仲叔季”排位。考虑到伯服出生于两周之交,伯服很可能是周幽王的长子,而且伯服参与了周室与申国之战,而周平王当时还是个孩子,伯服在年龄上明显大于当时的平王。第五,再来看看周平王是如何继位的,上文说到:周平王,鲁国,许国与申国犬戎合作,袭击周室,按道理杀父弑君之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王位继承的,周地的百姓也必然恨平王入骨,同时周室也拥立了周携王为天子。但为什么平王当上了天子呢?很简单,以秦晋为代表的诸侯希望拥立- -位不得人心的,易于控制的天子,好让他们瓜分西周的领地。



从这些记载可以得出,晋文侯出兵杀死周幽王的继承人周携王,与秦国瓜分了周朝的领地,将周平王强行迁到东方,晋国和郑国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力飞速发展。综上所属,那段历史大致可以浮现出来。前面说过国人暴动,西周共和的故事,原因就是西周贵族权势太大,周王权力衰落。

到了幽王时期,变得更加严重,周幽王的第一任王后申后其家族实力尤为强大,其父亲申侯权势过重。幽王心里肯定是很不爽的,后来为了削弱申侯的势力。幽王不惜破坏礼法制度废申后的儿子平王,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也有可能本来就该伯服当太子)。

然后平王逃往申侯的封国,幽王亲自率兵讨伐,关键时刻,申侯自知不敌,竟引狼入室,请来犬戎外援。幽王大意兵败,与其太子伯服一起战死,西周灭亡。而后申侯立平王为天子,但是平王弑父杀弟,不合礼法。于是另一批比较忠诚王室的诸侯在虢国公的主导下,又立了幽王的弟弟周携王为天子。



西周进入二王并立的局面。后来,就像我第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平王集团获得了胜利。把周携王从正史上抹去,然后为了自己有合法的继承地位。开始往父亲幽王身上泼脏水,于是就有了烽火戏诸侯这样戏剧化的故事。周平王杀父弑兄,诸侯坐视不救,秦晋瓜分周地,而为了掩饰这一事实, 恐怕就是后世史官极力抹黑幽王的原因,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可能只是周平王弑父杀兄,诸侯不救周王反而瓜分西周领地的借口,一个用来掩饰西周末年礼乐崩坏真相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