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战疫”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提到“瘟疫”都会让人闻风丧胆。相比具有完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手段的现在,在医疗手段落后的古代遇到疫病流行,那肯定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但是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很多有利措施、中医验方,也流传至今,在战胜疫病的道路仍在发光发热。


第一大措施:集中隔离


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应对疫情的第一大举措,便是隔离。早在中国秦代时,瘟疫隔离就已经被纳入法制轨道。到了汉代乃至之后各个朝代,这一重要抗疫措施,被继承并充分地作用。而且,据考古发现,汉代设有“病迁坊”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唐朝时,先是佛教会的“病人坊”,后改为政府管理的“悲田养病坊”用来隔离治疗麻风病人。可见,古人早就意识到,通过隔离的手段,避免人员流动交叉传染,防止疫病的扩散。


第二大措施:水源施药


水井是古人重要的饮水源,水质卫生无法完全保障。很多时候,古代一些疫病的流行,是由于水源遭到了污染。在治疗疫病过程中,古人充分利用这一点,控制水源,有时甚至直接将药物投入水井中,供疫区民众饮用,从而预防并治疗疾病。这一点,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也有所体现。譬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有一个情节,皇帝命令喜来乐去治疗疫病,喜来乐就采取了把药物投入水井中的方法。同时,古代的政府十分注重水源地保护。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严防患病动物、牲畜污染水源。


第三大措施:消杀灭毒


除了积极治疗,古代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消杀灭毒的重要性。在没有84消毒液的古代,当时的人会用生石灰、醋熏蒸、雄黄、艾草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史料记载,秦朝时,凡有宾客入城,车马要经过火燎烟熏才能进入。


第四大措施:接种人痘


在古代,天花是一种非常严重疾病。有野史记载,清顺治皇帝就是死于天花,康熙皇帝之所以能登基为帝,就是因为其得过天花并活了下来。古代中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公元980年-1567年就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即用天花病人痘疹疱里的痘浆、或是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痘疹或痘浆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使其产生轻度天花,从而在体内对天花产生抗体,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虽然这种方法相比牛痘接种术,风险较高,但在医疗落后的古代,这无疑是创新之举,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这种方法,是中医“不知已病治未病”原则的体现,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第五大措施:妥善安葬亡者


瘟疫流行时,会造成很多人口的死亡。此时,这些死者的尸体就是重要的传染源。史料记载,蒙古大军在西进过程中,就曾经将得疫病死去的尸体投入城中,造成了黑死病的流行。所以,及时、妥当处置死者尸体,显得很有必要。当然,对于疫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会出台有利的政策,帮助疫区尽快恢复活力。公元前67年,汉宣宗曾在为以后下诏,令灾区免除当年租赋。唐文宗时也曾规定,灾后的孤儿,不满12岁的,官员提供口粮救济。

中华民族,泱泱千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中国人,都用自己的智慧与疫病做着抗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对付疫病的手段越来越多,政府采取的措施更加积极、有效。


相信,通过政府和白衣天使的努力,我们终究会战胜疫病,迎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