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易冲动、乱发脾气,多半是“踢猫效应”所致,家长要警惕

聊天群里,宝妈萍萍说最近二十四小时和孩子在一起,有时候孩子明明在认真学习,却怎么看孩子怎么都不顺眼,恨不得痛骂一顿,有时候孩子玩游戏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却觉得此时的孩子竟也是很可爱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位宝妈的叙述,小编发现原因所在,其实造成对孩子的不同看法,主要原因在于宝妈萍萍自己的情绪,她的个人情绪影响到对孩子的态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情绪高涨时,即便看地上的蚂蚁,也会觉得它们可爱,情绪糟糕时,再美丽的花,你也会觉得丑陋不堪。还记得2018年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桥事件吗?一位乘客坐过站,要求司机中途停车,司机以未到站为由拒绝了乘客的要求,乘客很生气,便动手打司机,司机出于本能还手,导致公交车失控坠入长江。这位乘客的坏情绪,不仅影响到司机的正常驾驶,还使全车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典型的“踢猫效应”带来的恶性循环。

生活中这样的事件毕竟是少数,具有偶然性,但“踢猫效应”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父母的情绪失控对孩子会带来哪些后果?如何避免“踢猫效应”?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踢猫效应”。

一、什么是“踢猫效应”,生活中常见的“踢猫效应”有哪些

1、爆发性

情绪会随时间不断积累、加剧,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达到最高点,然后再逐步回落。妈妈叫孩子不要玩游戏,五分钟后,孩子还在玩手机游戏,妈妈又提醒一遍,孩子还在继续玩,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坏情绪达到最高峰,对孩子怒吼;还有那位要求中途下车的乘客出现动手行为,

都是情绪达到最高点时的表现。

2、非理性

情绪会影响人的理性思维,人在情绪失控时,会受情绪的的影响,说出不理性的话,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决定,可能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爸爸带着糟糕的情绪回家,看到孩子边学习边玩手机,一把枪过手机摔到地上,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成碎片,这都是在非理性思维作出的行为。

3、传染性

情绪具有传染性极强且传播范围广,一个人的不良情绪会使周围人都受到影响。爸爸因项目合作失败被老板骂,爸爸情绪不佳回家骂妈妈,妈妈无端受气又去骂孩子,孩子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踢猫效应”是心理学名词,指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情绪,会由地位高的向地位低的、强者向弱者逐级传递,从金字塔尖一直扩散至塔底,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在家庭中,父母位于生物链的上层,一边接受着来自上级领导、合作伙伴、伴侣等的负面情绪,一边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位于生物链底层的孩子,使孩子沦为不良情绪的牺牲者,可能父母们并不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二、“踢猫效应”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1、讨好型人格

父母长期对孩子释放坏情绪,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不良情绪的影响,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法表露,为避免无端被父母训斥打骂,孩子会刻意迎合或讨好父母,表现得乖巧懂事。在生活和工作中,孩子也总会小心隐藏自己的想法而去迎合别人。

2、指责型人格

受家庭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从被踢者变为踢猫者。情绪不佳或受挫时,他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寻求外部因素,喜欢乱发脾气,指责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容易会被同伴孤立。步入社会,他也会重复父母的踢猫者角色,用同样方式对待同学、同事、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的亲人。

3、叛逆

总是被父母批评、训斥,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被破坏,对父母的不满情绪无法宣泄,极度渴望远离这种痛苦,脱离家庭,却又因年幼不得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内心压抑,当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可能产生叛逆心理,对父母表现出反抗或对着干,做事情容易走向极端。

我们既不愿成为被踢者,也不想成为踢猫者,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帮孩子避免成为踢猫者呢?

三、如何才能预防孩子从被踢者变成踢猫者

1、预防+心理暗示

对于流感,我们是如何预防的呢?多喝水、少说话、戴口罩。父母可以像预防流感一样预防坏情绪,并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少说话,多独处,多忍耐,等到情绪恢复正常,再与他人接触。

另外,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两个人关键时间最容易发生情绪波动:早晨用餐前,晚上睡觉前。父母要记住这两个时间,调节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早晨,自己在心里默默给情绪排序,让所有的积极情绪和愉悦感进入大脑,不给坏情绪留余地,再伸个懒腰,告诉自己: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加油!

2、正确处理情绪

好情绪和坏情绪都是人的正常情绪,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会接纳各种情绪,梳理坏情绪,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正确的渠道去释放或宣泄情绪。当坏情绪即将爆发时,可以做深呼吸,或积极暂停,抽身离开当时的环境。运动、爬山、亲近大自然,这些都是很健康的宣泄方式,父母和孩子可以去尝试。像疯狂购物、暴饮暴食,这些方式虽然也能使自己心情好起来,但要么伤钱要么伤身,不建议采用。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

3、把坏情绪丢在门外

如果你正在被坏情绪笼罩,马上要面对家人,却不想他们受到坏情绪的感染,该怎么办?回家之前,丢掉你的坏情绪,把它挡在门外。很多人都有下班回家停好车,在车里安静坐一会儿再回家的习惯,这就是在梳理一天的情绪,为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下班路上听听轻音乐,找好友聊聊天,或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情,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把坏心情挡在门外。

坏情绪像一个潜伏很深的无形之手,用力扼住我们的喉咙,杀伤力极大。我们总是对父母、孩子、爱人这些最亲近的人发火,殊不知这个成本最高。父母们,别再做坏情绪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