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挫折变法之路,秦国趁机崛起,如何看待历史的必然性

导语

吴起,历史上著名的变革家,在他的那个时代可谓是一个风云人物,得吴起者得天下。起初在魏国待的好好的,为何突然离开魏国?吴起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离开魏国的?这是一个谜案。根据各种记载来看,应该是吴起特立独行的性格得罪了某些权贵,遭到诋毁,魏武侯又没有及时打圆场,导致吴起一怒之下撂挑子走人。有人说排挤吴起的人是王错,也有人说是公叔痤(cuó),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公叔痤谗毁吴起的故事。

吴起遭受上层冷落

据说当时公叔痤担任魏国的相国,还娶了公主为妻,可谓志得意满。公叔痤担心自己地位就想办法要打压一下吴起,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公叔痤对魏武侯说:"吴起有鸿鹄之志,我们魏国是小国,又跟秦国挨着,只怕没法长期留住他。"这是在暗示吴起有可能逃往秦国。魏武侯问他怎么办,公叔痤就说:"可以把公主许配给他,他如果有心长期留在魏国,肯定会答应这门亲事,如果没有长期打算,多半会拒绝。"魏武侯于是照着他说的做,打算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吴起。公叔痤回去以后便设宴,在宴席上跟自己的公主老婆一唱一和地演戏,老婆假装很嚣张地欺负他,给吴起留下了深刻印象。魏武侯来提亲时,吴起便想魏国公主都那么彪悍吗?他自己可是杀妻的人啊,怎么能忍受?于是当即推掉了魏武侯的婚约。这下吴起"有二心"的说法就坐实了,这也就导致他无法再受到重用。

吴起逃离魏国

吴起离开魏国后,公叔痤的相位从此也就稳如泰山,无人可以撼动了。这段记载可信度不高,但吴起确实在公元前390年前后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吴起离开西河郡,到达岸门的时候,命人停下车,回首望着苍茫大地,感慨不已,对下人说:"西河是可以称王的基业,魏侯要能真正信任我的话,灭秦指日可待。可惜魏侯听信谗言,以后西河终究会归于秦国的。"魏武侯没能留住人才,这一方面他比魏文侯差了太多。楚悼王却是有雄心有眼光的君主,马上收留吴起,并给予重用。

​吴起先是被委任为宛郡太守。宛郡是楚国北方重镇,让吴起治理这里,一是为了证明他是真心投靠,二是让他积累一定的政绩,好堵住那些反对者的嘴。吴起之前治理的西河郡情况比宛郡复杂百倍,现在治理宛郡当然易如反掌。所以仅仅一年时间宛郡的情况就焕然一新,悼王顺势把他提拔为令尹,直接位居百官之首。

急于变革的楚国,受到重用的吴起

悼王如此急于任用吴起,是因为楚国这时太需要变革了。楚国立国已经有六百年,是真正的老大帝国,但是各种陈腐的制度早已不适合这个时代了。特别是从昭王复国以后开始,广泛实行"封君制",分封了大量的世袭贵族。这些贵族一方面数量众多,另一方面"世袭罔替",子子孙孙传下来,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逐渐把楚国的土地和财富都裹挟了过去。他们占着大量财富,却不为国出力,基本属于食利阶层,国君和政府反而挨穷受困,这是楚国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悼王继位的时候,楚国基本上已经只剩下大国的空壳,悼王的父亲声王据说死于"盗",是被犯罪集团所杀,可见楚国国内混乱到了什么程度。国际上,魏国首先"抢跑",第一个推行了变法,然后凭借强大的国力,带上赵、韩两个兄弟一路横扫,所向披靡,多次把楚国揍得鼻青脸肿,黄河以南的土地基本全部沦丧,最后楚国甚至要向老对手秦国求援。但秦、楚的势力范围也有重叠,也是潜在的对手,哪里能一直靠秦国来救援呢?

所以悼王继位以后痛定思痛,把革除国内的积弊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革新国家,最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向魏国这个主要的对手学习,魏国强大的关键在于变法,那么楚国自然也需要尽快走上变法的道路。这时候吴起的到来,对于悼王来说简直是老天的恩赐。吴起战无不胜,又是西河郡太守,对于魏国的军事与内政都极其熟悉。通过这样一个人物,尽快把楚国拖出泥潭,这样的前景,想想都令人兴奋。年轻有为的悼王与雄心勃勃的吴起一拍即合,立即在楚国展开变法。

有魏国的经验在前,楚国的变法更加成熟也更加深入。根据楚国的实际情况,吴起把贵族的权势极力的削弱。首先就是废除贵族世袭制。新的法令规定,贵族的爵位只能传三代,到了第四代,如果没有新的功劳,爵位会被废除。这就杜绝了贵族子弟尸位素餐的情况。对应的,也会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对于做不出政绩的庸官,果断罢免,把位置让给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不干实事的冗余部门,也尽量裁减,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裁下来的大堆脑满肠肥的富二代们怎么办呢?他抛出一个狠招。他对悼王建议,楚国地多人少,人口又都集中在几个富庶地区,南方大片土地空着,不如把那些吃闲饭的贵族子弟们迁到南方荒地上去,既安置了这些人,又能开拓边疆,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这几招对贵族们的伤害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军队改革。他吸取了之前教训,用同样的方式改革和训练楚国军队,把当前最先进的战法传给楚人,楚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为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吴起禁止纵横家们到楚国来游说,强调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外交方面,坚持远交近攻的策略,交好齐、秦,猛攻三晋,重新跟三晋展开对郑、宋等小国的争夺战。这一套新法令实行以后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楚国上下的风气焕然一新,几年之后就再度抖擞精神,开启了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结语

历史上吴起变法之路是有很大的弊病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变法太过于激烈,一竿子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再加上楚国的立国时间长久,旧有的贵族势力比较强大,反抗起来的能量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系列的因素也就导致了最终吴起的变法无法顺利实行下去,相比而下秦国的各方面变法正好与楚国变法相反,这也就是导致了两个国家的变法之路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历史的必然性也凸显了出来,在此契机之上秦国也就逐渐壮大了起来,并且在此期间秦国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君王——一位历尽劫波、老谋深算的强势政治家——秦献公,他把秦国从亡国的边缘拉回来,逐步走上了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