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国为何会兴起“行会”?简析其发展背景和深层原因

行会是中世纪的经济组织之一,是中世纪城市兴起的产物。前后主宰城市经济生活达数百年之久,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用。

中世纪的行会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经济与社会救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功能。英国行会产生于12世纪的城市兴起时期,存在了500年之久。

经历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和公会三个发展阶段。行会代表了英国在那一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英国行会的研究,不仅能够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行会的发展演变,还有助于我们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当时英国社会状况的深入认识。

一、中世纪英国行会的三个发展阶段

英国自12世纪出现商人行会以来,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了起步发展,高潮,衰弱的发展过程。手工业行会出现于13世纪英国行会的发展阶段。向公会的转变是在14-15世纪,处于英国行会发展的高潮时期。一直到17世纪,行会才逐渐衰落下去。

(一)商人行会发展时期

商人行会的出现基本上是和城市同时产生的,但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有着紧密联系,商人既是销售者也是生产者,手工行业者也具有商人的身份。

伯弗特市的“特许状”的出现,是商人行会出现的最早标志。随着城市的发展,“特许状”越来越多,商人行会也在历史记载中被更多提及。城市开始接纳允许建立商人行会。

一般来说,一座城市只能够建立一个商人行会。商人行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秩序,由会长、执事、和理事会组成。保证内部秩序的稳定,和各种商业活动的有序展开。商人行会对其城市还起到了经济管理和监督的作用,非行会人员的商业活动会被限制在该城市的商业活动。

牛津城的“特许状”中提到,外地商人需要经过行会和市民的同意才可在该城市经商。商人行会具有垄断权,集中于零售业,对批发贸易进行有效控制。外地商人想要从事批发贸易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一系列的规定构成了早期英国的商业秩序。

(二)手工业行会发展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需求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生产商品的行列。手工业者的力量增强,开始和商人行会争夺控制权。商人行会最终被手工业者建立的行会取代了。13世纪,商人行会被淘汰,手工业行会开始控制城市经济生活。

手工业具有由师傅、帮工、学徒组成的阶梯式的等级特征三个等级都具有享有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契约关系。师傅不能够随意招收学徒,行会中规定了师傅招收学徒的数量,学徒需要交纳学徒费用,师傅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让学徒学习技能并且承担学徒的吃住和教育工作。

学徒并不依附于师傅,他们有权提出解除师徒关系,甚至可以控告师傅。学徒学习期满,则可以升为帮工,帮工不需要向师傅交纳费用,师傅则需要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给帮工。

帮工想要升为师傅,需要向师傅提交优秀作品证明自己。师傅作为行会最高等级,具有独立生产的资格和能力。师傅和师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相帮助。由此看来,手工行会的等级关系并不存在剥削压迫的关系。只是身份地位不同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且低等级可以转化成为高等级。这充分体现出了手工行会的反封建性。

(三)公会时期

14-15世纪,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简单的手工业生产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手工业行会也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手工业者们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式,通过行会的合并和重组,合并成为规模较大的行会。

例如1345年伦敦的胡椒商行会,香料商行会还有帆布商行会合并成为杂货商公会。合并之后的手工会也被称为公会。15世纪,公会取代了手工业行会成为城市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公会内部也是具有和手工业行会一样的阶梯等级特征,但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首先,等级间的转化相比手工业行会时期显得比较困难。体现在帮工难以转化成为师傅,帮工转化成为师傅需要向公会交纳费用,还有举办宴会来获得师傅的认可。

此外,师傅经常要求帮工加班,甚至克扣加班工资。不少的帮工长期得不到晋升机会,帮工和师傅之间的矛盾激化严重。不少帮工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帮工行会,和公会对抗。公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萌芽,商人的地位地位越来越高,工匠成为了商人的“生产工具”。公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变化也是行会走向解体的标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世纪英国行会兴起的原因

英国行会是一种具有封闭性的封建经济组织,将零散的同一性质的行业统一组织起来。英国的行会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志霖先生曾经说过“行会的产生和英国的经济脱不开关系,行会领导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巩固行会这一新事物。”英国行会发展普遍,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兴起和市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5世纪初,不列颠统治者开始修复罗马帝国带来的战争创伤,鼓励生产,开垦荒地,农业和手工业在发展起来,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商人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商品售卖,有手艺的农民也到人口聚集的地方谋生,促生了城市的兴起。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封建领主和教会少不了对市民的控制剥削,城市市民为了争取独立,与封建领主和教会展开了斗争,也取得了人身自由。亨利二世授予林肯城“特许状”,市民享有自由法律平等,享有土地保有权。城市的兴起和市民争取城市自由独立斗争为行会的兴起创造了经济基础和自由稳定的环境。

②,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未完全分离

英国在城市兴起时期,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英国还处于封建时期。手工业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封建领主和自身需要。手工业者兼具商人身份,商业活动非常低下,产品生产和交换职能交织在一起。直到后来,手工业脱离成为独立部门,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商业活动更加频繁,这也为行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③,市民阶级力量弱小以及外部原因

城市的兴起也产生了市民阶级,新兴市民阶级的力量较为弱小,经常会受到封建主和教会的剥削压迫。此外,市民的经济能力较弱。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科尔切斯特的煤商,制革匠的资产为8磅到14先令不等。资金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只能够保证自身的生产开销。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机构,联合起来扩大再生产和市场规模。这个是机构就是商人行会。

此外,除了封建领主对城市的盘剥之外,还有一些无地骑士会对城市进行劫掠,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被迫联合来对抗封建领主和骑士,这也推动了行会的产生。

总结一下:

行会是中世纪英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我看来,行会自身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行会衰落消亡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行会发展后期,监管机制失效,导致行会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同时行会内部垄断式的经营方式也导致行会内部出现腐败问题,权力的权威性下降,行会成员中的政府官员,经常会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违反了社会规则。

但我认为,行会的消亡并不意味着英国经济的衰退,反而使英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行会的消亡意味着英国经济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行会的存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它的消亡也推动了英国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