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哪些房企最缺钱


2020年开端,房地产行业遭遇疫情冲击,打乱了不少房企的节奏。

在线下售楼处关闭后,房企纷纷上线补救措施,网上卖房、“无理由退房”史无前例的热闹,但这也仅是缓兵之计。

数据显示,TOP100房企2月销售环比下跌43.8%,创下近几年来单月销售新低。

但好在,国家利好楼市政策在不断出台,为地产人打开了另一扇窗。

楼市“自救”之路坎坷

大疫之下,数十城相继推出“救市”新政,速度之快、花样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给房企减负是这轮楼市松绑的首要出发点,2月11日,上海宣布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期缴付土地价款可申请延期。

这也成为救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后包括无锡、西安、佛山、浙江等20省市都相继出台了类似政策,通过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帮助房企度过短期资金难关。同时,无锡宣布完成25%以上投资即可申请预售、广州花都实施“拍地即拿证”、苏州针对具体地块取消现房销售。

在给房企发放“解药”的同时,救市政策开始向需求端发力,衡阳、马鞍山、苏州相城区、青岛、南宁等城市或给予购房补贴,或在人才引进等层面刺激购房需求。率先推出重磅举措的要数河南驻马店,2月21日宣布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成为第一个在首付上做“文章”的城市。

但是仅仅6天后,3月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媒体道称:文件已撤回,按照原政策执行。

但是,浙商银行宣布对于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比例从原来的30%调降至20%。这在业内看来,救市政策进入了第二阶段,开始刺激需求了。

凤凰网房产认为,政策的放松会持续,但并不代表一成不变。随着疫情结束市场开始复苏,不能排除政策会出现反转的情况。

借“新”还“旧” 发债迎高峰

疫情之下,面对生存压力,不少房企甚至患上了“资金饥渴症”,通过各类融资和回笼资金的方法,寻求突破当下的资金困局。

甚至不惜用成本较高的海外债券来满足资金需求。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国内房企股权融资52亿元,同比下降64%,房企债券融资2484亿元,同比上升36%。从规模上看,债券融资成为国内房企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

来自wind数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受疫情影响房企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融资动作,同比增长36%,略高于2016年同期,居近六年第二。2018年1-2月为近六年峰值,规模为3953亿元。

根据企业公告披露,除已经发行的融资债券,2020年1-2月还有43家房企发布了77次债券融资计划,总规模约2761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债券1844亿元,海外债券折合人民币约917亿元。预计3月,将有大量在途融资发行计划落地。

据凤凰网房产了解,2020年1-2月,房企债券融资69%来自于海外债券。与往年同期相比,2017年1-2月海外债券占比历史同期首次超越国内债券;2019年一季度,国内金融环境处于“小阳春”阶段,国内债券市场活跃,海外债券比重有所下滑;2020年1-2月海外债务比重重回2017年同期水平。

贝壳研究院预测,2020年作为房企偿债高峰年,叠加疫情影响,债务再融资现象预期将成为2020年常态。

在房企融资排行榜中,我们可以看到恒大位列2020年前2月房企债券融资首位,总金额高达465亿元;其次是旭辉融资总额93亿排名第二;首开融资总额87亿排名第三。

海外债券融资榜单TOP10中,恒大再次蝉联冠军,旭辉、华夏分列第二、第三。而国内债券融资前3名房企分别是首开、恒大、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