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否算烂尾?

如果深究起来,《三国演义》可以说烂尾。

其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事情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期:东汉末年(184——220),前三国(220——234),三国后期(234——265),西晋初年(265——280)。


我们所熟知的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东汉末年,涌现出一大批绝世高手,像赵云,吕布,关羽等。这段时期作者也非常喜欢,极力塑造,为我们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世界,这短短的36年,作者用了80回来撰写,不可谓份量不重,到了公元220年,三国正式成立,曹操去世,一大批名人逝去,那个群雄并力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好多人都在公元220年前后逝去,即使有长寿的高手,也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连大帅哥赵云都白发苍苍。那个时代的绝顶高手到正式三国时代已经所剩无几。

三国赵云老了,五虎上将几乎都逝去,魏延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的价值,东吴轮到昔日的小将丁奉,徐盛登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曾经被赵云,马超打败,被张飞追着打的张郃成为天下第一,无人能敌,即使是蜀国最厉害的魏延也不能有十足把握。看到这里,可想而知真正三国时代武力到了何种地步吧。东汉末年,还能讲讲曹刘孙三家的事情,到了三国时代,东吴纯粹打酱油,过多的描写魏蜀斗志,蜀汉只有诸葛亮一人苦撑,对付曹魏司马懿和曹真,真不容易。没有了高手过招,没有了乱世纷争的惊心动魄,没有了那种东汉末年乱世争霸的紧张感。不能说这段时期故事不精彩,只能说相比于前面,确实精彩程度大打折扣。这段历史14年,从曹丕篡汉到诸葛亮去世,一共花费了28回,用的章回也还算可以。


到了最后两个时期,可以一起说。一共46年,作者只用了15回,看来作者对最后那一段历史没有多大耐心了。那已经是三国末世,还主要是魏蜀的决战,可能是作者看东吴太久没有存在感了。偶尔穿插东吴的事情设置独立章回来讲一下。那个时代就更不容易了,蜀国姜维九伐中原,而十五回九次都讲了,确实不容易。

而姜维能用的人都是以前时代剩下的,都成为老头的廖化,张翼。三国后期的绝对主角可以说是姜维了,说白了后三国是姜维一人的表演秀。东吴的事情基本上是老将丁奉摆平,描写东吴就是为了写丁奉的。魏国倒是人才很多,邓艾,钟会等出类拔萃。还有文鸯这种少有的在三国后期给人眼前一亮。十五回要讲四十多年的东西,虽然没有耐心,但是毕竟还是要完结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笔力,十五回讲46年的事件,竟然没有写崩掉。还能写的相对精彩,确实挺厉害。当然作者很多事情都是一带而过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干脆不写。我估计《三国演义》最后一个字写完,作者也是长舒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而且我说了,最后46年只写了15回,给人明显感觉进度相对前面快了很多,那么和前面东汉末年相比较,一个80回讲36年的事,一个15回讲46年的事,给谁看都会觉得有点烂尾。


但是说了这么多,不可否认《三国演义》仍然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著作,像《封神演义》等其他作品是比不了的,在大浪淘沙的历史中,《三国演义》能成为古代四大奇书,现代四大名著,在几百年来屹立不倒,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一种无可取代。它能成为古代小说不可多得的精品实至名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