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名城 甜美哈密】护绿三千里,有一种柳树叫“左公柳”



1865年春,

中亚浩汗国阿古柏挟持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

打着宗教的旗号先后攻陷南疆各地,

并在1867年建立了“哲德沙尔国”。



到1870年,

南北疆广大地区都沦陷。

只有巴里坤、哈密二处尚在清军控制之下,

成为日后从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的前哨。



清廷为了反击阿古柏入侵,

于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的得力助手张曜

率马步兵14营在哈密屯田,

共垦荒两万余亩,

并以十万条毛毡铺渠,

兴修石城子水渠。



同时,

“择低清闲地,搜折树枝,排插成林”。

湘军带来的鳝鱼苗

也在东西河坝生长了下来。



左宗棠幕僚杨昌睿

曾赋诗颂扬广栽杨柳这件事:

“上将筹边为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经过两年多艰苦征战,

终于在1877年秋,

清军完全消灭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势力。

1880年初,

左宗棠定出三路进兵伊犁之策,

准备以武力收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



同年四月十八,

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

将大营建在哈密,

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

“大营门”这个地名即源于此。




1885年,

左宗棠逝世,

哈密厅奉命在老城扎萨克亲王祠西侧建左公祠,

供地方官员于春秋两季入祠祭奠。

1898年,

巴里坤民众

为纪念左宗棠指挥大军收复新疆的功绩,

修建了左文襄公祠,

内有一幅楹联:

“运筹帷幄扫除魑魅乃砥柱中流,

大军出关一统边陲其功盖天山。”


1987年,

在兵团十三师柳树泉农场西南,

发现了一块石碑,

因为碑文中记述的是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的史实,

后人称它为“左宗棠碑”。

碑文已不全,

用楷书书写,

共计11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