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晚清军政重臣,洋务派首领,曾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

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1876)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一月占领和阗(今新疆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光绪七年(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故于福州。

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在甘肃和河西督办军务期间,为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筹备军饷,根据各地实际,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兴政措施。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左宗棠从兰州移节肃州,下令清丈土地,改变税则,增加田赋。为筹集军粮,在肃州设粮车局,在敦煌设总粮台,修建粮仓,对最穷的安西、敦煌和玉门三州县,发给赈银二万两,寒衣一万套,使贫困百姓不再流亡。同时,拨款兴办民屯和兵屯,整修渠道,以保证军粮供应。他下令严禁河西各州县种罂粟,对已种植的全部铲除,已收货、加工储藏的,全面查缴、没收。为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他两次从湖州运桑秧到甘州、肃州、安西、敦煌及新疆等地,教民种桑养蚕。驻肃州时,他令驻防部队修建和加固肃州城和西北要塞嘉峪关。第二次驻肃州时又修整安西城,浚修酒泉湖园林。他提倡兴办书院,命各地方大力兴办义学,恢复教育。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捐助下,鸣沙书院、酒泉书院等得到重建和修复。他还常去酒泉书院视察,与师生讨论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解囊相助。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左宗棠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偏爱.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看到各族人民由于连年战乱,流离失所,大面积的田园被荒芜,大片果园/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田野满目疮痍,让人不堪忍受.同时,他和将士们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措施,严加执行。据说当时湖湘子弟在栽种树木时,每棵树上都挂有栽种人姓名的牌子,负责保栽保活。在道路两旁新栽的树上还每隔一段距离就挂一盏灯笼,免遭晚上车辆撞坏。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他要求,凡大军过处必植树,军士人人随身带着树苗,一路走一路栽,与军士一样,亲自携镐植树。据他自己记载,光是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他的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倒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他还对酒泉通往新疆的道路普遍进行修整和拓宽,沿路所修的石桥、木桥不计其数。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途径甘新大道时看到一路湘军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直拂云霄,触景生情,深有感触而写下的诗句,称赞了左公在西征期间动员湘江子弟在沿途广种榆柳,绿化边陲,开花结果的壮举。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在守土卫国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左宗棠,留给大西北的不仅是英雄战绩和完整疆土,还有沿着丝绸之路茂密的柳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纪念左宗棠为民造福的不朽功绩,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署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有关左宗棠植柳的事,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天,左宗棠在肃州城里巡视,发现有个农民骑驴进城后,将毛驴随手拴在了柳树上,而毛驴则悠悠然地啃起了树皮,左宗棠很恼火,当即下令军士把毛驴牵到鼓楼前斩首示众,并张贴了告示告诫民众:“今后若有毛驴毁坏树木者,驴和驴主同罪,一律斩首!”据说此告示一出,再无犯者。左宗棠斩驴护树的义举一时传为美谈。

如今在西汉胜迹景区内,还有一颗三人才能够合抱的左公柳,这棵粗大的垂杨柳虽然皮爆体裂,疮痍昭昭,然而却苍劲虬韧,铁骨铮铮,每到夏秋时节,绿荫匝地,显示了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

甘肃酒泉,左宗棠与“左公柳”

左公柳,抚玉门晓

塞上风光好

天山融雪灌田畴

大漠飞沙旋落照

沙中水草堆

好似神仙岛

过瓜田碧玉丛丛

望马群白浪涛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