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復闢帝制的中堅力量是他的“十三太保”,分別是誰

世人皆知,助成袁世凱帝制者,是楊度、孫毓筠、嚴復、李燮和、胡瑛、劉師培等所謂的“籌安會六君子”。然而,袁世凱復闢帝制的中堅力量卻是他的“十三太保”。他們是:

一、族侄袁乃寬

袁乃寬,原名克寬,袁世凱的親信、管家。因其父與項城袁世凱結有聯宗,袁世凱出任清政府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之全權代表後,乃寬投袁世凱,以叔侄相稱,赴朝鮮效力。倍受袁世凱寵信,袁世凱登基用的價值80萬元的龍袍、12萬元的玉璽、5顆共60萬元的金印及御座、御冠、祀天儀式等,費用達2000萬元,均由他一人操辦。他還同朱啟鈐等10人聯名以"全國請願聯合會"名義,密電各省分會,指令用他們擬好的請願書內容,以公民名義,向參政院上請願書,擁護袁世凱稱帝。他到上海接辦《神州日報》、組織所謂"清閒會",侈談帝制,為復辟大造輿論。他奉袁世凱令,以恩威並用手段,迫使清帝溥儀廢除帝號,交出玉璽,發表贊同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的諮文。1915年12月3日"大典籌備處"發出通告,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袁乃寬因從事復辟帝制有功,特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章各1枚。

二、財神梁士詒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交通、財政高級官員,舊交通系首領。梁士詒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903年應袁世凱之聘,任北洋書局總辦。1907年起任郵傳部京漢、滬寧第五鐵路提調、交通銀行幫理、鐵路總局局長。1911年11月在袁世凱內閣署理郵傳部副大臣、大臣,參與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動。1912年3月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5月任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成為舊交通系首領。他大力籌措經費支持袁世凱稱帝,還發起組成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請求變更國體以邀寵。袁世凱死後,被列為帝制禍首,受到通緝。

三、軍師楊杏城

泗州楊氏兄弟,與袁世凱共秘密最多。其大兄士驤,袁世凱極倚重。袁世凱由北洋調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而以楊士驤繼任北洋總督,無異袁世凱自領北洋也。五弟士琦,號杏城,世呼楊五爺者,殺人用奇策。機密事,袁世凱與士琦共之,號袁氏智囊。世人誤稱趙智庵秉鈞為智囊,因趙字智庵,有智無囊;智而貯囊,則楊杏城耳。

四、幹殿下段芝貴

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歷任陸軍第三鎮統制、督練處總參議。武昌起義後,被袁世凱委為武衛右翼翼長,旋護理湖廣總督。民國成立,任駐京總司令官,統制陸軍和武衛右軍,繼任拱衛軍總司令、察哈爾都統。1913年任江西宣撫使,並任第一軍軍長。次年改任湖北都督,1915年任奉天將軍,旋兼署巡按使。不久,聯合十四省將軍密呈袁世凱,擁護帝制。1917年隨段祺瑞討伐張勳,曾任京畿警備司令、陸軍總長。1919年改任京畿衛戍司令。次年,在直皖戰爭中任皖系前敵總司令。後在天津病死。

五、內務總長朱啟鈐

清光緒年間舉人,曾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北京外城警察廳廳長、內城警察總監、蒙古事務督辦。辛亥革命後,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因擁護袁世凱稱帝而被通緝。1919年任南北議和的北方總代表,談判破裂後,遂辭職潛心著述;1930年組織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從事古建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蠖園文存》。

六、小智囊阮忠樞

袁世凱幕僚,民國時期政要。出身於淮軍將領家庭,由李鴻章推薦入新建陸軍,管理軍制餉章文牘機務,成為袁世凱重要參謀人員。在北洋初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官位是內史監,他不僅是袁世凱政府內部不可或缺的能人,還是袁世凱專門對付南方一些桀驁不馴的軍閥如張勳的利器。

七、表弟張鎮芳

袁世凱兄嫂之弟。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1914年調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與朱啟鈐等同被列為“七兇”。袁死後參與張勳復辟,任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復辟失敗後被捕。1918年獲釋,在天津任鹽業銀行董事、董事長。

八、參謀顧問夏壽田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第八名,殿試榜眼及第,取得清代湘南地區科舉最好成績,歷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篡,為父辨誣觸怒朝庭遭革職。宣統三年(1911)授朝議大夫。民國元年任湖北省民政長,二年任總統府內史監內史。袁世凱稱帝,制誥多出其手,失敗後寄居楊度家中,後和楊度一起逃匿天津租界,投曹錕,任機要秘書。後定居上海,1935年病逝。

九、參謀顧問顧鰲

1905年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1912 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顧鰲任北京總統府顧問。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舉行開幕典禮,顧鰲以籌備國會事務局委員身份宣佈典禮開始。1913年11月26日,政治會議成立,任秘書長。1914年10月31日袁世凱又任命顧鰲為內務部籌備立法院事務局局長。1915年1月,《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公佈,3月18日設立國民會議事務局,顧鰲又兼任該局局長。袁世凱稱帝失敗後,顧鰲遭通緝。1916年9月張勳在徐州密謀復辟活動,顧鰲被聘為機要秘書。1956年病死。

十、健將朱家寶

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後,浙、蘇等省宣告獨立。安徽革命黨人為地方治安計,促朱家寶宣佈獨立,他頑固地拒絕說:“家寶食清之祿,死清之事,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諸君勿復多言。”後來,袁世凱派人密電朱家寶“宜順應時勢,靜候變化,不可膠墊書生成見,貽誤大局”,朱頓會袁意,態度翻然改變,遂於11月8日宣告安徽獨立,被推為安徽都督。次日,在皖之贛軍黃煥章部圍攻都督府迫餉,朱家寶逾牆而出,縋城逃走。

1913年1月任參議院議員;12月任政治會議議員。1914年2月被袁世凱任命為直隸民政長兼都督;5月,改任直隸巡按使加將軍銜。1915年袁世凱稱帝前夕,他給袁上“奏摺”,稱“奏請皇帝陛下聖鑑”,袁稱帝后受封一等伯。1916年7月,被段祺瑞內閣命為直隸省長兼督軍。1917年7月,贊助張勳復辟,授民政尚書。復辟失敗後逃亡日本。1918年10月返天津寓居。

十一、周自齊

光緒二十年(1894年),周自齊應京兆試,科順天鄉試副榜。歷任駐美公使館參贊、領事,外務部右丞、左丞,山東都督兼民政長、中國銀行總裁、 交通總長、陸軍總長、財政總長、農商總長。1922年3月,署理國務總理。1922年6月2日,攝行大總統職務,是月11日,黎元洪覆職大總統,周退出政界 。1923年10月21日,病故於上海 。

十二、曹汝霖

幼年入私塾,後去漢陽鐵路學堂讀書。早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1900年赴日本留學,支持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共和革命。1904年歸國,任職商部商務司。後被調入外務部。1913年被袁世凱指派為第一屆參議院議員。五四運動時期,被指為賣國賊,住宅慘遭燒燬。抗日戰爭時期,曹汝霖不與日本人合作,拒絕擔任偽職,後被動掛上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等虛銜,但並未給日本人出力,算是保持了晚節。1966年8月4日,曹汝霖病逝於美國底特律。

十三、雷振春

1880年(光緒六年)投軍。1886年(光緒十二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隨袁世凱小站練兵。1892年(光緒十八年)(光緒)任北洋將弁學堂總辦,總理北洋訓練各省將弁。1909年(宣統元年)署江北提督。1912年(民國元年)任河南護軍使。1914年(民國三年)任京畿軍政執法處處長。後積極支持袁世凱稱帝,並參與張勳復辟,被判處無期徒刑。1918年(民國七年)被釋放。1919年(民國八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