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的崛起之路-攻滅十國,稱雄東南,爭霸中原

吳國,始祖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崛起於長江下游地區,疆域在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吳國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吳國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和楚國的屬國,吳國的疆域大為擴張,成為東南霸主。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指揮下,擊敗郯、胡、沈、陳、許、蔡、頓、魯等國,之後吳軍大破楚軍,攻入郢都,險些滅亡楚國。吳國於柏舉之戰西破楚,於夫椒之戰南服越,於艾陵之戰北敗齊,於黃池之會會盟晉,吳國的霸業走向巔峰。


吳國的崛起之路上,攻佔吞併了無數的小國,現在有據可查的有十個國家,現在按照時間順序一一梳理。

公元前529年,吳王餘眛在位時,吳國攻滅來國:州來國為中國商、周時期存在的一個國家,位於今安徽省淮南市市區、鳳臺縣、壽縣一帶。公元前529年,州來國為吳國所滅。

公元前518年,吳王闔閭在位時,吳國攻滅橐皋國:橐皋國,偃姓,春秋時期,群舒消滅了廬國,其一支進入巢湖北方,挖取巢國地盤,建立橐皋國,在今巢湖市居巢區柘皋鎮及肥東縣東部一帶。公元前519年,因邊界糾紛,吳王僚使公子光伐楚,隸屬於楚的方國鍾離和巢國,以及處於鍾離國和巢國之間的柘皋國也隨之被滅,歸於吳國。

公元前518年,吳王闔閭在位時,吳國攻滅巢國:春秋時期巢國因捲入楚國與吳國的紛爭,在公元前518年,吳國滅掉了巢國,巢國後代公族便以原國名作為姓氏。


公元前518年,吳王闔閭在位時,吳國攻滅鍾離國:春秋時期鍾離國因捲入楚國與吳國的紛爭,在公元前518年,吳國滅掉了鍾離國。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在位時,吳國攻滅徐國:徐國故地大約在今江蘇西北部及安徽東北部一帶,都城為徐城,在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春秋時徐國敗於楚國,國力漸衰,周敬王八年終為吳國所吞併,其後子孫便以國為氏。徐國曆四十餘君,享國一千六百餘年。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在位時,吳國攻滅鍾吾國:鍾吾國疆域在今江蘇省新沂市全域、宿遷市市區一帶,國都司吾城,在今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鎮新宅村。吳王曾派孫武、伍子胥興師伐罪,鍾吾古國國小民貧,不堪一擊,旋即滅亡。鍾吾被併入吳國。

春秋時期,吳國吞併邗國:邗國北與淮河下游的贏姓小國淮夷接壤,東臨大海,南隔大江與吳國相望,西與宗、群舒、六、英、夢等國為鄰。邗國包括現代的揚州、泰州兩個地級市的轄區,還包括安徽中部幾個縣。邗國在春秋時為吳國吞併,成了吳國的一部分。


春秋時期,吳國吞併梅國:梅國是周代子姓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後封梅伯的玄孫於黃梅,今屬湖北。春秋時,梅國東遷梅城,在今安徽亳州東南。吳越交戰時,梅國又遷至梅里,在今江蘇南部,成為吳國的一組成部分。

春秋時期,吳國吞併西淹國:

西淹國都城為淹,在今江蘇常州市南。淹國後被吳國所滅,成為吳國的行宮。

春秋時期,吳國吞併淮夷國:淮夷國是個小國,在淮河流域。夏商周時期的中原王朝與淮夷多有徵伐記載。後被吳國所滅。


吳國在國勢巔峰之際,驟然隕落,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偷襲亡國。

公元前475年,越王夫差圍困吳國。後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夫差悔不聽吳子胥之言,自殺而死。

吳國在內有雄主外有強兵之際,竟然亡國,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