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之南平(荊南):地狹兵弱 國君被稱為高癩子

南平,又稱荊南、北楚,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所建,是“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中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小、國家勢力弱。

“荊南地狹兵弱,介於吳、楚,為小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高季興,原名高季昌,陝州硤石人。高季興原來是朱溫養子朱友讓的家僮,後來朱溫見到高季興,奇其材,就讓朱友讓收高季興為養子。唐昭宗天覆二年(公元902年),高季興獻計助朱溫成功攻破鳳祥,打敗隴西郡王李茂貞。之後李茂貞與朱溫講和,放回唐昭宗。由此高季興開始嶄露頭角,因救昭宗有功被封為宋州刺史。後又隨朱溫攻破青州,升為潁州防禦使。

“十國”之南平(荊南):地狹兵弱 國君被稱為高癩子

高季興

荊襄節度使趙匡凝打敗雷彥恭、攻佔荊南,天佑三年(906年),朱溫派兵攻破襄州,趙匡凝與其弟趙匡明逃走,朱溫於是封高季興為荊南節度觀察留後,之後又封為荊南節度使,節度十州,後又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貞明元年(915年),梁末帝封高季興為渤海王,並賜以袞冕劍佩。


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掉梁,建立後唐,下旨撫慰高季興。高季興沒有聽從賓客梁震的進言,在賓客司空薰等人的勸說下入朝京師,差點被莊宗扣留京師,但因為是諸侯之中唯一一個親自入京朝賀莊宗的,而倖免於難。回去之後,高季興招兵買馬、儲存糧草、加固城池,以做萬全之策。同光三年(925年),高季興被封為南平王。


唐莊宗派兵伐蜀(前蜀),高季興請求率本部兵馬攻取夔州、忠州、萬州、歸州、峽州等地,莊宗於是封高季興為峽路東南面招討使,但是高季興最終並未出兵。後唐滅蜀之後,莊宗去世,明宗即位,高季興請求將夔州、忠州等地劃為自己的屬郡,後唐朝廷因為高季興沒有出兵、並無功勞的原因,不答應他的請求。高季興多次上表請求,後唐朝廷不得已而答應,但要在各州安排刺史,高季興不接受這一安排。明宗於是派襄州節度使劉訓出兵招討高季興,別將西方鄴卻接連攻克夔州、忠州、萬州三地,高季興於是就以荊州、歸州、峽州等三州之地向南吳稱臣,被封為秦王。

“十國”之南平(荊南):地狹兵弱 國君被稱為高癩子

天成三年(929年),高季興去世,其長子高從誨繼位,被南吳封為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因為父親與後唐決裂,擔心後唐派兵征討,於是通過楚王馬殷向後唐朝廷請罪,還派遣押衙劉知謙向後唐明宗奉表歸順,並進贖罪銀三千兩。長興元年(930年),後唐封高從誨為節度使,追封高季興為楚王。應順元年(934年),高從誨被封為南平王。


高從誨此人很聰明,也很有權術。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造反,高從誨協助後晉軍隊打敗反軍,安從進被殺。高從誨以此請求後晉朝廷將郢州給自己作為屬郡,石敬瑭沒有答應。後來後晉被遼國滅亡,劉知遠從太原起兵,高從誨上表劉知遠,稱如果您得了天下,請求將郢州給自己作為屬郡,劉知遠答應了他。後來,劉知遠入汴京城,高從誨遣使朝貢,再次請求將郢州封給自己,劉知遠不答應。高從誨很生氣,發兵攻打郢州,但是卻被郢州刺史尹實打敗。高從誨得不到郢州,於是斷絕與後漢的關係。乾祐元年,高從誨去世。


南平國土狹小,兵力較弱,處於南吳和南楚之間,是一個小國家,只有荊、歸、峽三個州。雖地狹兵弱,卻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南吳稱帝之後,南漢、閩、南楚都奉後梁為正統,年年朝貢,每次都從南平借道。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在位時,經常邀請南漢、閩、南楚的使者留下來做客,然後搶奪他們的財物,等這些國家發書譴責或發兵征討時,就立刻將物品還回去,而且一點也不覺得羞愧。後來,南漢、閩、蜀等稱帝,高從誨貪圖各國的賞賜,向這些國家都稱臣。俗語中將貪得無厭、沒有羞恥心的人稱為癩子或者無賴。所以當時各國也都將高從誨稱為“高癩子”。

“十國”之南平(荊南):地狹兵弱 國君被稱為高癩子

高從誨去世後,其第三個兒子高保融繼位,被後漢任命為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後來又被後周先後封為渤海郡王、南平王。高保融腦子比較遲鈍,也沒有什麼才能,朝廷的事情、不分大小,全都委託給自己的弟弟高保勖(高從誨第十子)處理。後來,趙匡胤建立大宋,高保融嚇得不行,一年之內竟三次派人朝貢。


建隆元年,高保融去世,高保勖繼位荊南節度使,高保勖很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哥在位時他便奉旨處理國家大事,但是等到自己繼位,卻喜荒淫奢侈。沒兩年就去世了。


高保勖去世後,其侄子高繼衝(高保融之子)繼位。當時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去世,麾下大將張文表作亂。建隆四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兵征討,假意借道南平,將高繼衝騙出城外,趁機控制南平都城,高繼衝不得已納城投降,南平亡。


從自梁開平元年高季興鎮守荊南,至宋太祖乾德元年國除,南平共歷五主,五十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