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之南平(荆南):地狭兵弱 国君被称为高癞子

南平,又称荆南、北楚,由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所建,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小、国家势力弱。

“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高季兴,原名高季昌,陕州硖石人。高季兴原来是朱温养子朱友让的家僮,后来朱温见到高季兴,奇其材,就让朱友让收高季兴为养子。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高季兴献计助朱温成功攻破凤祥,打败陇西郡王李茂贞。之后李茂贞与朱温讲和,放回唐昭宗。由此高季兴开始崭露头角,因救昭宗有功被封为宋州刺史。后又随朱温攻破青州,升为颍州防御使。

“十国”之南平(荆南):地狭兵弱 国君被称为高癞子

高季兴

荆襄节度使赵匡凝打败雷彦恭、攻占荆南,天佑三年(906年),朱温派兵攻破襄州,赵匡凝与其弟赵匡明逃走,朱温于是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观察留后,之后又封为荆南节度使,节度十州,后又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明元年(915年),梁末帝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并赐以衮冕剑佩。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掉梁,建立后唐,下旨抚慰高季兴。高季兴没有听从宾客梁震的进言,在宾客司空薰等人的劝说下入朝京师,差点被庄宗扣留京师,但因为是诸侯之中唯一一个亲自入京朝贺庄宗的,而幸免于难。回去之后,高季兴招兵买马、储存粮草、加固城池,以做万全之策。同光三年(925年),高季兴被封为南平王。


唐庄宗派兵伐蜀(前蜀),高季兴请求率本部兵马攻取夔州、忠州、万州、归州、峡州等地,庄宗于是封高季兴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但是高季兴最终并未出兵。后唐灭蜀之后,庄宗去世,明宗即位,高季兴请求将夔州、忠州等地划为自己的属郡,后唐朝廷因为高季兴没有出兵、并无功劳的原因,不答应他的请求。高季兴多次上表请求,后唐朝廷不得已而答应,但要在各州安排刺史,高季兴不接受这一安排。明宗于是派襄州节度使刘训出兵招讨高季兴,别将西方邺却接连攻克夔州、忠州、万州三地,高季兴于是就以荆州、归州、峡州等三州之地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十国”之南平(荆南):地狭兵弱 国君被称为高癞子

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其长子高从诲继位,被南吴封为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因为父亲与后唐决裂,担心后唐派兵征讨,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朝廷请罪,还派遣押衙刘知谦向后唐明宗奉表归顺,并进赎罪银三千两。长兴元年(930年),后唐封高从诲为节度使,追封高季兴为楚王。应顺元年(934年),高从诲被封为南平王。


高从诲此人很聪明,也很有权术。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造反,高从诲协助后晋军队打败反军,安从进被杀。高从诲以此请求后晋朝廷将郢州给自己作为属郡,石敬瑭没有答应。后来后晋被辽国灭亡,刘知远从太原起兵,高从诲上表刘知远,称如果您得了天下,请求将郢州给自己作为属郡,刘知远答应了他。后来,刘知远入汴京城,高从诲遣使朝贡,再次请求将郢州封给自己,刘知远不答应。高从诲很生气,发兵攻打郢州,但是却被郢州刺史尹实打败。高从诲得不到郢州,于是断绝与后汉的关系。乾祐元年,高从诲去世。


南平国土狭小,兵力较弱,处于南吴和南楚之间,是一个小国家,只有荆、归、峡三个州。虽地狭兵弱,却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南吴称帝之后,南汉、闽、南楚都奉后梁为正统,年年朝贡,每次都从南平借道。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在位时,经常邀请南汉、闽、南楚的使者留下来做客,然后抢夺他们的财物,等这些国家发书谴责或发兵征讨时,就立刻将物品还回去,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羞愧。后来,南汉、闽、蜀等称帝,高从诲贪图各国的赏赐,向这些国家都称臣。俗语中将贪得无厌、没有羞耻心的人称为癞子或者无赖。所以当时各国也都将高从诲称为“高癞子”。

“十国”之南平(荆南):地狭兵弱 国君被称为高癞子

高从诲去世后,其第三个儿子高保融继位,被后汉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后来又被后周先后封为渤海郡王、南平王。高保融脑子比较迟钝,也没有什么才能,朝廷的事情、不分大小,全都委托给自己的弟弟高保勖(高从诲第十子)处理。后来,赵匡胤建立大宋,高保融吓得不行,一年之内竟三次派人朝贡。


建隆元年,高保融去世,高保勖继位荆南节度使,高保勖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他哥在位时他便奉旨处理国家大事,但是等到自己继位,却喜荒淫奢侈。没两年就去世了。


高保勖去世后,其侄子高继冲(高保融之子)继位。当时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麾下大将张文表作乱。建隆四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征讨,假意借道南平,将高继冲骗出城外,趁机控制南平都城,高继冲不得已纳城投降,南平亡。


从自梁开平元年高季兴镇守荆南,至宋太祖乾德元年国除,南平共历五主,五十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