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元凶找到了!护士长:日常补充1种维生素,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是一个潜伏在广大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寂静杀手”,患者发生骨折前可以没有疼痛或其他任何症状,然而这种全身性的疾病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逐渐发展,使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头“变脆”,知道发生了脊柱、髋部和腕部的骨折才被察觉。

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例子:我儿子学校的张老师今年46岁,因为再一次舞蹈比赛中不小心摔倒,右手撑了一下地之后,当时没事,2个小时候肿了起来,就医检查结果竟然是腕部骨折。在腕部骨折痊愈不久之后一次旅游中,由于汽车的颠簸,张老师又发生了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上次腕部骨折不同,这次她必须卧床休息。一年内连续发生2次骨折,经过系统的病例分析后,张老师才知道这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导致张老师患者骨质疏松的“元凶”又是什么呢?

之所以张老师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主要元凶有两点:一是雌激素降低,二是过度防晒。第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第二点很少会听到骨科医生们的谈论。

先来聊下雌激素。想必大家都了解,女性的雌激素对骨骼的发育和骨量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女性绝经前后,标志着卵巢功能下降或即将停止,雌激素分泌量随之锐减。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肠胃对钙吸收等作用。绝经前后,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减弱了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从而加快了骨量丢失的速度。此外,在发育顶峰时女性的骨量也不如男性高,所以张女士随着即将步入绝经期,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再来说说过度防晒!爱美的女性为了尽可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每天出门前都要涂抹防晒霜,张女士也不例外,为的就是要将紫外线完全隔绝。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女性长期缺乏日晒,以至于身体内维生素D严重缺乏,而长期维生素D水平低下,将会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发生的风险。

一般来说,人体骨骼所需的维生素D可由皮肤合成和饮食中获取,而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占人体所需维生素D量的90%,所以可想而知,一旦缺乏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会大大提高。

此外,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胃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是维持该磷代谢和骨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缺乏,不仅增加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风险,而且还降低了肌肉力量和强度,容易发生跌倒。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呢?护士长:日常补充1种维生素!

这种维生素不必多说,大家也都该知道,那就是维生素D。但是针对维生素D该如何补充,杨护士长请大家关注以下两点:

(1)尽情享受阳光

日光浴时补充维生素D的最有效来源。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太阳下晒20分钟以上,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要比喝200杯牛奶吸收的维生素D还要多。借助日光合成维生素D不存在过量的问题,因为如果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高,新合成的维生素D会相应减少。

(2)调整饮食结构

我们很难在食物中摄取大量的维生素D。因为只有少部分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大家可以选择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体内转换维生素D的器官就像年久失修的机器一样,合成维生素D活性成分的效率大大降低,此时光靠晒太阳或通过食物补充是不够的。所以杨护士长也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年龄补充普通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