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刘禅投降曹魏后怎样度过余生的?他的遭遇为何让人潸然泪下?

魁哥说历史


投降后的刘禅,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其中邓艾绕开姜维的防守,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使刘禅猝不及防,索性投降了曹魏,蜀国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投降后,完全过上了“退休”生活。

刘禅投降初,因蜀中产生蜀将姜维挑拨钟会意图谋反的变故,司马昭不得不把刘禅押往到了洛阳。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了稳定蜀汉的局势,并没有及时收押刘禅,而是借助了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在汉中的威望,震慑了各部军队以及蜀汉各官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蜀汉的稳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将军姜维一直对蜀汉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心想着复国。

当时,姜维告诉刘禅,暂且隐忍一段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为此,姜维假意投靠了钟会,想利用钟会和邓艾都想争夺功劳的机会,挑拨他们两人的矛盾,以便除掉邓艾,使钟会在蜀汉一人独大,到时候司马昭必定对钟会心存疑虑,而率军进驻长安。到时姜维再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是怀疑了你钟会将军,一旦主子有疑虑,不久臣下肯定被杀。而钟会也觉得姜维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决定谋反。只可惜因为走漏了消息,姜维和钟会最终都战死了。

经过姜维和钟会的此次叛乱,司马昭于是觉得刘禅在蜀汉会有诸多不便,肯定还会有一些贼心不死的人想着为蜀汉复国。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的重要官员都押解回了洛阳,如此一来,刘禅就在洛阳被严加看管,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刘禅被押至洛阳后受到严密的监视,虽说被封为“安乐公”,但是因为生活在狭小范围内,日常只能深居简出。

被押解到洛阳之后,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国大小官员皆有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而且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提供,司马昭也未曾少给。刘禅算是过着锦衣玉食、美人相伴的生活。

虽说不像当皇帝时那么威风,但是也生活得自在,还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也更是善于为人,遇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在司马昭面前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看到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的确诚实。 特别令司马昭高兴的是,刘禅的手下曾多次想建议刘禅复国,却都遭到刘禅拒绝,司马昭这才对刘禅彻底放下了心,没有杀害他。 司马昭怀疑刘禅,故意试探他,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有杀刘禅。

虽然说刘禅在蜀汉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毕竟是蜀汉的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担心自己死后刘禅再次谋反,所以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 有一天,司马昭因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于是宴请百官,想试探一下刘禅的想法。

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舞女们跳蜀地舞蹈,旧蜀国的官员们看了之后,一个个都泪流满面,可是刘禅却不动声色。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答日:“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刘禅身边的部下卻正建议他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及此事,应该回答:“吾亲人的坟墓皆在蜀地,无一日不思念。”

司马昭见刘禅跟手下嘀咕,于是走过去又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把卻正教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回答了司马昭。

司马昭听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便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吃惊地说:“正是他人所教,公何以得知?”司马昭顿时大笑不止,在场的曹魏官员无不感觉好笑。

司马昭对众人说:“安乐公如此可爱,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晚年。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逝世,享年64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t刘禅是蜀汉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享受了长达41年的皇帝生涯。

不过蜀汉帝国灭亡后,他被司马昭弄到了洛阳,在这里被封为安乐公,又度过了8年时光,这才离开人世,享年64岁。

\t蜀汉帝国在刘禅的统治下,从未发生过内乱。

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东吴帝国先有诸葛恪专权,后有孙綝兄弟霸政,皇帝几乎成了个摆设。曹魏政权司马家族自从曹叡死后,便一直专权。唯独蜀汉帝国的大权,始终都掌握在刘禅的手里。

当邓艾大军杀来的时候,刘禅能够调动的兵马依旧在10万人左右,可以断定,刘禅从未被姜维架空过。姜维带出去屯田的兵马也不过8万,而且也是在刘禅的允许之下才带出去的。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三国志》

\t一个愚蠢的皇帝,能够牢牢掌控政权41年之久吗?我觉得不行。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要说做皇帝,就是做一个村长,都需要应付形形色色的各种人。

\t作为蜀汉帝国的皇帝,刘禅手底下不可能全是忠心报国,一点私心都没有大忠臣,肯定也有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出卖蜀汉事情的恶人。所以刘禅能够把这一帮人给治理得服服帖帖,这不光是皇帝的威严在起作用,更多的是水平问题。

所以我认为刘禅这个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不到最后一刻,他也不会放弃。诸葛瞻在他的吩咐下,带领8万大军前去对付邓艾,结果全军覆没。

压根就不知道邓艾有多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成都城内就只剩下一万多人马,又该如何抵挡邓艾呢?所以刘禅就算是投降,也是在抵抗了以后,才做出的选择。

\t刘禅被押解到洛阳,乐不思蜀实属无奈。

刘禅亡国投降以后,成为了司马昭的座上客。当然这种座上客跟囚徒是没什么差别的,只是为了做给东吴看,刘禅的待遇方面还不错,甚至被封为安乐公。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宴请刘禅,请他欣赏歌舞,全部都是蜀地的歌舞。刘禅居然一点没有思念家乡的感觉,而且还看得挺开心。

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魏略》

\t司马昭就笑着问刘禅,安乐公是不是看到蜀地的歌舞,想起了家乡了?刘禅连忙笑着摇摇头,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也。

\t重头戏还在后面,刘禅的手下郗正告诉刘禅,等到下次司马昭再问起来的时候,就说先祖的坟墓在蜀地,甚是想念,希望可以回去祭拜。

果然司马昭再问起来的时候,刘禅就按照郗正的说法回答了。司马昭手下的耳目早就监视到了这件事,所以司马昭就问道:这话好像是郗正告诉你的吧?

刘禅连忙傻呵呵地笑着说,你咋知道的?就是他教我说的。司马昭哈哈大笑了起来,认为刘禅这个人的确没有什么威胁,也就放下了戒心。

郗正在一旁连连叹气,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认为刘禅这一招实在是厉害,他这么做是为了自保而已。当年身在蜀地,手握兵权,尚且不能抵挡曹魏大军,如今身陷囹圄,就算是放回蜀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与其想着复国,倒不如在这里好好过完自己剩下的日子。人生还能活多长呢?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的皇帝,难道还不够吗?

\t刘禅儿子7人,女儿2人,后宫4人。

刘禅这一生,有记载的老婆只有4个人,张飞的俩女儿就占了两个名额。剩下王贵人是太子的生母,还有在蜀汉灭亡时自杀的李昭仪。可以说后宫的人数着实不多,当然这是有记录的,应该还有部分没有记录的。可是从历史上历代帝王后宫有记录的数量上来看,刘禅完全算不上什么荒淫无道之主。

\t刘禅一共有7个儿子,大部分是死在了西晋灭亡时的永嘉之乱中。由此可见,刘禅全家当时应该都是在洛阳皇城居住,虽然有一定的国家补贴,但是生活方面并不自由,应该是一直受到西晋皇室的监视,所以永嘉之乱的时候,他们都来不及逃跑。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三国志》

刘禅还有2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关羽的孙子关统。诸葛瞻是战死绵竹了,所以其中一个女儿也就成了寡妇。而嫁给关统的这个女儿其实也不怎么幸福,她和关统始终没有生下过一儿半女。

老刘家的人丁大抵如此,我们能说这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帝王,所该有的配置吗?光看看李昭仪这个人,她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可是她为什么要为蜀汉殉国呢?可见刘禅在后宫的治理方面,是相当有方法的。

\t总结:刘禅在洛阳应该是非常不如意,但是生活必须要继续。

背井离乡的刘禅,来到了洛阳,其实等于是受到了高级别待遇的监禁。任何人都知道,刘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司马家对老曹家的手段足以可以想见这一点。

曹操的后人似乎就没有刘禅这么聪明,导致司马家族几乎灭了曹家全族。而刘禅不仅本人活得好好的,还保住了自己带来洛阳的所有孩子。

这些孩子一直活到了西晋灭亡,这也算是看到了司马家族的下场了。所以说刘禅能够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全家的性命,自古以来,有几位亡国之君能做到呢?

\t刘禅在这里过得当然不如意,每天受到监视,一醒来就看到有人在房门口盯着自己,这种日子是个人都过得不开心。不过只要放下这些想法,一切都可以熬过去,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的呢?

\t所以刘禅用了各种手段,表示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司马家族放松警惕,可以让自己稍微过得舒服一点,真的不容易。


江湖小晓生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人称“扶不起的阿斗”,提起刘禅可能大家都会是恨铁不成钢的,可是刘禅却就是这样的刘禅却是在位了41年,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古以来对于刘禅的评价就分为两种:



其一就是刘禅是个地地道道的昏君和废物皇帝,在位期间无所作为都是靠着诸葛亮为其运筹帷幄,才得以让蜀汉的江山维持如此之久。刘禅在位的期间只顾着贪图享乐,更有着乐不思蜀的荒唐闹剧,所以这是不好的一面的刘禅。


其二刘禅是一个有着政治远见,有才能的睿智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乐不思蜀这件事情来说的话,其实很多人更认为刘禅是为了保住己的性命,倘若自己对蜀汉还有着牵挂,那么自己必然是大祸临头的,所以这才是刘禅的下下策。曾经刘禅主张蜀汉修养生息,可是诸葛亮却是一意孤行的主张北伐,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我们知道蜀汉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实在是不适宜行兵打仗,所以由此可见刘禅还是有治国之才的。


其实我本人更偏向于后者,我不认为能做一个国家的皇帝来管理一个国家会是如此的庸才,所以刘禅还是一个有着治国之才的人,只是在诸葛亮的光辉之下难以展示。刘禅到底在曹魏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

要说刘禅不想念自己的蜀汉是假的,但是他却只能表现出一副在曹魏做安乐公做的非常的开心,这样才能保全他的姓名,不得不说刘禅晚年可以说过得还是比较的凄惨。可是刘禅为什么不选择一死了之呢?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


司徒历史


公元263年11月,在位41年的之久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宣告刘备集团苦心建立的蜀汉政权正式灭亡。

刘禅投降不久,就遭到了羞辱和变故。曹魏要求刘禅把宫中除皇后之外的所有嫔妃、宫女分配给没有成家的曹魏官兵。李昭仪不堪受辱,自尽守节。264年初,钟会、姜维密谋失败,成都陷入一片混乱。在混乱中,蜀汉府库遭到洗劫,许多臣民死于乱军之中,其中包括刘禅的太子刘璿。变乱平息后,刘禅带着5个儿子和一帮遗臣踏上了前往洛阳的旅途。我估计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刘禅一定想了很多。当了41年的皇帝成了“阶下囚”,自己的太子和嫔妃也因此丧命,这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到达洛阳后,司马昭对刘禅还是很客气的,待遇也不错“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还经常举行宴会,款待刘禅。一日,司马昭在宴会上故意安排蜀汉的舞曲,刘禅看的笑呵呵,其他大臣则非常伤感。司马昭对贾充说,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人。贾充说,要不是这样,您能这么轻易灭掉蜀汉?司马昭又问刘禅想家不?刘禅说,我在这挺快乐的,不想家。这话逗得司马昭哈哈大笑。

这就是“乐不思蜀”典故的由来。刘禅之所以会这么表现,一来是他天性使然,更重要的是他经历了亡国之痛,体会到了国灭、丧子、丧妻,嫔妃被羞辱的痛苦,现在寄人篱下,如果不“天真”一点,自己的性命很难得到保障。也正是刘禅傻里傻气的天真,让司马昭放松了对刘禅的警惕,刘禅和家眷得以安安稳稳的在洛阳过日子。

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终年64岁。西晋追封他为思公。而他的后代则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丧命,刘备的血脉就此中断。据传,老三刘琮一脉的后人逃到了南方,繁衍生息下来,这就真假难辨了。


石头说历史


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在刘备病重时将皇位传给了他,并且将刘禅托付给了自己的谋士诸葛亮。可是在刘禅登基后蜀国经过连年的北伐,国力逐渐衰减,公元263年,蜀国将领邓艾等率兵攻打成都,蜀国无力抵抗,刘禅带领蜀国大臣投降。至此,蜀国灭亡,而刘禅自然也成了魏国的俘虏。

在刘禅投降之后,魏国皇帝并未杀死刘禅,而是将他和他的大臣一起迁往洛阳,并且给刘禅封了个安乐县公的爵位,还给他俸禄、布匹等。和他一起投降的大臣们也有封了列侯和其他官职的。就当凭蜀国给刘禅的物质条件来说刘禅投降后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从精神生活上来讲,刘禅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失落的,自己执政30余载,过着万人之上九五之尊的生活,如今却只能屈居人下。而且自己曾经的大臣和子民们现在也都沦为了魏国的俘虏,他内心的亡国之痛一直会折磨着他。

还有就是魏国的皇帝和大臣们在平时也免不了会讥讽刘禅,就比如说乐不思蜀这个典故中就有:司马昭让宫女演奏蜀国的乐曲后故意询问刘禅是否思念过去的蜀国,而刘禅为了不引起司马昭的猜忌就笑着说自己在魏国很快乐,完全没有思念蜀国这对于一个君主来说,确实也是一个莫大的侮辱,但是刘禅为了活命还是忍了下来,所以他在魏国的生活也充满了苦楚。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他小伙伴有什么见解呢?





大理寺少卿韦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又活了8年才死,小日子过得不错。

刘禅是主动投降,因此也被先对善待。

蜀汉灭亡以后,刘禅被迁移到晋国首都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县公,也就是公爵。众所周知,中国除了亲王以外,就是公爵最大了。

刘禅是亡国君主,当然不可能被分为王,公爵已经是最高了。

刘禅的待遇很高,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

食邑万户,实际上至少有1千户,供养区区1家已经是富裕的流油了。

况且奴婢还有百余人!

红楼梦里面,贾家荣国府是全国势力最强大的家族之一,仆人也不过100多人,这还是传了三四代的奴隶。

可见,刘禅的待遇很高,在晋朝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关键的是,司马昭对刘禅没有赶尽杀绝。

他对刘禅试探了一下,得到了“此间乐,不思蜀也”的回答。

以司马昭的狡诈,自然知道刘禅有演戏的成分。但通过对刘禅的接触,司马昭明白刘禅并没有什么军政能力,也完全放弃了反叛,对他没有什么提防。

由此,刘禅才能够活了8年善终。

不过,司马昭的后代有没有下毒手,就难说了。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起事,国号为汉,即汉赵政权,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渊还曾寻找刘禅子孙,试图作为傀儡皇帝。然而,刘禅子孙当时都被灭族,所以找不到了。

而刘禅的妻妾众多,孩子也很多,有历史记载的儿子就有7人,其中活到晋朝的有4人,后来应该有不少。


一说刘禅子孙是死于永嘉之乱!但这是刘禅死了40多年以后的事情,应该又有至少2代人,子孙会有很多,不至于莫名其妙就全部死光了。


萨沙


魏国大将邓艾灭蜀,蜀汉后主刘禅带领群臣投降。据史书记载,刘禅投降时,双手绑在背后,身后停着棺材。

绑着双手很好理解,意思是束手就擒。为什么还要带着棺材呢?

事实上,这是三国时期亡国之君投降时的常规操作,意思是生死全由你裁决。后来东吴的国主投降,也是这样。

邓艾受降后,为了体现优待俘虏的策略,亲手替刘禅解开双手,并下令把棺材烧掉。

刚开始 ,邓艾为了在蜀地长期发展,因此对刘禅极其 宗室 非常优待,基本是按照“王”的级别对待刘禅。

但此后,邓艾和钟会内讧,邓艾被杀。不久后,刘禅就被转移到了洛阳,被晋王司马昭看在了身边。

当时虽然名义上还是魏国,是曹氏的天下,但实际上一切全凭司马昭说了算。司马昭把刘禅奉为安乐公。

刘禅非常对得起这个封号,以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在洛阳幸福地生活了下去,直至善终。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投降的亡国之君,甚至是禅位的亡国之君,很快就会被新君找一个借口杀掉。刘禅是罕见的幸存者。

刘禅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呢?

是因为他懂得装糊涂。以此打掉了司马昭的戒心。

怎么装糊涂呢?

最著名的就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了。

话说,司马昭宴请刘禅,打算寻一个借口,杀掉他。可是刘禅表现得完美无缺,既无满脸悲戚,也无满心怨恨,而是显得很快乐。

连司马昭这个老狐狸都被他蒙住了,忍不住问他,难道不思念故土吗?

刘禅完美答曰: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从此放弃迫害刘禅的心思,让他得以善终。

当然,你可以骂刘禅没出息。但是,在当时的处境下,这已经是最智慧的选择了。再说了,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说什么有出息没出息了。

真有出息,就不会投降,而是血战到底;既然投降了,又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哭哭啼啼,就没什么必要了。

人啊,关键是认头。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后在这个选择之下,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选也选了,做也做了,又怨天尤人,这也不满那也不满。真要让你重新选择,你又舍不得已经拥有的一切。

这就有点矫情了。


趣谈国史


蜀汉后主刘禅明哲保身选择了投降曹魏,他的晚年生活要比吴主孙皓好很多,得到了善终,而且是衣食无忧,安居洛阳,是名副其实的“安乐公”。


后主刘禅执政后期,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朝政惑乱纲纪,大将军姜维直言进谏请诛黄皓,不料刘禅却有意偏袒黄皓,认为他只是一阉竖不足为患。还命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事后勾结朝中人士报复自己,为避祸请求屯兵沓中,不敢回成都。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夏,曹魏晋公司马昭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将,兵分三路,起兵十五万大举伐蜀。得知魏军来犯的刘禅,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身在沓中的姜维也带兵往拒,用计打败诸葛绪,将钟会十万大军挡在剑阁。不料征西将军邓艾的三万人马偷渡阴平小道成功,急行700里深入蜀境,在绵竹打败在此坚守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瞻及长子诸葛尚俱战死。


邓艾大军直逼成都,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或降或守,朝堂之上争个不停,这时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认为当降,后主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哭谏,言祖宗基业不可轻废,应背城一战,绝不做投降的君主。但后主决意投降,悲愤欲绝的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尽。最终,后主听从谯周建议,带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后主还敕命坚守剑阁的姜维就地投降,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并借钟会之手诛杀征西将军邓艾父子,而后徐图复兴汉室,还给后主写密信告之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据《华阳国志》)可惜事机不密,姜维及张翼等俱被杀,蜀汉至此彻底灭亡。

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一家移居洛阳,司马昭对他还算厚待,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据《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这样的优待,已经仅次于禅魏被封为陈留王的汉献帝刘协,而远高于后面投降的东吴后主孙皓。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动不动有其他封赏,这样的悠哉生活,虽非在成都当皇帝时可比,但作为亡国之君,得保晚年生活衣食无忧,也算是曹魏和司马昭对顺应天命投降的蜀汉后主刘禅的肯定和嘉奖。

刘禅在洛阳生活八年后,于西晋武帝太始七年(271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晋朝赐谥号为思公。


大国布衣


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他在魏军兵临城下之际,选择出城投降,更因“此间乐 不思蜀”的轶事,被人们当作“扶不起的阿斗”。


事实上,在三国乱局中,刘禅能够稳坐江山41年,投降后继续生活8年后安然去世,实在不是一个昏君,悦史君认为,他除了亡国的恶名,其实可以说是比较有手腕的了。

刘禅出生之时,刘备正投靠荆州刘表,一年后曹操南下,刘备仓惶逃窜,刘禅差点死于乱军之中。

四年后,刘禅又差点被继母孙夫人带往江东,成为人质。


刘备去世时,刘禅只有17岁,当时蜀汉跟东吴交战大败,元气大伤,曹魏虎视眈眈,内部也发生叛乱,刘禅选择倚靠诸葛亮,逐步改善与东吴关系,平定内乱,并与曹魏进行有限地战争。

11年后,诸葛亮去世,刘禅虽然先后任用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主政,但并没有任人摆布,维持了近30年的安定统治。

魏军兵临城下后,刘禅没有选择玉石俱焚,主动投降,在曹魏权臣司马昭面前装傻,被封为安乐公,继续过着安乐生活。


晋朝取代曹魏后,刘禅的地位没有变化,还是继续养优处尊,直到7年后安然去世。

刘禅的一生是很圆满的,作为皇帝,他统治够长,也很有手腕;作为亡国之君,结局也算不错,如果大家觉得一般,悦史君推荐宋徽宗父子,真是惨。


历史这样说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分派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出兵灭蜀。魏将邓艾一路推进到绵竹关,并斩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逼迫蜀后主刘禅献国投降。至此,立国仅42年的蜀汉王朝灭亡。那么,刘禅是如何度过晚年的呢?

在刘禅投降后不久,就发生了魏将钟会叛乱的事件。钟会原本打算挟持刘禅在蜀地自立,结果却被乱兵所杀。作乱的魏军将成都城劫掠一空,不少蜀国皇室和大臣都死于这场动乱中。司马昭平定叛乱后,就将刘禅以及蜀国皇室全部迁到了洛阳,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认为刘禅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并没有杀掉他。司马昭因病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篡夺魏国建立了晋朝,但依然对刘禅以礼相待,没有加以刀刃。

因此,刘禅在洛阳城享尽了荣华富贵,直到公元271年才去世,享年64岁。不过,他的后代却在五胡乱华的战乱中遭了殃。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作乱,从而揭开了长达百余年的“五胡乱华”。为了显得名正言顺,”屠各匈奴”追谥刘禅为大汉“孝怀皇帝”,打出了要替汉朝复国的旗号。不过非常讽刺的是,刘禅的儿子刘瑶、刘琮、刘瓒、刘璩在五胡乱华中全部被这支改姓刘的匈奴人所杀。不知道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