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史
印度這個國家,不僅非常自信,還總是喜歡在世界上“拋頭露面”,作為一個相當具有野心的國家,印度自從獨立以來,在整個亞洲似乎就沒有他們害怕的國家。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吧,除了上個世界六十年代曾被我國打的滿地找牙之外,它在整個南亞印度還真是未逢敵手。巴基斯坦、不丹,哪一個不備受印度的欺凌,特別是小國錫金直接被印度吞併了,但是那次印度卻沒有受到任何制裁,撿了個大便宜。
而尼泊爾作為我國和印度的鄰國,國力也很弱,更是三面被印度包圍,在印度擴張的過程中,它卻對尼泊爾始終剋制了自己的野心,很多人都覺得按照印度控制不丹的勁,控制尼泊爾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啊。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印度在尼泊爾這裡停下了腳步呢?
一、自身實力不弱
首先說說尼泊爾的自身實力,別看尼泊爾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全國卻一共有3000多萬人口,所以尼泊爾的軍隊數量也是相當可觀,要想入侵尼泊爾,恐怕印度要花上很大功夫。
除此之外,尼泊爾國人和俄羅斯人有些相似。都可以稱之為“戰鬥的民族”,生性彪悍不好惹,在英國試圖把尼泊爾變為殖民地的時候就吃了相當多的苦頭,最後英國人直接放棄了,相比印度則是乖乖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
而且就算是最後打不過印度,尼泊爾也肯定可以等到國際救援力量到來的那一刻,因為在尼泊爾獨立之後,它加入了聯合國,一旦印度真的敢動尼泊爾的話,必然不會像之前吞併錫金那樣,國際社會肯定要制裁印度。
二、有著共同信仰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印度和尼泊爾的關係,說實話,兩國的關係一直還不錯。
而至於原因,這要從他們的宗教信仰上說起,兩個國家在宗教上有著不小的淵源,尼泊爾也信奉印度教,而且全國的印度教徒達到了教徒總數的九成。
既然兩個國家的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那麼兩個國家的兼容性也非常大,所以在大多數印度人眼中,他們一直都把尼泊爾人當成朋友,從沒有將他們視為敵人。
其實在英國承認印度和尼泊爾兩國獨立之後,兩國就開始著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兩國詳細建交是在1947年,要知道那個時候印度才剛剛獨立,但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尼泊爾搞好關係,足以見得印度對尼泊爾的情意。之後,印度也一直都把尼泊爾當成是他們的合作伙伴和援助對象。
而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印度就根本沒有正當理由發動侵略尼泊爾的戰爭,無論什麼時代,只要發動戰爭,就必須要有發動戰爭的理由。
三、地理位置
接著,我們從尼泊爾的地理位置來看,它位於喜馬拉雅山麓,國內的氣候和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基本上對印度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如果印度對尼泊爾有想法的話,即使花了功夫拿下了,花的代價也會是極大的,但拿下它換來的回報又有多少呢?顯然是弊大於利。
再說,特別是幾十年前,這裡因受地理因素影響,可以說是相當落後,完全是沒有威脅的。雖然如今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尼泊爾大有了崛起之意,但也不足以給印度帶來多大程度的威脅。
夏目歷史君
印度想吞併尼泊爾可不是一天兩天了,自打印度獨立,自立為南亞“老大”後,就一直看尼泊爾,錫金和不丹刺眼,吞併之心早已有之。那為何至今尼泊爾仍能保持獨立呢?
一,地緣因素。尼泊爾不同於錫金,錫金國小民弱,面對強大的印度,它那點體量幾乎可以忽略為零。而尼泊爾則不同,它的地理位置比印度的恆河衝擊平原要高很多,山地丘陵地貌為主,易守難攻,而且人口也有將近3000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況且,尼泊爾不同錫金,它的人口組成多為藏南黃色人種,與印度人種組成格格不入,使印度文化入侵方面舉步維艱。但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尼泊爾確實處於絕對下峰,可要一口氣拿下它,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度,也是要好好思量思量的。
第二,印度分身乏術。印度自獨立伊始,就開始和巴基斯坦死掐,三次印巴戰爭,不斷的和近鄰“動火”,況且,它還惹過中國,中國雖說窮點,但捶它還是非常easy的。英勇的中國軍人曾經3個人組成“臨時戰鬥小組”,深入敵後佔領了兩個印軍炮兵陣地,殲敵數百,繳獲武器物資一批。回來後還很委屈的跟戰友說“印軍太不講理!見了我們居然不投降,還敢抵抗!”後來的英雄表彰受獎不提,反正,印軍是捏軟柿子行,一碰上硬茬,立馬就是個霜打的茄子而已。立了巴基斯坦和中國兩個大敵,我相信,印度再想侵吞尼泊爾,兩家都不可能做事不管,所以,印度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三,國際大環境。如今世界格局已定,一超多強是基本格局,除了小範圍戰爭偶爾打打可以,但要是完全侵吞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不要說尼泊爾,中國,巴基斯坦不幹,就聯合國都不可能通過。薩達姆,金胖子就是鐵證。更何況,印度一直致力於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它更不敢往自己臉上抹黑,去進攻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了。再者,聯合國五強不可能坐視南亞一家獨大,更不會讓它肆意妄為。因此,它不可能放棄自己心中的“大國形象”,同時,他也不敢惹這個大麻煩。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點拙見,肯定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看官斧正,謝謝。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印度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無論在哪個方面,印度的體量在南亞次大陸都屬於巨無霸的存在,所以印度在南亞也向來都是橫著走。北方內陸山國尼泊爾,三面被印圍住,雖說處處受制於印,但印度想要像當年對錫金一般對尼泊爾,卻難比登天。
雖說尼泊爾也屬於古印度文明區域,不過千百年來都區別於印度,擁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近代英國入侵之時,尼泊爾也是區別於英屬印度之外的。廓爾喀人向來驍勇善戰,並非印度一廂情願就能收入囊中的,更何況今時不同往日,印度再想對尼動手也很難。
在近代以前,“印度”指的是南亞的整片文明區域,而並非某個國家,尼泊爾也屬於古印度文明區域的一部分,佛教起源地迦毗羅衛便位於今尼泊爾境內。不過,與恆河平原、印度半島長久混戰,邦國林立不同,尼泊爾早在6世紀前後就形成了比較完整而穩定的王國。古代的尼泊爾武力強盛文化繁榮,實力不俗,逐漸形成了區別於印度文明的自身文明。
無論是德里蘇丹國,還是莫臥兒帝國等古代大致上統一印度北方的王朝,都沒有將尼泊爾劃入其統治範圍過,而這些古代帝國也沒想過要尼泊爾。英國蠶食南亞以後,建立起英屬印度,而英屬印度甚至包括了緬甸乃至阿拉伯半島的亞丁,卻並不包括近在咫尺的尼泊爾。尼泊爾與印度之間,也沒有成為一家人的歷史與文化基礎。
今天的尼泊爾,由於資源匱乏而且處於內陸,是個高原山地眾多的國度,其經濟發展程度一直都比較低,無論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收入都不高。不過烏鴉也難笑豬黑,尼泊爾經濟發展雖然不咋滴,印度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便作為經濟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印度如今仍舊比較落後,內部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多了去了。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印度也很難對尼泊爾如何。
雖說尼泊爾是小國,可戰鬥力卻不俗。尼泊爾生存環境辛苦,造就了尼泊爾人的驍勇強悍。古代的廓爾喀,是南方諸邦不敢輕易招惹的存在,當年廓爾喀北侵成為清朝的大患,僵持許久才勉強解決;英殖民時代,廓爾喀僱傭兵在英國軍中很受重用,在遠東乃至世界上眾多英屬殖民地都有廓爾喀人身影。按戰鬥力對比來看,印度想要對尼動武,恐怕勝負難料不說,自己也要付出很重代價。
當年印度並了錫金,除了因為錫金過度弱小之外,更主要因為當時的世界形勢,各國大多都無暇顧及,而且錫金太小也沒有過多牽扯各方利益。如今的尼泊爾,為防著印度,與中、英等各國紛紛交好,而印度本身也有眾多的廓爾喀人。如果印度想要對尼泊爾怎麼樣,恐怕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印度東北部原本就不安寧,若是對尼用兵,必然生出大亂,既然投鼠忌器,印度也不敢怎麼樣。
相對於不丹與當年的錫金,尼泊爾算運氣比較好的,不過如今的尼泊爾仍舊處處受制於印度。印度不僅是尼泊爾最大貿易伙伴,而且提供了尼泊爾大部分的燃料、生活物資,尼泊爾的進出口也主要依靠印度的港口才能得以進行。只不過印度的司馬昭之心,尼泊爾怎能不知,所以尼泊爾一方面處處與印度聯繫密切,另一方面又處處開闢後路以防不備。按如今的世界形勢,印度想吞了廓爾喀人的彎刀,實在是很難,尤其這把彎刀一直都處於警惕中。
澹奕
題主的問題是:為何雄心勃勃的印度沒有吞併尼泊爾?
如果印度想要吞併尼泊爾,對於印度來說,以目前的實力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好在印度的領導人還是比較理智,所以並沒有對尼泊爾發動侵略戰爭!
印度無法吞併尼泊爾,原因是多方面的,說起來,主要有三點決定性的因素:
第1個決定性的因素是,在整個南亞次大陸,印度周邊有強大的對手存在。
印度的地緣環境並不好,當然這和他自己喜歡瞎作也有關係。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地區有一個傳統的對手,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自從獨立之初就大打出手,雖然印度每次都取得了勝利,但是自身的損失也並不小。
除了1971年成功將東巴基斯坦肢解,讓他獨立為孟加拉國之外,其他的戰爭印度就算取勝了戰果也是乏善可陳。
所以,印巴之間印度雖然擁有絕對的綜合國力的優勢,卻無法取得對巴基斯坦的絕對的勝利。
而印度北方也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上個世紀60年代雙方交手之後印度被摁在地上摩擦到今天還念念不忘。
由於兩個方向上都有強大的對手存在,所以印度很難在這種情況下集中力量去攻打尼泊爾。
(印度及周邊環境)
第2個因素,尼泊爾的國家體量並不小,如果和尼泊爾爆發戰爭,印度難以在短時間之內結束。
雖然周邊有強大的對手存在,但是如果印度使用閃擊的方式迅速突襲尼泊爾,將其控制住,周邊強國雖然想要插手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白白的看印度得手。
不過,印度想要迅速吞併尼泊爾顯得痴心妄想,尼泊爾國土面積高達14萬平方公里,而他的人口有2600多萬。
國土面積大約為印度的1/20, 人口大約為印度的1/50。
當印度入侵尼泊爾的時候,必然會和印尼尼泊爾軍隊發生大規模戰爭。
戰爭開始之後,尼泊爾有能力動員幾十萬人馬和印度人血拼,一旦雙方陷入苦戰印度周邊的對手就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支援尼泊爾或者在其他方向上給印度施加壓力,迫使印度知難而退。
所以,閃擊的方式不現實。
第三,就算是得手,印度也會陷入治安站!
尼泊爾這個國家的人們並不想成為印度的一部分,如果印度對尼泊爾發動大規模進攻,甚至也有可能在尼泊爾政府沒有反過來之前將這個國家吞併。
但是接下來印度將會面臨尼泊爾人民的反抗,很容易陷入無止境的治安戰。
想當年美國入侵阿富汗,18年時間美國在這裡投入了上萬億美元,仍然沒有解決掉阿富汗地區的反對者,甚至想要打退堂鼓,因為他撐不下去了。
阿富汗的人口只有3700多萬,國土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雖然這兩個數據都要比尼泊爾大的多,但是兩國的差距並不明顯,畢竟尼泊爾也有2600萬人口和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尼泊爾地區環境複雜程度要遠超過阿富汗,所以印度很難完全將尼泊爾控制,而且必然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漩渦之中。
(尼泊爾背靠喜馬拉雅山環境複雜交通不便和適合打治安戰)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其他的強大對手支援尼泊爾武器裝備,印度就更慘了。美國這麼強大的國家在面對僅僅是尼泊爾人口1.4倍的阿富汗,打了18年都搞不定,印度連武器裝備的自給自足能力都沒有,要想在這場戰爭中勝利顯然是不可能的,搞不好印度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因為在尼泊爾的戰爭而崩潰!
所以,印度領導人只要保持理智,他們就不會輕易向尼泊爾入侵,當然印度會想盡辦法加大對尼泊爾的控制。
目前尼泊爾的對外貿易有超過6成是和印度人發生的,在經濟上,尼泊爾對印度極為依賴,而在外交上,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這就導致無論尼泊爾對印度的態度如何,他都不能忽視南方的這個強大的國家,甚至還要對這個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一定的友好和忍讓!!
歷史風暴
都說必敗無疑了,印度瘋了去找死!野心固然重要,但命不是更重要嗎?哪怕是勃勃的野心,也沒有區區一條小命重要吧!
印度不僅想要吞併尼泊爾,南亞的錫金(已經被吞併)、不丹(正在被吞併)還有孟加拉國都在印度的勃勃吞併野心之內。
不像其他地區一旦發生亡國滅種的危機會遭受到強烈反擊,印度在南亞的吞併行為,幾乎遭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反對。
即使於錫金這樣的被吞併對象,都沒表達出一定的憤怒,但不得不說南亞地區雖然印度一家獨大,但還是有一個“刺頭”一般的存在。
那就是尼泊爾,印度雖然盡力施加對南亞地區的影響,但受此影響最小的就是尼泊爾,因為不管是軍隊還是王室,都不歡迎印度人,而且把印度人當做極端的針對對象去來提防。
相對於其他國家,尼泊爾的向心力還是比較強的,當然像錫金、不丹這樣的國家也有向心力,但是在巨象印度面前,實在不值一提。
而尼泊爾的向心力,則在值得一提的範圍,再一個說到世界聞名的廓爾喀僱傭兵,戰鬥力驚人,高山民族性格彪悍,眼睛裡不揉沙子。
這也是印度投鼠忌器的原因,因為即使於大英帝國時期,尼泊爾都是唯一獨立的存在,比印度還要硬氣。
再一個尼泊爾與印度在宗教信仰上有一定差別,雖然印度教教眾廣大,但是佛教也是一個不小的群體,信仰的多樣化,也是印度吞併尼泊爾的障礙之一。
當然尼泊爾人長期的獨立意識起了最終的作用,那就是盡最大努力阻止印度的滲透,比如說尼泊爾著名的王石滅門事件。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印度參與其中,但獲利最大的就是印度,因為當時被屠殺掉的尼泊爾國王、王后都是堅定的反印者。
事情的起因就是王儲與一個印度高官的女兒相愛,由於未婚妻印度裔的身份不被家族認可,試想一個印度裔的王后,將會把尼泊爾引向何方?
總而言之王儲最後起了殺心,印度是否參與其中不得而知,但對於尼泊爾王室的屠殺,還是讓人看到了印度黑手的影子。
雖然尼泊爾在竭力抵制印度施加的影響,但是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尼泊爾妥協的地方也不少,是不是會被吞併,還需要時間的證明!
歷史三日談
長期以來,由於影響力相對較小的原因,尼泊爾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小國。但是實際上,尼泊爾並不小,在南亞地區是妥妥的第四大國。無論人口,還是國土,都可以排上前四的位置,在世界上也排名中游。這個規模,印度想要染指的話,還是不得不掂量的。
尼泊爾面積14.7萬平方公里,比韓國還大三分之一,與孟加拉國面積差不多。此外,尼泊爾人口接近3000萬人,完全就是一箇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等同於澳大利亞加新西蘭兩國的總人口了,在南亞也僅次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國。
反觀印度吞併的錫金,以及實際控制的不丹等地,其人口和麵積都非常小,兩個地方都不過是六七十萬的人口,國土規模也只有尼泊爾的零頭,因而能夠很容易被鄰近的印度控制。而尼泊爾這樣規模的國家,不要說被印度吞併了,即便是印度想控制尼泊爾,在國際上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此外,還有幾個因素是印度不能染指尼泊爾的關鍵因素。
其一,尼泊爾只有兩個鄰國,且兩個鄰國都是大國。其地緣位置與蒙古國非常相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大國的緩衝地帶,印度是不敢對尼泊爾存在非分之想的。且尼泊爾與另一個鄰國的關係也非常好,印度根本無法像對待錫金、不丹那樣對待尼泊爾。
其二,尼泊爾雖然與印度接壤,但是尼泊爾從來都不是印度的勢力範圍。在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尼泊爾雖然也曾短暫被英國殖民,但尼泊爾卻並不屬於英控印度殖民地。更何況,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尼泊爾就脫離英國控制了,比印度建國還要早30多年。因此,印度染指尼泊爾,也完全缺乏基礎。
蘇綻
在當今時代已經沒有侵略和佔領他國領土來擴張的機會了,即使美國也不行。聯合國在1945《聯合國憲章》裡明確註明,不得已武力侵佔他國領土。所以正如題主所說,印度吞併尼泊爾必敗無疑,不僅國際社會不允許。印度的能力也許有所欠缺。
我們首先簡單地瞭解一下尼泊爾和印度。尼泊爾,國家全稱是: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國土面積147181平方公里,世界排名93位。2018年總人口約為3000萬人。2018GDP大約296億美元。世界排名100位。屬於世界欠發達國家。尼泊爾於1791年開始屬於是滿清屬國,後期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20世紀下半頁尼泊爾實行君主立憲制。在2008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尼泊爾現役武裝部隊5萬餘人萬人、其中陸軍4萬餘人,準軍事部隊1萬餘人。可以說,尼泊爾的軍隊存在意義大於現實意義。
印度,印度共和國,內閣聯邦制國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位。2018年GDP為2.716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7名。印度目前軍隊總兵力大約有132萬人,(世界第二)2018年軍費507億美元。從十七世紀就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1947年取得國家獨立。
尼泊爾政府把自己國家未來的國家定位是“亞洲的瑞士”。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印度的最大夢相是想將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一併納入版圖建立起一個“帝國”並且和東方大國一較高下,而就尼泊爾而言。擺脫印度控制是尼泊爾一直要做的事情,尼泊爾想以中立的形式存在幾乎不可能,根本無法確保自己的中立地位,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尼泊爾只能是作為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緩衝區而存在。從戰略角度來說,印度根本沒有吞併尼泊爾的必要。尼泊爾雖然是主權國家,但其外交,經濟,和政治上受到印度的控制,而且無法擺脫。由於地理上的天然限制和政治原因,尼泊爾不大可能與東方大國發展能緊密的關係,尼泊爾註定和印度“友好”。
從地緣的角度看,尼泊爾似乎天然是印度的附庸,這是尼泊爾的無奈。由於印度大國沙文主義的高漲,尼泊爾被印度認為是自家的後院,不容他人染指。內政外交都不得不受到印度制約。而作為一個內陸山地國家,尼泊爾的所有對外聯繫只能經過中印兩國,可以說中立是尼泊爾唯一的選擇。而對目前而言,印度現在的對尼泊爾“控制”是最為恰當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在國際社會上,印度無疑是一個充滿尷尬的國家:因為印度具備大國地位,但是在世界上各大國裡面,印度不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以及軟實力方面,都並不比其餘發展中國家有任何優勢,甚至,作為中世紀時代的負面遺產——種姓制度,時至今日依舊在印度部分地區存在。並且,工業結構畸形、環境汙染、治安較差,已經成為印度的“國家標籤”。
但是,印度卻是無可爭議的南亞霸主——因為從二戰以後印度獨立以來,印度在南亞幾乎確立了霸權:比如印度曾吞併錫金,將巴基斯坦拆分,並且逐步掌握了不丹的內政,甚至在冷戰期間,還一度超越南亞範圍,同東亞的中國發生邊境戰爭。
但是,對於尼泊爾,印度似乎手下留情了——作為中印邊境線周圍的三國:錫金早被吞併,不丹也實際上被印度勢力所滲透,唯獨尼泊爾還保持著較為完整的主權,這背後,原因何在?
個人感覺,原因如下:
好鬥的尼泊爾
當下,尼泊爾給人一種沒有存在感的印象,但歷史上,尼泊爾並非如此,相反,尼泊爾還是一個好鬥的國家。
在清朝,尼泊爾被叫做,乾隆帝在位期間,廓爾喀軍隊曾一度侵入拉薩。西藏噶廈政府見無力驅逐廓爾喀侵略者,於是急忙將這一情況通知清朝的乾隆大皇帝。乾隆帝於是委派福康安率領清軍驅逐廓爾喀軍隊。這一場戰爭,也是乾隆朝“十全武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廓爾喀國王見鬥不過大清,只好向大清稱臣。
近代,隨著西方勢力侵入南亞,尼泊爾也遭到英國的殖民。不過,在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在法理上承認了尼泊爾的獨立地位。一般認為,這也是大英帝國認為尼泊爾經濟貧瘠且又民風彪悍,不利於英國在尼泊爾建立直接統治的關係。本世紀以後,尼泊爾甚至發生推翻君主制度的武裝革命,這些,都可以視為尼泊爾人好鬥的一種體現。
印度和尼泊爾做了上千年的鄰居,對於尼泊爾人的情況不會不瞭解——和性格溫和的錫金人不同,印度吞併錫金可以很容易,但直接吞併尼泊爾,很可能讓印度如同後來蘇聯陷入阿富汗泥潭、美國陷入伊拉克泥潭那樣,被尼泊爾泥潭拖垮。因此,印度沒有選擇吞併尼泊爾。
時機問題
此外,印度沒有吞併尼泊爾,還存在一個時機方面的問題。
印度吞併錫金,是在東西方冷戰期間。當時,美蘇兩國左右國際秩序。印度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蘇聯和美國的拉攏。印度巧妙地利用了這個國際關係,左右逢源,在莫斯科方面默許的情況下,吞併錫金。當時印度不具備吞併尼泊爾的條件,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出現變化,印度沒有挑戰國際法公然吞併尼泊爾的勇氣。這也是印度對尼泊爾手下留情的原因之一。
藤樹先生
為何雄心勃勃的印度沒有吞併尼泊爾?即是不能,也是沒有必要
再說印度也沒有必要吞併尼泊爾
由於尼泊爾和印度有許多的貿易往來,再加上尼泊爾現在十分需求印度的經濟和貿易支撐,長期以往就造成了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十分好,許多時候尼泊爾都會無償的協助的協助印度,所以有個這樣的好哥們國家在身邊,印度沒事幹嘛要吞併他。
電視劇裡看歷史
印度為什麼不想吞併錫金一樣吞併尼泊爾呢?你要知道錫金面積才多大,而尼泊爾又有多大?尼泊爾的體量可比錫金大多了,印度是沒有能力吞併的,要知道印度當年能夠吞併錫金也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
印度吞併錫金的陰謀活動開始於1947年,印度先是逼迫錫金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得錫金的內政、外交、軍事、經濟全部受制於印度。當時錫金全國只有數十萬人,根本不敢反抗龐大的“印度象”。等到一切水到渠成時,縮小的錫金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只有坐以待斃。1975年,印度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廢除錫金國王、把錫金王國變成印度的錫金邦,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多的外力阻礙。
可既然連錫金都吞併了,那麼藏南地區的尼泊爾為什麼沒被印度吞併呢?
雖然尼泊爾和印度、錫金一樣,都曾遭受過英國的殖民統治。但是尼泊爾在1923年就獨立成國了,比1947年獨立的印度足足早了24年之久。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簽訂了《永久和平條約》,所以印度在法理上已不能夠侵佔尼泊爾。
第二點,尼泊爾的總面積比錫金大得多,尼泊爾全國面積為14.718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000萬人。可是錫金才多大,錫金的面積不到尼泊爾的十分之一,人口也只有區區數十萬。因此,尼泊爾和印度兩個國家雖然相鄰,但是印度卻不敢吞併尼泊爾。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印度當年能夠吞併弱小的錫金是因為美、蘇兩個大國的縱容,美國忙於越南戰爭撤兵,蘇聯是印度的盟友,而我國又處於困難時期。國際社會上對於印度吞併錫金的行為實際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促成了印度吞併錫金的事實。印度先用條約的形式避開了聯合國憲章,然後再以生米煮成熟飯的手段吃掉了錫金。
可是尼泊爾不一樣,現在的國際形勢已不容許印度去吞併一個體量較大的主權國家。《聯合國憲章》有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這麼多年來,印度一直在謀求進入五常的位置,是斷然不敢再公然違背聯合國憲章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