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可爱365


方圆论坛观点!

李陵和李广利两个人有本质的区别。两人虽然同为汉朝名将。但是两个人的品行却是截然不同。李陵虽然被逼无奈投降了匈奴,但大汉的很多人对李陵充满了同情。匈奴对李陵也充满了敬佩。而李广利纯粹是赤裸裸的背叛。他的背叛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野心买单。匈奴对然很乐意接纳李广利引起汉朝内混。但是匈奴人内心是鄙视李广利的为人的。看历史评价就知道,历史对李陵的评级是汉朝名将,匈奴名将。但李广利的介绍就是汉朝中期将领。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李陵,汉朝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善骑射礼贤下士,有仁爱之名。汉武帝认为李陵具有其祖父李广的风范,想要培养李陵,所以派给李陵八百骑让他熟悉带兵。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出击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想要李陵作为李广利的运输队。李陵跪求汉武帝希望可以独领一军出击匈奴。并表示不需要马匹,只需要五千步卒直捣匈奴王庭。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所感动。所以就容易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率军五千出击浚稷山遭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匈奴欺李陵兵少且是骑兵,所以主动进攻李陵。李陵从容指挥士兵还击,以五千步卒大破匈奴三万骑兵。并且斩杀数千匈奴骑兵。匈奴单于被李陵吓坏了,连忙召集左右贤王,聚集八万多骑兵围攻李陵的五千步卒。李陵率军且战且走,连战了8天8夜,后由于叛徒出卖,李陵虽力战不能取胜。最后力竭投降。李陵五千步卒仅有400余人突围成功。



著名史官司马迁就是为了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汉武帝施以腐刑。后来汉武帝才醒悟过来李陵是因为无援救助才会失败,李陵投降一年之久才派兵前去救援李陵。救援无果之后,军中风传李陵在为匈奴训练士兵。所以汉武帝大怒灭李陵三族。之后很久之后才搞清楚为匈奴练兵的是汉朝降将李绪,而不是李陵。李陵原本就是诈降想要找机会逃回汉朝。结果三族被灭李陵深恨汉武帝。就来匈奴单于极为重视李陵并且把公主嫁给了他。封他为右校王。


后来汉武帝去世,汉昭帝继位,由于昭帝年幼。霍光和上官桀总领汉朝大权。他们俩劝李陵回汉朝。但李陵虽然十分想回去,但是怕再度被侮辱,所以拒绝了回去。李陵在匈奴一呆就是二十来年。最终由于思念汉朝病逝。李陵一生充满了家国仇恨的矛盾。但是历朝历代不管是诗人还是君王对于李陵的评价都十分的高。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将军。对于李陵的投降更多的是同情。

李广利汉朝外戚,靠着裙带关系当上的将军。数次出击匈奴大宛等地,但均无任何功绩。李广利首次出击西域无功而返。二次出战大宛,大胜之,并且俘获了战马无数。三次出战匈奴虽有斩获但自身损失也很大,战损达到十之七八。四次出击匈奴,李广利领骑兵六万,步卒七万。与匈奴单于鏖战十余日才脱困而回。本次会战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征和三年李广利领兵七万出击匈奴。离京之前李广利伙同丞相刘屈氂意图立储之事。想把自己的侄子昌邑王立为太子。在此期间刘屈氂妻子利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有人告密汉武帝说刘屈氂和李广利利用巫蛊在诅咒汉武帝早死。汉武帝下令将刘屈氂及其全家杀死,李广利全家也没能幸免。李广利为了赎罪不顾全军将士的死活攻击匈奴想要以军功为自己赎罪。后来李广利因为急功近利导致大败,其本人也投降了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也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李广利。李广利投降后按照汉朝法律夷灭三族。后来李广利被同是汉朝降将的卫律设计害死。原因就是相互之间为了争宠。


李陵的叛变起初是诈降,而且李陵失败的原因也不是自身的过错。而是被汉武帝误会杀掉全族的时候才不得不真正投降。而李广利纯属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导致触怒了汉武帝。而之后李广利又希望以牺牲士兵的生命来拯救自己。最后兵败又彻底偷袭。最终也是因为争宠导致被害身亡。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汉朝与匈奴彻底撕破脸皮,不再用和亲来换取短暂的安宁,而是选择打打打,直到把匈奴打服打怕为止!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决心讨伐匈奴右贤王,派李广利为帅,李陵为辅,共同出征!

一、李陵投降匈奴始末!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将门之后!只可惜他走上了爷爷李广同样的悲惨道路!此次出征,正值35岁的李陵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出征过程中,李陵与李广利在行进过程中分兵两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草原戈壁作战,没有战马的情况下,李陵率5000步兵孤军深入,直插敌方深处!

哪料,在浚稽山撞上了匈奴主力大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对阵三万匈奴铁骑,打得匈奴损失惨重!不甘心的匈奴军队担心李陵有援军,正要撤退,没曾想,在这关键时刻,李陵的部下里出现了一个叛徒,把李陵军队的具体情况透露给了匈奴。最终,李陵寡不敌众,兵败投降!(逃回400兵士)

听闻李陵投降,汉武帝勃然大怒,他接受不了李陵投降这一事实,在他的认知里,李陵作为飞将军的后代,宁可战死沙场,也决不能投降!但是,对于被俘的李陵,汉武帝还是想要解救出来的,便派公孙敖出使匈奴,看能以何种条件把李陵接回来。

结果,公孙敖误信谣言,把李陵不但投降还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告知了汉武帝!汉武帝失去了理智,夷李氏三族,李陵母弟妻子皆被诛杀!

然而,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一年后确切消息传来,是一位叫李绪的人在替匈奴练兵,而这个李绪就是出卖李陵的叛徒!但此时一切都太晚了,李陵在汉朝已无任何亲人,或许更多的是恨!恨公孙敖,恨汉武帝,恨所有不相信他的人!李陵对汉朝再无眷恋,彻底投降了匈奴,并当了匈奴的驸马!



二、李广利投降匈奴始末!

李广利是汉武帝册封汉朝的三大战神之一,(其他两人为卫青、霍去病)倍受汉武帝信任。

同样是公元前99年的这场战争,在李陵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李广利没有选择撤退,继续率领7万儿郎前行!与李陵的遭遇有所相同,李广利遭遇到了匈奴单于的8万骑兵,双方连战8天8夜,李广利战败被围,投降匈奴。

继李陵之后,李广利也随之投降匈奴,这时的汉武帝心里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继李陵的后尘,李广利全家也被汉武帝杀掉!

毫无牵挂的李广利选择全心全意服务匈奴,然而好景不长,单于的母亲得病,匈奴的巫师言称,是死去的老单于怒了!老单于为何怒呢,因为单于违背了老单于的誓言!老单于曾发誓要生擒李广利,用来祭神。巫师此话一出,李广利被杀!



三、李陵与李广利的结局为何不同?

能力与气节!

李陵用五千步兵差点打败匈奴8万大军,而李广利7万军队直接被全歼!李广利投降的实在难看,李陵深得匈奴人敬佩,而李广利就如败家之犬跪舔!

同时,李陵投降匈奴后,没有放弃寻找叛徒,当得知杀李绪这个叛徒出现时,愤然杀之!且在当上驸马后,选择远离匈奴的权力中心,不介入匈奴的相关决策。可以这样理解,李陵虽投降匈奴,心中仍有汉朝!

而李广利就不同了,一心一意报效匈奴,只求荣华富贵,在匈奴人心中就是一个待榨干的蛆虫,待无利用价值时,嚼之无味,弃之毫不可惜!



总结:对于英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会发自内心的敬重!李陵是一个有气节的人,而李广利甘当奴才,被杀毫不奇怪!


瀚海说史


李陵是“李广”之孙,也很善骑射。

到了壮年之际,他就任“建章营羽林军”长官。曾率800骑,深入匈奴2000余里,过了“居延海”(今甘肃酒泉境内),没遇到匈奴人,视察地形后返回了。被封“骑都尉”后,多年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射5000名士兵,屯田防备匈奴。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奉命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归程途中,偶遇匈奴单于,惨遭8万匈奴兵包围。经殊死战斗,射光了所有箭矢,伤亡过半。而匈奴的伤亡竟过万了,达到1:4的比例,可见李陵部队战斗力的强悍!且战且退,连续8天,在距居延百余里的地方,被匈奴堵住峡谷,截断归路。
断粮之日,还没等到援兵救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加之匈奴诱降,李陵说道“没脸见陛下了”,就选择投降了。

单于向来听闻李家善战的名声。在交战中,一睹李陵的英勇善战,很欣赏、很佩服,招为女婿,贵为驸马。

虽然一人孤苦伶仃、苦闷惆怅,但至少地位尊贵,也算是种慰藉。

同时,贰师将军李广利虽有斩获,可在归途中受到包围,几乎脱不了身。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


之后的第二年,李广利率领6万骑兵、10万步兵,从朔方郡(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出发。还有3路人马,会战攻伐匈奴。匈奴单于领军十余万和李广利在“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南岸开打。连战10多天,李广利听闻他的家族被灭,因牵扯到“巫蛊案”。

于是,为了自保,投降了匈奴。刚开始也做了一年多驸马,遭人嫉妒陷害,被杀祭天。

在西汉的盛威下,他也号称“一代名将”,实则勉为其难,水分居多,非忠信之人!


内求安己


李陵的生平关陇李家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了,在汉文帝时期,又有“飞将军”李广的出现,给汉朝打了很多胜仗,匈奴人都有点害怕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亡故后,李陵秉持先祖余烈,要打出一番功绩


李陵投靠匈奴原因李陵以五千人在突入匈奴腹地,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人俘虏,匈奴人怜惜他的才能,也深知他的家世,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就想收复他,把匈奴公主赏赐个了李陵,汉武帝因此灭李陵全族,李陵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愤怒之下帮匈奴打了几场仗,就隐居北海。


李广利的生平李广利起与微末,因为姐姐李夫人受到汉武帝的宠爱,而得以成为将军,在领兵打仗方面平平庸庸,消灭了西域几个小国家,


李广利倒霉后来在会战匈奴的时候,有传言说被李陵击败,后因参与立储事件而被汉武帝所不喜,投降匈奴,被匈奴赐下一公主,待遇丰厚,被匈奴权臣所妒忌,遂加害,政治觉悟太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私信告知,有喜欢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关注私信哦

小鬼笔录


李陵和李广利虽然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二人投降的动机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二人投降后的结局也大相径庭。



李陵以五千步卒抵御匈奴数万人的轮番攻击,硬是没让匈奴人占到任何便宜。最后,李陵在兵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诈降匈奴。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李陵并没有真心投降匈奴,一直在待机而动。而汉武帝起初也并不相信李陵是真心投降匈奴,于是派公孙敖前往接应。可是,公孙敖却稀里糊涂地把帮助匈奴人练兵的降将李绪当成了李陵,回来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了。真是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于是,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夷灭了李陵全族。在得到全家被汉武帝诛杀的消息之后,对汉廷寒心、回归无望的李陵正式投降匈奴。之后,李陵受到了匈奴单于的善待,被封为右校王,成为匈奴贵族,而且还被召为了驸马。匈奴之所以善待李陵,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李陵的名头太大,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虽然一生未能封侯,战绩多少也有些名不副实。但是,在匈奴人眼中,“飞将军”却是如同战神一般的存在。“飞将军”的孙子投降匈奴了,这对于匈奴单于而言,是一个绝佳的舆论宣传契机。对内、对外,大树特树李陵,都是颇有裨益的。既可以增强本国军民的自信心,又可以给汉军其他将领树立一个“缴枪投降、金票大大的”的标杆、榜样。



二、李陵以五千步卒抵御匈奴数万军队的轮番攻击,硬是让匈奴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从这一点来看,李陵的军事素养还是颇为强悍的。匈奴单于之所以善待李陵,既是希望李陵能为己所用,同时也是防止李陵受到排挤、虐待而一心归汉,重新给自己增加一个强劲的对手。



三、李陵本身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将领,对政治兴趣不大,更加没有什么野心。留下并善待李陵,并不会对匈奴国内的政治造成太大的影响,更加不会出现挑拨匈奴内部派系内斗或者尾大不掉、威胁匈奴内部政治安全的情况。



四、李陵出身将门,一表人才、军事才能更是一等一的。匈奴单于出于私心,给公主找一个这样的驸马,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李广利则不同,李广利这个人虽然也是一员武将。但是,身为外戚的李广利在政治上却并不安分。早在“巫蛊之乱”发生时,李广利就伙同自己的儿女亲家、汉武帝的亲侄子刘屈氂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在戾太子刘据兵败伏诛、“巫蛊之乱”平息之后,又伙同刘屈氂阴谋扶自己的外甥、昌邑哀王刘髆争储。不久,东窗事发,刘屈氂被叔叔汉武帝腰斩,李广利全族也被下狱。李广利闻讯后想以军功赎罪,贪功冒进导致兵败,最后不得已投降匈奴。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其全族被汉武帝夷灭。一年多之后,李广利受卫律陷害,被匈奴单于诛杀。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为何短短一年就被杀了,原因或许不仅仅是卫律陷害那么简单。



首先,李广利这个人利欲熏心、野心勃勃,不是一个安分之人。让这样的人在投降匈奴之后安分守己、老实做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上全族被夷灭、报仇心切,李广利煽动、挑唆匈奴对汉开战几乎是必然的。一个降将干预匈奴内部事务,煽动、挑唆匈汉开战,本身就已经犯了大忌了。



其次,李广利是贪功冒进、兵败投降的,和李陵的激烈抵抗、五千对数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可否认,李广利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在卫青、霍去病、甚至李陵的光环之下,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就显得有点儿其实难副了。更何况,在其投降之前已经有李陵、卫律等人投入了匈奴麾下,李广利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再其次,李广利是在汉朝因为煽动、制造内乱被汉武帝追究而被迫投降匈奴的。这样的人,即便什么也不干,也很难让匈奴单于放心,他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了。更何况,如果留下或者重用李广利,势必会引起汉朝的强烈不满。虽然匈奴与汉朝一直打打停停,摩擦不断。但是,毕竟实力对比摆在那里,匈奴也不得不尽量避免过分激怒汉朝。



说到底,卫律的陷害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匈奴单于也不想留着李广利。卫律所做的,无非是帮匈奴单于递上了一个口实、话把儿而已。否则,单凭卫律一个降将的陷害,匈奴单于就这么听话地杀了李广利,也太说不过去了,毕竟降臣始终是无法让人完全信任的。虽然卫律本身是匈奴种姓,但却归汉已久,而且还是一个汉朝投降来的降臣,匈奴单于凭什么就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这不符合逻辑,不是吗?


农民工歪说历史


是人才在哪里都有发光的机会。即便是敌人也是渴望得到优秀人才,因为只要优秀人才在自己手里就削弱了对手。优秀人才如果能够在自己这里发光发热。不仅能给自己实现梦想增添了很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打击对手的利刃。优秀人才不管在哪里都会被重视,重用除非那个皇帝是昏君。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朝名将。但李广利。显然就是一个庸才。他的有名是因为和汉武帝有裙带关系。李广利没有真才实学。两个人都是战败被俘,但是李凌打到弹尽粮绝给匈奴以重创。如果匈奴不是以绝对优势。或者没有人陷害李凌。匈奴是根本不可能赢他的。这样优秀的人才。杀了他。会遭到残酷的报复。不杀他,就会让对手种了离间计。事实上,汉武帝中了离间计,杀了李玲一家。醴陵市当了驸马。同时汉朝也少了一员猛将。因为因为李陵的冤屈,司马迁为其深渊。也受到宫行。汉武帝攻打匈奴。也是离心离德,从而启用了李广利。汉朝内部对醴陵站工也是次肯定态度。如果李凌带兵打汉朝。汉朝覆灭也是有可能的。李广利本可取胜但是能力太差,全军被歼灭。这样的人对手不会尊重。杀李广利证明匈奴取胜。汉武帝攻打匈奴失败。

如果没有李陵被招为驸马。汉武帝也不会中离间计。也就不会启用和自己有裙带关系的李广利。也不会有后面的战败。司马迁不会受宫刑,也就没有后来的史记。杀了李广利实际是证明匈奴胜利了。汉武帝在处理醴陵的这件事情上是个昏君。如果不是汉武帝处理失误。打匈奴用不了30年。


西游评论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著名将领,后来也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他们俩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李陵能够率领汉朝部队出征匈奴,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他与匈奴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战就是他的最后一战。当时他率领五千步兵,与匈奴八万骑兵主力展开了持久战,取得的战绩是“杀数千人……斩首三千余级……复杀数千人,复伤杀虏二千余人”,并且,此时的汉朝军队“尚三千余人”。两千步兵消灭近万匈奴骑兵,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汉敌五胡”。在没有可以使用的兵器、没有援兵又被困山谷之中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在自己“母弟妻子皆伏诛”之后,李陵非常生气,说:“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此后他彻底成为了匈奴的人,甚至还曾经劝北海牧羊的苏武不要再傻呵呵地效忠于没良心的汉朝了。

而李广利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完全是汉武帝不计后果地捧

出来的,原因是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有宠于上”。而李广利第一次出征就遭遇了惨败——他率领六千骑兵和数万步兵讨伐大宛,汉武帝给他定的目标非常简单,到贰师城夺取优良马匹就行了,啥也没干呢就给他一个“贰师将军”的称号。但是呢,李广利实在是不争气啊,基本上没打仗就损伤惨重(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决定撤军了。汉武帝得知之后大怒,实在是太丢人了啊,于是下令“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这才吓得不敢入玉门关了,老老实实在敦煌待着。

后来的李广利也确实曾经立下过功劳,主要还是因为李夫人受宠啊,汉武帝给他的兵力足足的。正在此时,“巫蛊之祸”爆发了,太子刘据自杀,李广利瞅准机会,与自己的亲家丞相刘屈氂筹划,他们一文一武共同努力,让自己的外甥刘髆当上新的太子。但是刘屈氂本人也被卷入了巫蛊之祸,最后被腰斩,同时,李广利一家也都被囚禁。

此时在外出征的李广利慌了,急着在外立功(欲深入要功),却被匈奴击败,最终选择了投降。

由此可见,李陵的投降多少有点不得已,而李广利则根本就不是当将军的料,他的投降,完全是被汉武帝逼出来的啊,人家本来可能跟着哥哥学学音乐,是汉武帝非得要给他封侯,让他当将军的啊。

另外补充一下,李陵和李广利都是匈奴单于的女婿。《史记》中记载:“单于既得(李)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书》中记载:“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


国史通论


李陵与李广利算是汉朝名将?两人都是裙带关系上位罢了。李陵是得封先祖父李广的荫德所至,李广利是当时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这算是皇帝的大舅子,这裙带关系攀起来那可高起点,高平台。

在当时西汉朝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的盛名之下,这两位李陵与李广利可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裙带关系户李广利的发家史与灭亡历程

1.李广利作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大哥,二哥李延年这一大帮李家人作为外戚受重视起来,或是汉武帝为了制衡卫家的势力而扶持,保持这个汉朝朝廷的势力平衡。从名将卫青与霍去病死后,贰师将军李广利可是大大的热门人物被炒作起来。被炒作起来的流量明星李广利,翻看他二征大宛,三打匈奴这样的战绩真的没法看,当然这是跟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名将相提并论。

2.照看作为外戚与大将军就不要更多的干涉朝政,不然在汉武帝这样千古一帝的眼中,那可是犯大忌。想跟丞相刘屈氂一起合伙把自己妹妹的儿子刘髆扶上汉朝皇帝的宝座,这单生意做成了,那是一笔大赚钱与权势的买卖。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笔生意“高风险零收益”的性质,也不看自己的对手是汉武帝,这人一生都在这样的漩涡中走走出出,这手段可是熟悉的不行。

3.最可恨的是作为国家将领为了一己私欲而赎罪,没有军事策略,没有作战计划,没有保存汉军的血脉,把七八万汉军带入一条不归路,全部被杀身亡。这是不顾国家利益,不顾手足之情,简直就是一位“叛逃者”,最后也连累到自己的家族被灭族。

可是作为享受过汉朝高官厚禄的将军即使投降匈奴这样的苦寒之地,他也是难受而且野心从不消逝。最后又是在“权力的游戏”下,被曾经一起作战的兄弟卫律诬陷被杀。

二、家族恩荫户李陵,没出头就结束

1.作为飞将军李广之孙的李陵,本身起点就跟普通的军士所不同,最主要他的外在表现跟自己的祖父有得一拼。年轻人总想独自外出拼搏“捞世界”。作为先锋军李陵率领五千兵马开始一路深入匈奴境内,打的匈奴几乎无还手之力。可是这人一出名就麻烦了,本来可以潇洒在匈奴境内走一回,回到汉朝就可以“封侯”,打破自己祖父一生不能封侯的魔咒。临门一刻,匈奴单于调拨八万匈奴大军在浚稽山与李陵“相会”,最后李陵五千对八万的人马,寡不得众,兵败投降匈奴。

2.李陵与李广利一样都是娶得了匈奴的媳妇,可是他懂得低调与不争不抢的行事风格,使得他一生在匈奴境内获得平静的一生,但也连累到自己家族被灭族。

李陵是爱国者,不是叛逃者,是最后的武侠,不是封建社会体制下的奴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李陵式”人物存活这封建社会下。可悲可叹。

故小二认为李陵与李广利这两位都是“裙带关系上位”,不过李广利升得快,坐的久,不过死的也快;李陵是刚冒头就被抹平,军事战绩都不明显,只是他获得善终罢了。


历史伴读小二


阿呆觉得,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两个人的身世。

李陵,李广的孙子。李广的名气多大啊,抗击匈奴的名将啊。“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千古留名。遗憾的是,李广的爵位与战绩不符合,一直没能“封侯”。李广也一直为封侯在努力,但是由于战争中迷路失去机会,自杀了。

李陵的爵位是比较低的,在汉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下,他只是个拼命杀敌建功立业来完成祖父的遗愿“万里觅封侯”。

李广利呢?汉武帝的大舅哥,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宠臣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就是贰师将军。他最大的功劳不是打匈奴,而是远征大宛国。前后两次,第一次还没到就被人给灭了。第二次是带领全国的死囚犯,去报仇,顺利地收拾了大宛,带回了汗血宝马。

那么,从地位上看,李陵是个在一线战斗的将军。李广利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天汉二年(前99年10月),李广利为主帅,带着李陵等和八万汉兵,出征匈奴。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围困,李陵诈降匈奴。汉武帝听别人说李陵帮匈奴操练兵马,于是大怒,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绝望了,真的投降了匈奴。

征和四年,李广利在出征匈奴。又传来长安城中的消息,李广利的妻儿受到皇位争夺的牵连,遭逮捕囚禁。李广利心思不定,遭遇大败,七万汉军损失。李广利投降匈奴。

李陵被匈奴召为驸马,那是李陵没了退路,绝望了,加上李陵的才能。

李广利的身份和地位高,为人又圆滑,实际才能一般,匈奴对他始终不放心。加上卫律的嫉妒和诬陷,被杀死自然的。


阿呆梦话


李陵与李广利是汉武帝后期两位重要将领,后来均投降匈奴。在匈奴,两人的命运又是不同的,李陵得以善终,而李广利死得很惨,这是什么呢?

第一,李广利威胁到卫律的地位

当时匈奴对待汉朝降将的政策是不错的,一般都会加以重用。在投降匈奴的将领中,除了李陵与李广利之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就是卫律。李广利之死,就是被卫律陷害。


我先来说说卫律这个人。卫律的父亲本是长水胡人,他打小生活在汉帝国,与著名音乐乐李延年是好朋友。后来卫律作为大汉使团成员,出使匈奴。从匈奴回来后,他听到李延年被诛杀的消息,他担心受牵连,索性逃走了,投降匈奴。卫律这个人是挺有本事的,匈奴单于很重用他,封为丁灵王,成为匈奴手握实权的人物之一。

李广利投降匈奴前,是大汉帝国军队的一号人物。李广利当时谋立外甥刘髆(李广利妹妹李夫人与汉武帝所生)为皇太子,犯了大忌,又被告巫蛊,全家下狱。当时他正指挥七万大军与匈奴作战,得知全族下狱的消息,方寸大乱,被匈奴打得大败。想到回去也是死,李广利最终选择投降匈奴。

李广利的投降,使狐鹿姑单于大喜过望,因为他乃是中国降将中地位最高的,他在中国军界属最高级别。李广利投降后,家人尽遭屠戮,他与李陵一样,归路堵死了。狐鹿姑单于因此大胆重用李广利,将女儿嫁给他,并且将李广利的地位,提升到李陵与卫律之上。李陵行事低调倒无妨,卫律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第二,卫律设计铲除李广利

李广利严重威胁到卫律在匈奴的地位,卫律决心除掉李广利。

李广利投降一年后,匈奴太后(大阏氏)染上疾病。卫律便以太后的病为由,想出一条致李广利于死地的毒计。

匈奴人比较迷信,狐鹿姑单于也不例外。卫律买通巫师装神弄鬼,说大阏氏之所以得病,是因为前任单于且鞮侯发怒了,他的灵魂附在巫师身上,对狐鹿姑单于发怒说:“我们匈奴人以前在进行战争祭祀时,经常说要活捉汉朝的贰师将军,杀之以祭天,现在你为何忘了呢?”贰师将军就是指李广利。

狐鹿姑单于听巫师一番胡说八道,当真以为是父亲的亡魂降临来责备自己,吓得脸色苍白,忙叫人把卫律唤来来商议。卫律假惺惺地说:“看来是先王发怒了,单于还是要了却先王的心愿,杀李广利以祭天。”

狐鹿姑单于忙下令逮捕李广利。李广利倒霉透了,躲过汉帝国的巫蛊之祸,却躲不过匈奴人的巫蛊之祸。他被绑赴匈奴人的祭坛上,涂上牛油羊血,象牲畜一样被宰杀。堂堂大汉贰师将军,这种结,真是令人长叹。李广利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必灭匈奴!”早知如此受辱而死,何必投降,不如在战场上往脖子上一刀,成就英雄结局,岂不痛快!

第三,李陵得以善终,主要是低调

李陵投降后,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她,封他为右校王。他的地位,与丁灵王卫律相当,不过,他与卫律的矛盾并不大。

其实匈奴单于也知道,李陵投降匈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此时的匈奴是个大国,单于还是很有胸襟的,明知你李陵不是真心归降,但还是给予无上的尊荣,以博取招贤纳士的美名。李陵与卫律虽然地位相同,但卫律是直接参与国政,而李陵则是居王庭之外,只是有大事时才入议。

对于投降这件事,李陵一直内心充满惭愧与内疚。特别是在见到苏武后,他更是无颜以对。单于派他去劝降苏武,遭到苏武的断然拒绝,李陵深深自责说:“李陵与卫律所犯下的罪行,上通于天!”

投降匈奴后的李陵,形同行尸走肉,既不与人争权,也不与人逐利。也正因这个原因,他与卫律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在汉武帝去世后,大将军霍光派任立政出使匈奴,希望劝说李陵回国。任立政抵达匈奴后,卫律还当着任立政的面说“李少卿贤者”,李少卿就是李陵,说李陵是个贤能之人。可见卫律对待李陵,与对待李广利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