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奔驰失控事件 “方向盘”在谁手中?

“失控”事关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

法制晚报讯(本报评论员 庞岚)今天凌晨,“失控奔驰车”事件的车主薛先生公布了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的部分内容,意见书认定:车辆制动系统工作正常,无故障,巡航系统工作正常,无故障,综合认定2018年3月14日车辆在连霍高速相关路段行驶过程中不存在失控情况。

可以说,奔驰车失控事件极其吸引眼球,先是定速巡航功能无法关闭,车辆在高速路上演生死时速这一点,就已经惊心动魄,而且此事还如同现在诸多的网络热点一样,一再地“玩反转”——先是说最后车辆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客服的远程操控,然后没多久这个说法就被否定了,薛先生说自己打开了车门才把车速降了下来。

而更大的反转还在后面。此前,就已经有人怀疑此事涉嫌炒作,有人说,在120km/h的速度之下,车体表面的风压就足以让车门无法打开。而今天凌晨公布的鉴定意见书似乎也在印证类似说法,一方面鉴定书说当日所谓的车辆失控情况压根儿不存在,另一方面意见书还认定,车辆行驶速度高于2km/h时,打开车门无法实现减速停车。

另一大疑点在于,鉴定意见显示,车辆在出厂后仅出现过一次“定速巡航控制关闭”的记录,而这一记录出现在“失控事件”事发后,车主从华阴收费站到成都的路上。如果这一结果本身没毛病,或许就意味着车主在刚刚经历过车辆失控的恐怖事件之后,不但敢继续开车上路还敢再玩一次定速巡航!对此,目前车主的回应是他此后没有再用过车辆的定速巡航功能,这一数据记录他也难以理解。

同样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是,上述鉴定结果并不是由奔驰一方或者鉴定方率先公布的,而是车主主动公布了这一份看上对自己很不利的报告。那么,他是真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抑或是酝酿着新的反转,还是觉得该来的迟早会来?

不论事件的真相如何,我们已经在逼近真相的路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失控事件”的方向盘不应该掌握在车主个人手中,也不应该掌握在奔驰公司手中,因为它已经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

首先,如果汽车上路后定速巡航功能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关闭,就有可能在高速路上导致连环车祸,惨痛的后果可能无法估量。所以,如果奔驰车存在这么严重的缺陷,就应该立即召回,而不能一拖再拖。反之,如果不存在问题,也应该由质检部门给出一个权威的鉴定结果,让广大车主和消费者安心。

其次,据报道,接到车辆失控的报警后,值班民警严阵以待,还清空了三条收费车道让其安全通过收费站。也就是说,如果此事真的是炒作,那么被忽悠的就不止“吃瓜群众”,还有警方以及当时在高速路上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就像飞机上的“诈弹事件”一样,正常的秩序完全被搅和乱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相关规定,报假警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所以说,接下来此事前进的“方向盘”应该在质检部门和警方的手中。这一款奔驰车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应该召回是质检部门的工作,而警方也要调查清楚薛先生是否涉嫌报假警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