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野史也是史


但从故事的结果上看,郕王暴毙显得极为蹊跷,朱祁钰的病情稍好,甚至已经从鬼门关爬出来,能吃稍许粥了,但却在这时暴毙身亡,这背后会不会有朱祁镇的报复呢?说实话,这种可能性是不可能被排除的。

朱祁镇与朱祁钰两兄弟,相爱相杀,继承朱瞻基血脉的这两兄弟,年纪相差也不大,按理说,这两兄弟应该成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好兄弟,但实际上,这两个人对对方的态度,大抵都是嫌弃的。

先说朱祁镇,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儿子,在朱瞻基去世以后,尽管朱祁镇尚且年幼,但朱祁镇却有明朝最强内阁,三杨内阁主政,有张太皇太后主持大局,因此,即使朱祁镇年幼,大明仍旧强盛。

大明的衰落,源于一场土木堡之变,也是这一场土木堡之变,让朱祁镇从皇位上跌落了下去,不仅是跌落了下去,更是差点将小命搭进去。

瓦剌太师也先曾经率领蒙古大军进犯中原,为了抵御瓦剌的进攻,朱祁镇在听信奸宦王振的谗言之后御驾亲征,尽管明军无论是军队的精锐程度上,抑或是军队的数目上,都优势明显,但明军最终就是战败了。

朱祁镇在土木堡收缩防线,与蒙古展开决战,这一场战役,由于朱祁镇听信了王振的谗言,大明精锐尽出,大明高层全部出动,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结束,大明损失的不仅仅是二十万精锐部队,更是满朝文武百官,以及一个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被俘,成为了一名高级俘虏,为了顾全大局着想,忠臣于谦开始改立朱祁钰为明代宗,以朱祁镇为太上皇,权力尽归朱祁钰,朱祁镇在瓦剌生活了好几年。

数年之后,虽然朱祁钰不愿意将朱祁镇接回,奈何满朝文武百官一直要求将朱祁镇接回去,甚至是瓦剌那边,也先也有心把朱祁镇这个没用,但烫手的山芋送还大明,不久后,朱祁镇终于是被接了回去。

被接回去以后,没过几年,朱祁钰身染重病,而朱祁钰的儿子也早已夭折,选择下一任皇帝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本来于谦已经决心说服朱祁钰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奈何,朱祁镇却在这时被武清侯石亨等人说服,决心开始一场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以后,朱祁镇再一次夺回了自己的皇位,石亨等人因为护驾有功也随之成为了大功臣,相反,于谦在朱祁镇登基第一天就被处决了。

毕竟是曾经的皇帝,朱祁钰在朱祁镇夺权以后,并未被杀害,而是被封为了郕王,可以说,这时候的朱祁钰已经没有了威胁朱祁镇的能力。

在某些记载中,朱祁钰是被太监蒋安希勒死的,朱祁钰的真实死因自然不明朗,但被谋杀的可能性很大。

不管朱祁钰做什么,朱祁钰都已经威胁到了朱祁镇与石亨等人,不管朱祁钰是被石亨等人谋杀,还是被朱祁镇谋杀,结果都差不多,毕竟,从代宗继位以后,这两兄弟就已经势如水火,只看哪边更心狠手辣一些而已。


魏青衣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太宗朱祁钰之间有太多的纠缠,从他们俩的母亲开始就纠缠不断了,朱祁钰的皇位是从朱祁镇手里接过来的,而朱祁镇又从朱祁钰手里抢了回来。“朱祁镇听说生病后的弟弟朱祁钰能喝粥了很高兴”,不知这个段子是从哪里找来的,但就算朱祁镇高兴,也应该是装出来的。

朱祁镇夺位的时候朱祁钰已经病重,他复位一个月,朱祁钰便离奇暴毙。对此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但是没人敢明说,说白了朱祁钰就是政治的牺牲品,他不得不死。

土木堡战役,朱祁镇被俘,朱祁钰即位

土木堡战役中,明英宗朱祁镇带领大约20万明军,抵御蒙古太师也先的入侵。然而由于明英宗和亲信太监王振的瞎指挥,最终致使数十万明军反被3万蒙古军所围歼,此战中,明英宗也不幸被俘。于谦为了顾全大局,扶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稳定局势。朱祁钰登上皇位之后,努力的将明朝治理好,励精图治,弥补土木堡战役的亏损,做皇帝越久心里就越不安因为他怕朱祁镇回来他就要退位。于是朱祁钰还废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心里还是藏了一块心病。



夺门之变,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复位

后来,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朱祁钰果真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还将他软禁在南宫十年这十年间朱祁镇也并没有什么动作,只是在安稳度日。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立谁为储君成了大问题,朱祁钰没有子嗣,所以立储之事一直被拖。于谦是想要上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就在于谦等人决定上谏的前一天晚上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扶持下发动政变,于谦知道后为了顾全大局也没有阻止,就这样,朱祁镇成功复位。


一月之后,朱祁钰暴毙

朱祁镇复位之后,杀了于谦,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软禁了朱祁钰,一月之后,朱祁钰去世。

关于朱祁钰之死,也是说法不同。

根据陆𬬩的《病逸漫记》记载:

“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

这个说法是当时朱祁钰的病情已经好转了,但是朱祁镇害怕朱祁钰以后会像自己一样反抗,所以就派太监蒋安把他勒死了。这个说法可能真实一点,因为在查继佐的《罪惟录》也提到过:

“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另一种说法是被毒死的。史料中记载,在夺门之变之后的清晨朱祁钰还要洗漱去上朝,说明朱祁钰的病情确实有好转了,如果继续治疗加上好好照料,绝对不至于一个月就去世了,说明朱祁钰不是自然死亡。而且朱祁镇说过:“弟弟好矣,吃粥矣。”根据这句话,有人就觉得朱祁镇可能是要往粥里下毒毒死朱祁钰,这种说法在史料里面并没有记载,可能只是人们的猜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祁钰确实已经好转了,他的暴毙不是自然死亡。



朱祁钰的死只是政治上的牺牲,皇位已经易主,朱祁钰的存在只会给那些有心之人钻空子,这对明朝的政局是很不利的,所以他必须死。


小姐姐讲史


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很有意思,双方轮流做皇帝,弟弟没有搞死哥哥,最后是哥哥搞死了弟弟,就在朱祁钰复辟后一个月,朱祁钰就病死啦,不用说一定是朱祁镇下的手!



朱祁镇有理由痛恨朱祁钰这个弟弟,明英宗朱祁镇因为是长子,所以朱瞻基死后,他顺理成章当皇帝,在任期间,他宠信太监王振,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瓦剌,结果英宗率领大军北征中了也先的圈套,在土木堡明军大败,英宗被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就有意思了,皇帝被俘虏,国不能一日无君啊,作为英宗弟弟的朱祁钰白白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被大家推举做皇帝,为代宗,代宗就是临时替代一下嘛,可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好不容易碰上这么大运气做了皇帝,那就一直做下去。至于迎接哥哥回来的事,朱祁钰压根就不想,最后哥哥病死在草原就更好了,免得回来夺回皇位。所以众大臣要求他赶紧接哥哥回来,老是在草原也不是个事啊,事关朝廷脸面啊!可朱祁钰就是不搭理,丢在脑后不管,实在熬不过大家的劝求,就随便派了个人去也先那里交涉,结果派出的人居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也先放了英宗,英宗终于在被俘虏一年后回到了京城。



经历人生跌宕起伏的英宗已经是个人精了,回到京城后对弟弟表示自己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你随便打发我住就行了,能活着就好,我就当个天天礼佛的宅男就行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客气话罢了,就是为了安抚好弟弟。朱祁钰可不同了,哥哥回来,自己的皇位就危险了,明面上不能杀了哥哥,那就暗地里打击哥哥。先把哥哥给软禁在南宫,不准哥哥踏出一步,怕哥哥逃跑,把所有南宫围墙边的树都砍了,英宗就开始了长达7年的囚徒一般的软禁生活。平时吃的是残羹剩饭,还靠自己的老婆钱皇后做针线活卖点钱,才能填饱肚子,朱祁钰就想虐待哥哥,最好饿死算了。有好几次朱祁钰都想栽赃哥哥,以便杀了哥哥,可英宗好运气都一一躲过去了,草原的俘虏生活都扛过去了,这软禁生活算个鸟啊,英宗就是顽强的挺过了7年。



风水轮流转,到了景泰8年,朱祁钰唯一的儿子竟然病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谁也不知道了,朱祁钰也因儿子的死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这时的大臣们就蠢蠢欲动了,眼看代宗死了儿子,又生病了,这个靠山不行了,赶紧找另一个靠山,就想到了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于是在文武官员的帮助下,英宗成功复辟重新做皇帝。当时的朱祁钰听到哥哥复辟知道大势已去,自己也无可奈何了!按照道理,哥哥复辟了,身为弟弟的朱祁钰没有皇帝的负担,就应该可以好好的治病疗伤了吧,身体总会变好的!英宗当然也是很关心弟弟的病情,内心是盼望弟弟早点死,自己的龙椅就坐的最稳当了!朱祁镇假装同情去看望弟弟,发现弟弟慢慢在恢复,也对大臣们说“弟弟能吃粥了,自己很开心”,英宗表面一套兄弟情深,背地里却不让御医继续为弟弟治病,连服侍的人一个也没有,一个月后,朱祁钰就暴毙而亡。朱祁钰死的突然,也许是英宗暗地里派人下毒,或者直接干死弟弟,反正朱祁钰是活不长久,皇权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皇家无亲情,历来如此!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明英宗朱祁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位皇帝。朱祁镇一生并没有创造许多的历史功绩,但是却拥有太多的传奇历程。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被俘生还,两度为帝!


朱祁镇出生不久之后便被自己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册封为皇太子。而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由于在北征蒙古的战争中损伤了身体。因此一生只留下了两个儿子:嫡长子朱祁镇和次子朱祁钰。

而且明宣宗朱瞻基在做了十年的大明皇帝之后便不幸去世,将大明王朝的皇位交到了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手中。而由于朱祁镇尚且年幼无知不具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因此朝政交到了由“三杨”组成的内阁和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手中。


明正统14年,已经完成大婚并且正式亲政的朱祁镇正听闻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领蒙古各部落大军侵犯大明王朝边境。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瞬间来了兴致,认为此时的大明王朝国富民强,正是自己大展神威而名流青史的机会,于是朱祁镇决定效仿自己的先祖明太宗朱棣和父亲明宣宗朱瞻基,率领20万大明精锐之师御驾亲征平定蒙古战乱。

结果由于朱祁镇缺乏战场经验和军事指挥能力,在呗征的过程中又轻敌冒进且宠幸大太监王振。最终于土木堡中被围困,因为后勤补给被切断的大明军队士气锐减,最终导致20万大军死伤殆尽,明英宗朱祁镇更是被瓦剌也先俘虏。


后来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领蒙古各部落乘胜追击攻打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为了能够稳定大明王朝的统治和军心,明朝统治集团内部连忙决定册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封被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后来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指挥下,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拱卫京师的军队救援下,大明王朝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将瓦剌也先和蒙古各部落大军赶回到了蒙古草原,而瓦剌也先也将明英宗朱祁镇送回了大明王朝。


回到京城内的朱祁镇并没有重新当上皇帝,而是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但是天不假年,年轻的朱祁钰在景泰七年底便一病不起。而朱祁钰所册立的太子朱见济已经早夭,朱祁钰再无子嗣后代。毕竟皇帝病重又无太子会导致大明王朝国本不稳,于是朝中文武百官纷纷议论大明王朝的下一任天子该会是谁?

于谦等人决定拥戴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石亨作为武官,认为如果坐等于谦等人将朱见深送上皇位,自己则丧失了一次绝佳的历史机遇。因此石亨决定将南宫之中被囚禁的太上皇朱祁镇接出来复为皇帝。文武百官见到太上皇朱祁镇再次坐到龙椅上只能默认了这样的结果。


朱祁镇再次登上皇位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因为病重而躺在后宫的朱祁钰听完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感觉八年来的皇帝生涯如同黄粱一梦,朱祁钰再次退居郕王之位。

复辟之后的朱祁镇去后宫之中看望弟弟朱祁钰,听闻太医说朱祁钰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已经开始能够服用少量的稀粥。朱祁镇还十分殷切的关心朱祁钰的身体,交代太医和后宫宫女一定要照顾好弟弟朱祁钰。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朱祁钰便驾鹤西去。有人觉得朱祁钰是离奇暴毙!实际上朱祁钰之所以在病入膏肓之后突然能够进食少量的稀粥。也许可以看作是回光返照。而并非是朱祁镇暗下杀手毒杀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因为手握天下的朱祁镇似乎不需要通过这种手段使其永远消失!


珞珈山的猫


“弟弟好矣,吃粥矣。”明英宗朱祁镇是高兴弟弟的病好转吗?其实话里暗藏玄机,不少大臣听完后脖子后面凉嗖嗖的……这句话为朱祁钰暴毙埋下伏笔,留下迷团。

朱祁镇“秀肌肉”丢了皇位

明朝皇帝都很奇葩,明英宗朱祁镇执政时,明朝处在"全盛之天下"时期,可他偏偏听宦官王振的话,带50万明军去秀肌肉,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小弟瓦剌。结果,被不懂军事的王振一通瞎指挥,50万明军被3万瓦剌军打得落花流水,堂堂的大明朝皇帝成了俘虏。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但于谦等大臣没有让太子朱见深即位,而是支持下他的弟弟朱祁钰当了景泰帝。

弟弟关了哥哥七年

瓦剌一看明朝又有了新皇帝,朱祁镇成了弃子,留下只多一个酒馕饭袋,干脆把把他送回明朝添乱吧。

朱祁镇一回家,大明朝廷一下有了两个皇帝,兄弟两个表面上“互拉双手泪涕沾襟”,心里各怀鬼胎,毕竟一山难容二虎,谁都不想放弃当皇帝机会。简单的会面后,朱祁钰便把哥哥封了个太上皇,让他住在南宫。然而南宫的防御措施比监狱还来严密,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锦衣卫严密看管,南宫大门的铜锁被灌铅无法打开,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南宫的墙边的树木全部了砍掉了,防止大臣爬树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这一锁就是七年多。

之后,朱祁钰又做了一件过分的事,废了朱祁镇儿子的太子位,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但没想到的是朱见济没有当太子的命,没多久病死了,朱祁钰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哥哥重夺皇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由于没有立储,谁来继位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正月十六内宫传出口谕,朱祁钰龙体见好,准备好好休息一晚上,第二天登大殿聚群臣商议立储问题。

“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

然而朱祁钰没想到的是,这一晚是不平凡的一晚,他再也登不上大殿,坐不成龙椅了,这天晚上爆发了夺门之变。

武清侯石亨看到朱祁钰整天疾病缠身,觉得命不会长久了,他便联络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听说生病的朱祁钰准备研究立储的事,觉得事情不能再拖了,正月十七凌晨,石亨、徐有贞带了一千多人将封死的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高呼:"请陛下登位。"然后将朱祁镇搀上车子,拉到了早朝的奉天殿。

早朝时分,文武百官上朝面君,抬头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皇帝变成了朱祁镇,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只能拜贺。

朱祁钰还没出宫就听到皇帝升殿的钟声,一头雾水。这时一个太监急匆匆赶来报信:"太上皇复辟了"。朱祁钰淡淡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支持朱祁钰的大臣全部被治罪

朱祁镇以牙还牙,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当年支持朱祁钰当皇帝的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被以谋反罪砍头,其他臣子有的被关入大牢,有的被流放边疆。

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这些支持复辟的大臣皆默然不语,各怀心思,特别是石亨、张辄、许彬、徐有贞,还有太监曹吉祥等主谋,心里直打鼓,如果朱祁钰的病真的好了,会不会也来个夺权复辟,如果真那样,被砍头的会是谁呢?入大狱的是谁?被流放的又是谁呢?

一个月后,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君臣终于松了口气,但朱祁钰是怎么死的呢?

朱祁钰死因众说纷纭

正月时朱祁钰身体已经康复,为何一个月后会暴亡呢?《英宗实录》记载,朱祁钰身体虚弱,又被朱祁镇重新夺权,儿子也死了,心里郁闷,病情加重,不治而亡。

但也有朱祁钰是被杀死的记载。

明朝陆釴写的《病逸漫记》记载:“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明朝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也提到过:“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但勒死朱祁钰是谁下的命令,是明英宗,还是石亨,还是太监曹吉祥,没有确切记载。

  乾隆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弘历为景泰陵立碑题辞,题辞中说朱祁钰“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他认为朱祁钰是被杀死的。不过清朝人经常以黑明朝皇帝为娱乐,朱祁钰到底是怎么死的,成了千古迷团。


聋王异史


明英宗朱祁镇回来后,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里,而且不得大臣与其来往,南宫周围的树也被吹光了。朱祁镇毕竟做过十四年的皇帝,有不少旧部,于是他的旧部趁景宗朱祁钰病重,不能亲理朝政时,突然发动政变,拥立朱祁镇重登皇位。

朱祁镇复位后,便以太后诏废景帝为郕王,十几天后,景帝便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后还送了一个恶谥“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之。


职行人


明英宗确实对朱祁钰(郕王)这个弟弟极为不满,因为他夺了明英宗的皇位不算,还将他软禁在南宫,因此明英宗是巴不得这个弟弟早点病死,免得万一又来抢夺皇位。

所以正如题主所说,朱祁钰很有可能是被明英宗迫害致死。

原来,朱祁钰并不是太子,而且也不受先皇待见,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出皇宫生活。原以为自己此生无缘于皇位的朱祁钰,没想到在阴差阳错中得到了当皇帝的机会。

1449年,为了抗击瓦剌侵略者,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领50万明军北上御驾亲征,与瓦剌军决战。可是没想到明军全军覆没,而且朱祁镇也沦为了瓦剌的俘虏,史为“土木堡之变”。瓦剌人随即以朱祁镇的性命威胁大明,希望明朝妥协。

眼看着皇帝被捉去,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为了粉碎瓦剌人的要挟阴谋,以于谦为首的几位重大臣于是拥立朱祁镇为新帝 ,并尊被俘的明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即位后,改元景泰,史称明代宗景泰皇帝。明代宗励精图治,任用于谦等能臣,并且废掉原明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瓦剌首领也先看到要挟不了明朝,而且另立了一个新皇帝,对明朝进行了几次进攻也讨不到便宜,知道押着明英宗已无作用,于是将明英宗放回了明朝。

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来后,朱祁钰尝到了当皇帝的滋味,所以根本不想将皇位交给归来的哥哥,而且为了防止哥哥复辟,将他软禁在了南宫,禁止英宗与外界的联系。

1457年初,朱祁钰身患重病,加上听到儿子夭折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百官上朝甚至接连几天都看不到明代宗的影子。大臣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明英宗的心腹石亨等人趁此机会发动了政变,将被软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接回,重新登基复位,同时废掉了病床上的朱祁钰。

朱祁镇复位后,撤掉了明代宗掌权时候的于谦等官员,换上了效忠于自己的官员。尽管朱祁钰的病情日渐严重,朱祁镇还是禁止御医替他诊治,眼睁睁的看着弟弟病入膏肓。在朝堂上甚至假装提及朱祁钰的病情。复位后的第3天,更是在文武百官面前说:“弟弟的病情有所好转,已经能吃些粥食了。”重大臣心知肚明,只是沉默不语,所以,朱祁钰不久就死在了病塌上。




朱祁钰之死,众说纷纭,成了未解之谜,有说他是因为久病不愈而死的,也有说是被贴身太监用一条白绫勒死的。但从史料看,有两处朱祁钰被害的明确记载:

一是《病逸漫记》说

“景泰帝之崩,为宦官将安以帛勒死。”

明末著名学者查继佐在《罪罹录》也证实: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所谓“希旨”

意思就是迎合皇上的意旨。

第二种说法:病死

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帝的疾病“日渐沉重”,后不治而亡。到底是医治不好,还是不给医治?这就由后人去猜测了。

朱祁镇对朱祁钰的不满表现在,不但不承认弟弟的皇帝身份,而且捣毁了朱祁钰准备的皇陵,把朱祁钰死后以藩王的身份葬在了玉泉山上,因此朱祁钰也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但是,英宗死后,继位的儿子朱见深认为叔叔当年接回父亲功大于过,不应该被以藩王的规格安葬,于是恢复了景泰年号,还翻修了景泰陵,让朱祁钰能够以帝王的身份下葬。


说来说去,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都是因为皇权而引祸上身。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以后,听说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病愈能喝粥很高兴,不过是欲盖弥彰,为了掩盖自己要谋杀朱祁钰的真正目的。


朱祁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玄孙,明成祖朱棣的曾孙,他虽然是皇家出身,但却有一个非常冷寂的童年。

朱祁钰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时,喜欢上朱高煦府上的一个漂亮侍女吴氏,但因为吴氏是罪女之身,张太后不同意她入宫,所以只能养在宫外。

后来吴氏为朱瞻基生下朱祁钰,直到朱祁钰8岁,朱瞻基病逝。临终前,朱瞻基求自己的母亲张太后接纳吴氏和朱祁钰,张太后含泪答应,封朱祁钰为郕王。也就是说,朱祁钰在8岁之前,一直是明宣宗的私生子,得不到皇族承认。

相比朱祁钰,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就比较幸运,不仅是孙皇后生的嫡子,而且还继承了大统。

明英宗朱祁镇9岁登基,到了23岁这一年,蒙古瓦剌屡犯明朝,他听信大太监王振的挑唆,打算御驾亲征,结果发生“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成了俘虏。

瓦剌人乘胜攻打北京,因为明朝的精锐损失殆尽,北京城内只有10万老弱病残,无法抵御。

眼看明朝就要发生“靖康之耻”,此时,兵部侍郎于谦等人推荐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后,一方面任用于谦等主战派大臣,一方面坚固防守,调用南方的抗倭军星夜驰援,最终奇迹般的打败了瓦剌人,瓦剌人最终归还了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刚坐上皇位,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又回来了,为了避免哥哥朱祁镇抢班夺权,朱祁钰将朱祁镇封为太上皇,关在南宫之中,断绝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为了避免皇位旁落,朱祁钰废除了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但新太子朱见济不久却夭折了,导致大明朝皇太子之位空悬多年,国本动荡。

7年后,明代宗朱祁钰生病,以石亨徐有贞等为首的“投机派”大臣,把关在南宫中的太上皇朱祁镇接了出来。朱祁镇趁着弟弟病重,重新登上皇位。按照《明史》的说法,朱祁钰在明英宗复位不久就病死了。


朱祁镇认为弟弟朱祁钰不忠不悌,废除弟弟的帝位,以亲王之礼下葬,所以朱祁钰无缘葬入皇陵。

实际上,年仅30岁的朱祁钰是病死的吗,显然不是的,理由有二:

首先,明朝人杨瑄在《复辟录》上记载:

(朱祁镇)复宝位二三日间,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华殿。上喜见眉宇,呼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无预弟弟,小人坏之耳。”诸臣默然。

也就是说,朱祁镇复位之后的两三天后,他的弟弟朱祁钰的病逐转好,可以吃粥了。

其次,据查继佐在《罪惟录》中记载: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意思是朱祁钰已经病愈。但太监蒋安奉旨用布条将他勒死。此时朱祁镇已经称帝,朱祁钰为郕王,毫无疑问,太监蒋安是奉了朱祁镇的圣旨杀害朱祁钰。

所以说,朱祁钰是被暗杀的,朱祁钰也成了明朝唯一一位被暗杀而死的皇帝,而且是被亲哥哥朱祁镇派人杀死的。

而明英宗朱祁镇第二次登基后,一直说弟弟朱祁钰是病逝。在他的《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中,肯定不会写弟弟是被自己暗杀。所以当朝史家们也不敢记载。

总而言之,明代宗朱祁钰治理国家很有一套。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假以时日,未必不会出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明成祖朱棣时期的永乐盛世。

只不过,在关键时刻,朱祁钰对哥哥朱祁镇下手还是不够狠,以至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厚德载物49847


明朝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带兵出征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登基之后对朱祁镇也算恭敬,尊称朱祁镇为太上皇。另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被俘的英宗竟然被放了回来,英】宗这一回来自己的皇位可就不稳了,毕竟是英宗被俘自己才能登基的。于是,朱祁钰做了件事,欢迎英宗回朝并安排在南内居住,又派了靖远伯王骥看护,说是看护其实上就是监视将明英宗软禁起来。



明英宗的待遇并不好,每月开销还需皇后做些织补之活来补贴,并且更不能与外界的人联系,这还不算什么,朱祁镇竟然连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也给废了,可以说最无情是帝王家了。



景泰八年朱祁钰得了重病,让石亨代替自己举行祭天仪式,石亨领命之后与英宗朱祁镇联系。朱祁镇在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帮助下于正月十七日重登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而景泰皇帝则在二月初一被废为郕王,还居西内。因为朱祁镇复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复位,可是,却没有废掉朱祁钰,准确的说是忘了。这样的话,朝廷里有了俩皇帝,于是第二个月才下旨废了景泰帝。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英宗听到病重的弟弟竟然能吃粥了,还十分的高兴。但不久朱祁钰就死了,明朝史书上只提了薨。但另一说法是英宗派太监用布给勒死的,这个说法在当时就比较令人信服,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心照不宣罢了。这种说法还有一件佐证,当时朱祁钰想要换太子时,皇后汪氏反对竟然被朱祁钰废掉,然而当朱祁钰死后,英宗这位一向不赞成殉葬的人,不仅不对汪氏心存感激,竟要她殉葬,这件事在皇后皇太后的一致反对下才被迫放弃。从这可以看出,英宗对保护自己儿子的人尚且如此,何况囚禁他七年的朱祁钰呢?

  自古最无情是帝王家,我想大家应该知道郕王暴毙之后的缘由了吧。


_veve


古今中外,皇室的手足相残不绝于史。明英宗与明代宗虽是兄弟,不过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友商,当面和气,暗地里却相互算计。

明英宗朱祁镇是正牌皇帝,原本只用待在京城就行,但他经不起太监的煽动,亲自跑去战场前线,结果酿成“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天子也被拐到大草原。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按常规惯例,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位,但太子年幼,于国不利。于谦为了延续大明江山,力排众议,奏请太后,将朱祁钰扶上皇位。朱祁钰登上皇位后,重用于谦,并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得以转危为安。

蒙古俘获了明英宗,原以为奇货可居,可以向明朝索取利益。不曾想到,明朝坚持抗战,导致蒙古除了最开始索取一点甜头,后面再无好处,明英宗对于他们也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由于明朝与蒙古持续的战争状态,原来的双边贸易也不复存在,这就让经济上依赖内地的蒙古部落损失不小。蒙古首领也先逐渐意识到,继续与明朝争斗下去,弊大于利,于是便萌生将明英宗送回的想法。

明英宗毕竟曾是大明的皇帝,对于他被俘,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觉得是奇耻大辱,希望他能尽快回归。但是,此时的皇帝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因为明英宗对天下臣民依旧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旦回来,朱祁钰自己的合法性就存疑,因此,在他内心深处,倒希望明英宗像宋朝的徽、钦二帝,永远回不来。

景泰元年,经过几次磋商,明英宗还是回到大明,不过没有往日的风光,连礼仪都一减再减。朱祁钰在东安门内迎接明英宗,他行拜见礼,明英宗答拜,两人还握着手,哭泣着,相互推让良久。很明显,这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表演秀,一切都是逢场作戏。

仪式完毕,朱祁钰将明英宗送入南宫,厚重的宫门关闭,此后整整七年,明英宗再也没有跨出宫门半步。对于这位兄长,朱祁钰极为冷漠,为了避免出现复辟而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

景泰七年底,朱祁钰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连元旦贺礼也无法参加。石亨等大臣知道消息后,觉得朱祁钰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们联合一些明英宗旧臣,在景泰八年初发动“夺门之变”。病榻上的朱祁钰,自知行将就木,听说兄长复位,倒还有些释然,毕竟皇位没有落入他人之手。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颁布复位诏书于天下,宣布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受够了软禁的明英宗,在诏书中大骂朱祁钰,否定他的一切;接着,又以太后的名义发布制谕,宣布废“景泰僭子仍为郕王。”

从皇位跌落下来的朱祁钰,被迁移到西内居住,生母吴太后复号宣庙贤妃,废后汪氏仍为郕王妃。

朱祁钰迁到西内,病情曾一度好转,但不久又恶化,很快便一命呜呼,享年二十九岁。当时就有传说,朱祁钰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勒死的,至于蒋安是奉明英宗的密令,还是投英宗所好,就不得而知。不管朱祁钰具体死因是什么,明英宗都摆脱不了最大嫌疑人的身份,因为:

一、两个人为了皇位,没少算计对方。朱祁钰上位后,不仅软禁朱祁镇,甚至连朱祁镇所立太子朱见深也废除。这种为了皇位的私心,昭然若揭。

同理,朱祁镇东山再起后,一方面为了报仇,另一方面为了坐稳皇位,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好到哪去。人不狠,坐不稳,万一朱祁钰病情好转,再来个反“夺门之变”,明英宗就彻底完了。

二、朱祁钰去世,明英宗是最大获益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神器只能定于一樽。只有朱祁钰去世,他的影响力才会彻底消失,那些望风梯荣的大臣才会彻底屈服于明英宗。

从明英宗赐给朱祁钰的谥号“戾”来看,他对朱祁钰可谓恨之入骨。按照谥法,“不悔前过曰戾”,“戾”字又有乖张、罪恶、暴行的含义。死了都如此恨,活着岂不要“寝其皮,食其肉”?

秋媚说:朱祁钰有没有私心?肯定有,毕竟想当皇帝是人之常情,但他功劳是主要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大明王朝,安定了天下人心。朱见深继位后,为朱祁钰平反,并认可他往日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