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吗?

苏枫樱


100%能,我有次去东京旅游,去了一家商场,因为是自由行,自己去的银座,那里很多商铺还没有中国翻译,我想买一块手表,就无法交流了。喔英语水平一般,去过日本的也知道,日本人英语更一般,最后服务员就找来了纸笔,我们写,她写的字一半繁体字一半假名,但是我大概能猜对意思,全球保修啊,如何使用啊等等都能看懂,我写的简体字,她也能看懂,我估计她和我情况差不多,看懂一部分,另一部分靠猜,但是至少证明了,她的确能看懂简体字,只要你写的不是狂草书,她们肯定懂。

最后说一句,其实对于想出国旅游,去日本的小伙伴,真的可以自由行,日本是发达国家,不会有东南亚那种素质很低的人,故意装作听不懂然后坑你的人,去日本无法交流就写,我自己出门,看路标,进地铁看站名完全没有问题,看地图也能看得懂


还不让我起名了


去年有一家日本的供应商几位技术人员在我们公司常驻了一段时间,他们中文说得还行。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然后顺便聊两句。

有一次我问他们:“日本报纸里的文章,我们看个标题大致能猜出文章的主题,日本报纸里用的汉字还是蛮多的,如果把一张中文的报纸拿给一个普通日本人看,是否能看懂?”

然后日本朋友给我的回答是“比较困难,尤其是年纪比较轻的日本人大多是看不懂的。”他解释说(大致意思):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看着漫画长大的,不如年纪稍长的日本人受过良好的国语课程教育,汉字功底比较薄弱,更不要说大陆的汉字都是被简化过。虽然日本的汉字也有些经过了简化,但这完全是两套简化体系,大陆汉字的简化程度要远远超出了日本汉字。因此日本人看简化汉字就跟不懂日语的中国人看日文片假名一样,基本无法理解。

而且就算能根据字形认出文章中的某些汉字甚至词语,但是汉字中很多词汇的意思其实跟日语中还是有差别的,这样就更加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中“差别”这个词在中文里的意思是“歧视”,再比如日语中“手紙”在中文中的意思是“信”,等等这类的。

但是也不排除在日本有极少一部分拥有扎实国语和汉字功底的人的确是能够看懂中文文章的大致意思的,不过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日本人他们是读不懂中文尤其是大陆简体中文的。


熊猫爱飞行


我觉得,中国人和日本笔谈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日本人可以大致读懂中文。我就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我到日本之前,在国内学过几天日语,仅仅是学完了“标日”初级的上下册,单词量少得可怜,大概也就是七、八百的单词量。

而我在刚到日本的第一份工作是送报纸,送报等电梯的间隙,会大概浏览一下报纸上的内容。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当时我的日语水平还根本不过关,但报纸上的很多内容却基本能看懂,特别是一些新闻的大标题,能知道新闻事件的大概。同时,我还发现,日本报纸上的很多词,就是汉语词汇。当时很是感慨,日本真的是从中国学去了很多文字词汇,真的是同文共种啊!然而,随着对日语学习的深入,以及视野的逐步开拓,发现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并不是中国原来固有的,而是从日文当中学过来的。

这就要追溯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提出了脱亚入欧的国策,全面向西方学习,就像当年的遣唐使一样,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赴欧洲国家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这些留学生回到日本以后,将在国外获取的资料翻译成日文。然而,日本也是汉字国家,虽然一些词汇可以用假名的音译来代替,但汉字作为表意的文字符号,有些内容如果仅用外来音译的话,明显不如翻译成表意的汉字更为通俗易懂。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新汉字词汇。比如说,医学、哲学、经济、政治等等,这些词汇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找不到的,即使能找到意思也是大相径庭。

而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很多有识之士赴日求学,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为向日本学习,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像孙中山、鲁迅、郭沫若、蒋介石等人,他们都曾经留学过日本,同时,他们也带回了大量的、中国人不曾见过的日语词汇,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是陈望道从日文版翻译过来的。这在中日交流史上被称作“文化反哺”。

一直到今天,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还在不间断地进行着。但有些词的意思到了中国以后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暴走族”,在日语中主要是指飞车党,而汉语的暴走却是急速快走的一种新生运动。再比如,“写真”,在日语中就是照片的意思,而汉语中的写真多多少少有些另类照片的意思。还有一些直接音译过来的网络语言,比如卡哇依(可爱)、纳尼(什么)等等。

有人说,现代汉语中的80%的词汇都来自于日语,没日语就没有现代汉语。有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个数据实在是太夸张了。无论怎样,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从秦朝的徐福东渡,直到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在持续着。


综合文摘


我不懂日语,但我知道汉语根于象形文字,然后升级为意会,音会(如通假)。可很多地方语言,如广东就有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这些语系,本身就是口传心授,不立文字的,都得译成汉字进行写作才能完善。

我是潮汕人,只会讲潮汕话,小时候不会讲普通话,不识汉字。遇到小学作文时就惨了,什么大驳,牛条,金厝辫银亲正(一声),薛吥刹篮(三声),腊例脚,噫歪(四声)的,找不到文字,哦!。就是免强找到音会字,写成段子就连鬼也看不懂。所以,考语文一直0分。

所以,日文肯定是中国部落语言,整个部落全迁过去,虽源于象形,但更多的还得靠意会与音会。不过它的良心还是大大的有,基本九成以上文字能共通,要是不慎是潮汕语音字,一定得让读者大呼:“天既生愉,何必生亮”,看得人吐血而忘!。


zhan村头腾腾


以我接触的大多数日本人来看,大叔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中国人大致能看懂日文的汉字,但是日本人绝对看不懂汉字!

日本人用汉字只不过是借来缩短一下他们的假名,只是借了个外形和部分古代原始含义充其量能说是借“词”,不是借“语言”中文和日文是两种语系,中文孤立语,一个句子之中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靠前后顺序和平时使用经验来决定。

打个比方:我吃饭

这个句子里,我 是 主语,吃是谓语或者说动词,饭是宾语。完全根据前后顺序来决定 我在吃之前,所以我是主语,饭在吃之后,所以饭是宾语

日语是粘着语,一个句子里的元素和元素之间靠专门的助词(格助词)来确定之间的关系

日语写我吃饭是 私はご饭を食べる

私=我,后面跟的は就是助词,这个助词的意思是告诉你,它前面的部分(私)是整个句子的主语

ご饭=饭,后面跟的を也是助词,意思是告诉你它前面的部分是整个句子的宾语动词食べる吃放在最后

这是日语的表达方式。所以以日本人的角度,中文那种一个助词都没有的语言,他们根本不明白句子里哪个是主语,那个是宾语,哪个是谓语。即使有些词能看懂,意思也是不明白的。

至于你能靠汉字猜出个别简单日文句子,也只是靠“脑补YY”。简单句子还可以,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完蛋


以上几点希望能帮到你。萌太大叔爱每一个爱学习的人~

老孙来也


简单回答一下。

相对于中国人能看懂大部分的日文中的汉字。

日本人阅读中文的能力肯定是远远低于中国人的。

首先 日本汉字使用的是繁体字,中文则使用简体字。

中国人虽然使用简体字,但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繁体字,自然对繁体字还是认识的,但日本人则不同,相对把一些繁体字对应到简体字的能力会弱很多。

其次 日本人的汉字水平并不高。

其实日本年轻人的汉字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大学以上学历,汉字水平相对好一些,但可能这个汉字水平和中国留学生相比,都是弱的。

所以自然想要读懂中文会比较困难。

最后 语法问题

日文,如果是大面积出现汉字,基于本身语法的原因,介词或者动词句尾都会是假名,这些假名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但却也能起到隔开名词、形容词、动词等的作用。这一语法结构是对理解有一定帮助的(除非是否定的意思)

但中文不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都是连在一起的,句式结构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会大大增加阅读的难度。所以外国人在学中文的前期都是需要通过空格对词进行分格,加助理解的。

所以综上所述,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在不懂中文的前提下,可以理解部分中文的意思,但我个人的分析和理解是,这种理解程度,肯定是要低于一个不懂日语的中国人理解日语的程度的。


相泽日本移民


日本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理解中文的能力也不同。

大体上,高中毕业时,需要掌握2000出头的汉字,这在“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属于2级(1级最高),这样一来,认识一些中文字,多少可以蒙一下。

另外,高中教学过程中,还会教大家以日本的方式来读文言文。要进大学的时候,无论文科生理科生,都必须考汉文阅读。下图是2015年东大入学试验真题:

文章出自《阅微草堂笔记》,难度比我国高考差不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汉字旁边还有一些符号,日本人叫训点,目的是帮助阅读者用日语来理解。这些符号又分为两种,一种标记语序的(日语叫“返り点”),另一种是补充用日语理解必要的语法部分。比如我们读“一客来谒”,马上就理解了。日本人的理解方式是 “一客の来り謁し”,就是日语了。

下图简单地说明了这种阅读方法:先依靠“返り点”,把“我向京都”转换为日语语序,“我 京都 向”,然后加上日语的语法助词:我 [-wa标记主语] 京都 [-ni标记目标] 向 [-kau 标记动词时态]。到了这里,日本人就都能理解了。

也就是说,在有这些训点的帮助,日本的高中毕业生都应该具有相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一定经验以后,即使没有训点的帮助,学生也应该能自己加上训点。我们看日本电视节目,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法学、医学的学生,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给文言文加上训点,并翻译出来。

当然,如果高中不好好学习,汉文训读没有掌握好,这样的日本人要理解汉文就比较困难了——就像很多中国人中学时英语不知道在学什么……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野武將


作为一个专业日语系的学僧,我想说以前稍微古老一点的日语,中国人是可以看懂的,但是现在当下潮流的日语,中国人越来越难看懂了。同理,汉语对日本人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众所周知,日语的汉字都是借用的中国字,现在日语里也有大量的汉字,每年日本都会统计汉字字数,每年其实是在递减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日本人现在越来也喜欢实用片假名,比如说我爱你,日本年轻人已经不怎么说“爱してる(a i shi te lu)”而是开始说“アイ ラブ ユー(I love you),这是根据英语的音译来进行造词的方法。这个如果没有学过日语的人肯定就是不认识的。

日语五十音图

而且,日语里面有很多假名,这些假名很多事表示否定的。比如“ない”这个词是接续在一句话的后面表示否定,如果你不知道日语,就会把一句话的意思完全弄反。也许你会说,那记住这些符号不就完了么。哪有那么简单。

除了这个表否定之外,还有很多词是表示否定的,比如“ません”,是接续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否定。当初清朝末年的时候,梁启超为了让中国人尽快的看懂日本的书籍,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发明了汉文和读法,就是整理了一套原则,让你知道那些词语在日语里是表示什么意思。但梁启超并没有搞清楚否定的用法,翻译了很多东西最后都风马牛。

日本人是否能看到汉语呢?显然也不怎么能看懂。因为中国字很多日语里面是没有用的,而且日语的系统和汉语系统也不一样,日语是粘连语,一句话有各种助词,但汉字完全没有,一句话里哪些是一个词怎么分开完全是靠经验的,日本人可能能认识一个个词,但是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就很困难了。


兮兮说事儿


即使是毫无日语基础的人,有的时候在看日语文章时,也会猜出个大概,原因是里面有大量的汉字。这个汉字都是和繁体汉字更为相近,不过也有很多汉字的写法和我们的繁体字也有所差异。现在我们的日常使用的文字都是简体中文,但是很多人对于繁体字还是有一定的辨识度的,但是日本人反过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在以前如果给他们给一篇全是繁体字的文章,也许还能大概理解出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的话,我们使用的简体字对他他们很陌生,而且很多的汉字在意义上也会有所差异,像手紙(てがみ),在日语中是“信”的意思,和我们的手纸差距还是有些大的。二,对汉字的理解程度也是要分人的。

这个是日本初中生写的作文,绝大部分都为假名

这个是高中时期的作文,汉字和之前相比有的很大的增加

这个是大学的论文,汉字已经占了很大的数量,可以看为是很多中国人可以猜出大概内容的文章了。

所以也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能看懂很多汉字,还是和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不得不说,汉字的数量还是给了中国学生很多福利的,例如J TEST的时候,写阅读时文章大部分都是汉字,所以即使有的时候单凭看汉字,对于文章的了解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我们学习日语的最大优势之一吧。


千之叶日语日本留学


应该没有中国人看日文那么轻松,

①语法:在不会日文的情况下,我们看日文,主要靠上面的汉字来猜意思,而日文大致还沿袭古汉语的语法,然而,多数中国人是学过文言文的,尤其是会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同样对古汉语有一定保留,许多词语或语法都惊人的相似,甚至发音都一模一样,所以很多国人看日语压力不大。相反,我们的语法经过多少年的变更,及民族的融合,语法已经面目全非,单说建国数十年,别说日本人,连台湾人都未必能全懂。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学的英语课里一个梗:英国人知道“fall”,美国人不知“autumn”。

②简体:日文也有简体字,而且历史应该比我们早,但简化的规律跟我们完全不同,简化的规律比我们还保守一些,我们抓它的规律相对比较容易,但我们的简化运动就比较大胆,比如“龙”字,我们简繁二体相差甚大,而我们经常嘲笑日文的简体看起来很像“龟”字,但仔细观察,他们还是保留了开头的“立”字,多少能显示出他们的简化还是有章可循。而汉字简化,不乏多个繁体字被简化成同一个字,如“干”,“干活”、“干燥”、“树干”,三个“干”对应的繁体字是不一样的,再如“发”,你去某些理发店看到的繁体字,和麻将牌的青发完全是两码事,港台同胞看了都郁闷,能保证日本人看了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