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领导凭啥看我不顺眼


公元前203年11月,韩信平定齐国。至此,天下大半已归刘邦。

韩大将军正式向领导递交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请任命我为代理齐王。

理由很正当:齐国反复无常,且紧邻楚国,我代理齐王,可以更好地巩固胜利成果。

(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王以镇之。)

刘邦气炸了,破口大骂:老子天天被项羽各种虐,你不赶快来救驾,还他娘的提条件要待遇,想自立为王!

(汉王发书,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因为韩信的机要秘书也在现场,张良、陈平赶紧踩刘邦的脚,低声说:小心激起兵变。

刘邦不愧是刘邦,反应超级快,张口继续骂:你他娘的也是个天下无敌的纯爷们儿,能不能有点出息?要当,就当真正的王。代理个毛?

两个月后,刘邦派张良为特使,携带印信,亲赴齐国,册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画像

包括刘邦在内的汉国高层,对韩信已经失去了信任,开始猜疑、防备。

这不是简单的功高震主问题,和韩信的人品、情商有关。

因为,韩信灭齐得罪了刘邦和汉国文官集团。

刘邦此前制定的灭齐计划是双管齐下:

韩信攻齐;

郦食其说齐。

韩信整合部队,从山西出发,进攻齐国;郦食其带着小跟班,从河南出发,游说齐王。

本来是个双保险,结果让韩信搞成了自相残杀。

韩信大军出发后,还没进山东呢,消息传来:郦大爷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俩人天天在临淄(今山东淄博)痛饮庆功酒,就差敲定细节后签字盖章了。

韩信很不爽:老子千军万马、浴血奋战这么多年,你郦食其动动嘴皮子、喝喝花酒,就把功劳抢走了?!

(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再加上身边人的煽风点火,韩信决定:继续进攻!不能便宜郦食其这孙子。

郦食其惨了。齐王勃然大怒,认为被他骗了,所以杀了他。

临刑前,齐王说:你能让韩信退兵,我就饶你不死。郦大爷说:老子问心无愧,别扯淡了(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郦大爷一世英雄,就这么被自己人坑死了。

齐国重新与汉军开战,并向楚国求援。

韩信大破齐楚联军,平定齐国,再立新功。其实,他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最致命的,不是不听指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很常见。刘邦作为一代雄主,不会太介意。

刘邦最介意的,是韩信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刘邦利益)之上,并且不择手段,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刘邦利益):

外交部长郦食其被害;额外进行了一场战争;荥阳正面战场压力更大。

此外,韩信彻底得罪了汉国文官集团。

文武争功本就是个超级敏感的话题。就连沛县帮的老兄弟萧何(文官)与曹参(武将),都因此而渐行渐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刘邦当皇帝后论功行赏,方案讨论了一年多都没确定,就是因为文武争功(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刘邦提议,以萧何为首功。武官集团全体反对,认为萧何只不过耍耍笔杆子、管管后勤,哪比得上曹参血战疆场、攻城略地。最后,刘邦亲自拍板:萧何首功。大家才勉强同意。

韩信平齐,是刘邦集团内部第一次文武争功的公开化,而且后果惨重,以郦食其的惨死(被烹)告终。

韩信这是公然把刀架在了汉国所有文官的脖子上。张良、陈平等文官集团领头羊,能放过他吗?

尤其是陈平,这位阴谋大师、据说还是刘邦的“戴笠”,后来在铲除韩信的事情上,积极性高、作为大(回头细讲)。

再加上韩信情商低,自己作死。

当时,不管刘邦阵营,还是项羽阵营,有一个共识:韩信支持谁,谁得天下;韩信自立,天下三分。

妥妥的功高震主。

如果换了老狐狸王翦,就该要钱要地,闹着提前退休了。(详见《战神王翦:安全退休才是最大的胜利》)

韩信呢,既不知道低调、避嫌,也不愿自谋出路,竟然主动跑官要官。

这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何况,张良、陈平趁机给他上眼药,对刘邦说:咱们现在是弱势群体,也管不住韩信呀。批准他当齐王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得罪了领导,得罪了领导身边的人,还各种花式作死(回头细讲),韩信的下场,钢铁直男项羽都能看出来。

韩信荣升齐王后,项羽派人去勾搭韩信,理由有二:

我还活着,所以你还活着。我死了,你肯定死。咱俩是老同事、老交情了,一起干,三分天下吧。

韩信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汉王有知遇之恩,我绝不当叛徒;我功勋卓著,他绝不会害我。

好吧,你灭一下项羽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