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巧治蛇毒,还使文化遗产重焕光芒,却自称是个爱“管闲事”的老人

他,是深甽镇长洋村

一位爱“管闲事”的八旬老人。

对周边老百姓,

他自学医理,40多年坚持山上采药,

义务救助1000多名蛇毒病人;

对村庄文化遗产,

他自掏腰包,召集演出者,

使长洋村的《十番锣鼓》再现光芒。

这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郭正钊。

85岁高龄的他,身体依旧硬朗。

认真算起来,郭正钊已经管了40多年的“闲事”。

医学世家出身的郭老,

虽没进行过系统的医理学习,

自小对医书却甚是喜爱,

在上山砍柴的间隙,也总会采些草药研究。

经过长期揣摩,他对医理有了深刻的见解。

1974年的一天,

郭老与村民郭照富一起上山砍柴,

郭照富一不留神被竹叶青蛇咬伤倒地。

郭老立即让郭照富服下他随身携带的自制药粉,

并立即将他带下山。

经过三天的抢救,

郭照富捡回了一条命。

从此,郭老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治蛇毒生涯。

至今,郭正钊共救助过1000余位蛇毒病人,

最多的时候,一年就救了50余人,

并且从来没收过病人一分钱。

他笑着说:“我救人不是图钱。”

为了节省费用,

郭老八十多岁高龄依然坚持自己上山采药。

在我们眼里稀松平常的植物,

在他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中药材。

对于自己实在无法去采的高山药材,则由他小儿子代劳。

尽管如此,每年郭老还是得贴五六千元钱用来购买药物,

以保证每个被蛇咬伤的人都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走进郭老家中,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药材

都被整整齐齐地收拾在箱子里。

郭正钊说,

对于那些想来学医的人,

他也尽心尽力地教学,并且送给他们医书,

希望更多的人能掌握这门本领,

这样万一有人被蛇咬伤,就更方便救治了。

不仅救人,

郭老还使长洋村的《十番锣鼓》再现光芒。

《十番锣鼓》是宁海唯一的平调剧团耍牙剧目开场剧的前奏曲,

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催人奋进、蔚为壮观。

它由深甽镇长洋村郭再初先生创始于明末清初,

一度名扬全县和省市,

参加省市县各级汇演并获过大奖。

但由于各种原因,《十番锣鼓》停演了。

身为《十番锣鼓》演奏者之一的郭老,

实在不忍文化遗产在自己手中湮灭。

2011年5月,郭老联合长洋村全体老干部,

筹集资金,购置乐器、演出服装,聘请老师,召集演出者。

每周三日,风雨无阻地排练。

经过连日排练,《十番锣鼓》又再度与观众见面,

参加2011年县老龄委的汇报演出时,

受到了广泛好评。

郭老希望《十番锣鼓》能重新走出宁海,

走向更大的舞台!

“郭老是一位优秀的老年协会会长,

他做的好事数不胜数。”

简短的一句话,

却道出了乡亲们对郭老的赞美。

而郭老总是笑言:

“其实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老人。”

供稿:深甽镇 童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