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10多万军队占领了越南,为何会激怒美国呢?

鹤游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对于东南亚,一直是虎视眈眈的。

1940年5月,德国闪电击败法国,6月16日法国投降,建立了维希政府。

德国人允许维希政府保持海外殖民地。

法国投降以后,法国海外殖民地一片混乱。

日本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我国购买的大量军火物资,都先海运到越南海防港口,再通过滇越铁路运到云南。

日本一次为借口,强迫法国政府中断物资运输。

维希政府当时已经顾不上东南亚,只得表示同意。

然而当时日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封锁中国的军购,还希望直接染指东南亚。

所以,日本向维希政府提出蛮横要求,直接派兵进入河内进行坚决。

当时维希政府在越南兵力稀少,在河内的法军只有2万人,其中法国白人官兵只有6000多人。

海军方面,法军只有巡洋舰1艘,炮舰5艘,完全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

越南的法国空军:有轰炸机20架、侦察机60、战斗机30、水上侦察机20架,共约130架。日军战机数量,是法军十倍。

实际上,法军无力阻挡日军进入越南。

1940年6月20日,法国维希政府驻日大使安里代表政府,同意日本的军事监视团进驻河内。

然而日本人在外交方面,从来都是得寸进尺。

见法国人服软,日本人有提出必须进驻5000人驻守越南北部。

法国方面表示监督不需要这么多军队,不同意。

而日本人并不在同法国总督卡道尔会谈。

广西省南宁市久纳诚一中将第22军所属中村明人中将的第5师团和台湾旅团,已经准备方面,准备从镇南关进入越南。

饭田祥二郎中将的近卫师团派出第1近卫旅团,准备经海上在越南的海防港登陆和进驻。

日军准备完毕以后,不等待法国人服软,直接攻入越南。

9月23日,日军第5师团首先从镇南关杀入越南北部。

法军虽张皇失措,但仍然做出一些抵抗。

9月25日日军攻陷越北谅山,法军已经损失了500多人。

9月26日,日军攻陷海防。

随后,更多的越军源源不断进入越南。

日本入侵越南,大大震惊了美国。

美国早就知道,日本海军一直奉行南进政策,也就是击溃英美法,夺取东南亚和太平洋。

日本侵略越南,意味着日本已经开始实行南进计划,美国受到了直接的威胁。

由此,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放弃了对日中立的立场。

日军占领越南海防之后,美国立即在1940年9月26日宣布,从10月16日开始停止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英国也随之宣布于10月18日恢复缅甸铁路至我国云南的交通。

1940年7月20日,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陆军部长史汀生试图说服政府对日进行全面石油禁运。

这个政策1年后得以实施。

1941年7月28日,当日本占领战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美国说服荷兰东印度公司暂停向横滨和长崎运送石油。

日本的石油依靠进口,立即出现了严重的军队生存问题。

日本只有两个选择,第一认怂,从中国和东南亚撤军;第二孤注一掷,冒险和美国决战。

傻鸟日本选择了后者。


萨沙


方圆论坛在线

事实上二战时期日军入侵越南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越南在二战时期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被德国占领后,法国建立了维希法国政权。而当时越南的殖民地又归属于维希法国政权所管理。当时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了僵持的阶段。日本为了可以快速的扩大在中国战场上的主动权。所以日本就想要占领越南。切断越南河内通往云南的铁路线。因为当时美国希望中国可以拖住日本侵略者的扩张速度。所以美国通过海路运输物资补给到越南。然后再从越南以铁路运输方式送到中国云南境内。为了斩断中国获取美国援助的线路。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占领了广西南部的龙州,另一方面又从龙州开始起飞轰炸铁路。但效果都不理想。所以日本才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占领越南。

刚开始日本并没有想着物理入侵越南,毕竟法国投降了德国按理说也算是轴心国的盟友了。日本要求维希法国关闭滇越铁路,并且允许日军进驻越南北部。在日本人的威胁和德国人的压迫下,维希法国同意日本两万五千军队进驻越南。但双方签订协议沟通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了。日本也耐不住性子,所以直接不管不顾直接入侵了越南。越南的法国殖民军队被日军打的落花流水。在不久后,由于德国的强势介入,维希法国被迫将越南,柬埔寨,老挝划为法国和日本的共同防卫区,从这个时候起日本人才真正算是占领了越南。

当然了,日本人入侵越南斩断美国援助中国物资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需要东南亚的能源物资来供应持续发动的战争。而越南就是日本进攻东南亚的突破口。由于二战以来日本的大部分钢铁,石油,橡胶都是由美国所供应。日本人也不愿意受制于美国,毕竟他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那么融洽。所以日本就想要开辟新的能源物资来源地。而日本人此举也彻底的激怒了美国人。

美国人之所以支持日本发动战争给日本提供能源物资,目的就是要日本和苏联死磕。但日本不但不和苏联死磕。反而南下东南亚和美国抢夺东南亚的利益。这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一方面美国人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美国也怕日本真正的占领了东南亚之后会脱离美国的掌控。日本也属于太平洋地区国家。一旦日本真正强大并且脱离了美国的控制后,对于美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美国在得知日本南下战争越南之后立刻对日本实行了制裁,并且封锁了日本的海域断绝了能源物资供给等。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激怒了日本,美日两国才正式开战。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1941年7月25日,美国突然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全部资产,总额大约1.31亿美元,几天后又追加制裁,再宣布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日美关系一下子跌入冰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 开始,十年间美国一直对日本采取“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为什么一下子就想通了呢?无它,因为日本军队前一天开进了法属越南。



(时任美国国务卿史汀生)

大约十年前,张学良不战而放弃东三省的时候,他与国民政府一起都在指望西方列强的所谓“干涉和仲裁”,蒋介石也曾经请美国出面主持公道,1931年10月8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公开答复说:“我们不想去探究谁是谁非,我们保持不偏不倚”。而实际上,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正被经济危机搞的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关注万里之外的东北,更不想得罪非常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他甚至认为,公开指责或者制裁日本是危险的,否则就是“给老虎扎针”一般的刺激日本。

同时,美英等西方列强也包藏祸心,暗中希望日军侵略东北后,会进一步图谋进攻苏联,这个西方因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而最为仇视的苏维埃国家,是他们试图搞垮而没有成功的对手,“祸水北引”正是他们潜意识中的渴望,因此什么“国联调查团”通通归于形式。不仅如此,到1932年底之前,美国人还卖给了日本1.8亿美元的军火。

换句话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为了赚钱,不惜间接的支持日本武装侵略中国。

(日军侵入越南)

苏联其实识破了这一层,所以也宣布保持了所谓中立,本来作贼心虚的日本政府发现世界各大强国一律“装死”,自此大为安心,开始放胆全部占领东北三省,美国虽然对此表示了“异议”(注意不是抗议),但仅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战火也烧到了美英重大利益所在的上海,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投入重兵坚持,部分因素也是希望引起西方干予,然而美国的表现让国民政府大为失望。8月18日,英国曾提议将上海划为“中立区”,由美、英、法三国共管,结果唯独美国拒绝了,已经上台的罗斯福对记者说:“制裁”是个可怕的字眼,言外之意,美国甚至不会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



(罗斯福对日宣战)

事实也如此,从1937年到1940年,美国出口到日本的物资总价值高达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价值超过7亿美元,占总额的71%,日本鬼子维持战争一半以上的原料,从牛肉罐头到钢铁石油,都是从美国获得的。美国一船船的生铁废铁运往东洋三岛,在那里制造成枪炮子弹,再用来屠杀中国军民。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已经不仅仅是什么“绥靖政策”,而是在纵容日本,甚至成为日本侵略的帮凶!

从1941年6月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开始,日本军部一直纠结于南进或者北上的战略选择,7月24日,侵入我国广西的日军第5师团直接接到东条英机的命令,以一部兵力武装“进入”越南,这意味着日本确定了“南进”的国策,也标志着美国政府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小日本如此的“不懂事”,美国人很生气,于是迅速行动并给予激烈的反应。



(宋美龄赴美求援)

然而,被美国骄惯了十年的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停不下来了,面对被激怒了的美国和卡脖子般强硬的制裁,其结果是在12月7日挑起太平洋战争。

血的代价让美国人非常“事后诸葛亮”,1947年,那个前国务卿史汀生尴尬地承认:美国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珍珠港事件,而罗斯福后来的反思是:“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把老虎驯成小猫”。那么问题来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度度狼gg


二战爆发之前,美、英、法三国都奉行绥靖政策。只要轴心国不侵犯自己的利益,其他国家的利益都可以出卖。在欧洲,英法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德国,以换取所谓的和平;在亚洲,英美把中国出卖给了日本,也企图换取所谓的和平。不过当德国打败了法国之后,这个失败的绥靖政策也就自然而然的宣告破产了。

法国投降之前,德国已和日本结盟,当时美国非常担心日本会侵略东南亚,伤害到自己在菲律宾的利益(英国也一样)。因此,美国对日本划了一条红线:你在中国如何的折腾,蹂躏祸害中国人,我都会不管,但你只要敢入侵东南亚,我就要制裁你。



对于美国的这道红线,日本是清楚的。因为日本在中国战场的资源消耗,如石油、钢铁等资源,都要从美国进口。如果美国掐断了资源出口,日本将会无法继续侵华战争。可是日本最终还是触犯了美国的底线,把魔爪伸向了法属越南殖民地。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不过很多媚外的中国人不愿意相信。

因为,日本入侵东南亚之前,日军在中国战场干的净是赔本的买卖。侵略中国不仅没让日本得利,反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

当初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抢夺资源和缓解国内压力。但是打了四年半,日军始终吞并不了整个中国。一方面,苏联在北方牵制了日军的一部分兵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的抵抗意志也很顽强,坚决不投降。这就让日本很难堪了。

并且更让日本高层头疼的是,中国没有日军所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而像煤炭和粮食这类物资,朝鲜和东四省也有,根本不需要从关内掠夺。日军侵华的开销和日军从中国关内掠夺的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这就好比前些年,美军打塔利班。一枚报价百万美元的导弹,炸在一顶仅值十美元的破烂帐篷上。从经济角度来说,美国就算打赢了塔利班,最后也是血亏。(事实也证明美国在阿富汗亏惨了)

如果继续打,就要砸更多的人钱进去。可是日本没钱了,打不下去。假设日军一年的军费是一百亿,从中国的关内只能搜刮出五十亿。相当于每年在中国战场倒亏五十亿,这谁能受得了?



面对这种越打越穷的局面,日本从中国战场抽身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日本具体要怎么从中国抽身呢?当时有两个选择:

选择一:及时止损,就像后来尼克松果断撤出南越一样,放弃中国关内的占领区,退回到东四省。

选择二:继续扩大战争,选择与苏联或者英美开战。直接去抢英美控制的东南亚,缓解燃眉之急。

如果现在就此休战,停止侵华战争,倒是可以及时止损,保存实力。并且,英美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因为日本吞并朝鲜和中国东四省,正好与苏联接壤,可以作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天然屏障。而对于日本来说,这三个地区加在一起,要人口有人口,要资源有资源,要粮食有粮食,要什么有什么。然后再通过对中国军阀的扶持和控制,让中国人自己打内战,把中国内地分裂成数个国家。

这样一来,中国就完了。几百年都可能无法再崛起。


可是,这么一条以退为进之计,日本国内的少壮派却不会答应。毕竟日军在中国关内打了四年半,死伤了那么多人,现在就这么停战,换谁也是无法接受的。如果让少壮派再派人去刺杀几个主张停战的首相,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条行不通,于是乎,日本就只能选择继续扩大战争。把目标瞄准在苏联或者英、美的身上。需要强调的是,日本高层当年的南进和北上之争,其实就是这种想要扩大战争规模,但又不知道对谁下手的表现。

当时,力主北上对苏联开战的石原莞尔把话说的很透。他认为日本能够侵华,是因为英美默认不表态,英美两国认为当时的中国太穷,没有战略合作的价值。英美把中国视为亚洲的捷克,一心想牺牲中国的利益,以此换取日本北上攻击苏联。这就如英法在欧洲牺牲捷克、波兰的利益,把德国祸水东引苏联是一样的。

所以石原莞尔坚决反对南进,因为只要日本打苏联,就是向美国纳投名状。打不打的赢是一回事,但只要打了,日本就起码不会跟英美结仇。哪怕战后苏联来寻仇,英美为了遏制苏联扩张,也不会对日本坐视不理。但如果贸然去打英美,那就必然要死。因为苏联是不会保护日本的。不仅不会保护,肯定还要找机会在日本的身上踩上几脚。这很符合俄国人侵略成性的本色。

苏联从日本抢走的北方四岛,一直到现在都不还。美国当年死伤几万人拿下的冲绳群岛,很早就还给日本了。两方谁更好惹,惹谁的成本更低,这是一目了然的。

可是,日本高层普遍短视,不理解石原莞尔这种北上派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南进,因为南进可以迅速占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缓解日本的压力。为此,日本当时也设计了一个南进的具体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日本先吞并法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两国都被德国灭了),暂时不刺激英美。

于是,就有了日本在1940年9月,派兵进驻越南北部的军事行动。

可问题是,英美也不是傻子。当日本出兵强占了法属越南殖民地的北部后。英美就感到了唇亡齿寒。苗头貌似不对啊!

美国人当时依据常理做出了一个推断:日本现在敢吞并越南,下一步肯定就是吞并荷兰在印尼的殖民地。吞并荷属印尼之后,英国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殖民地估计也不保,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该轮到自己在菲律宾的殖民地了?


基于推论,美国人认为,英法当年就是两个大二货!德国把波兰吞了,这两个二货都不出兵弹压,结果最后一个被灭,一个半死不活,还整天求自己出兵帮忙。现在日本侵略越南,就犹如德国吞并波兰的翻版,这是要对自己开战的前奏。

于是,美国就怒了。开始转变了对日本侵略扩张的态度。一方面,口头上警告日本,让日本不要太过火;另一方面,逐渐削减对日本的商品出口,掐断日本的战争资源。

事后也果然如美国所料。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

1940年5月,德国攻打西欧四国。

1940年9月,日本入侵越南。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轴心国都是喂不饱的饿狼,对他们实行绥靖政策,必然是行不通的。就就是日本出兵侵略越南,美国会动怒的原因。



总结: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时候,美国还勉强可以接受,但一旦入侵华北,就已经彻底打破了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美国人把拉丁美洲当自己的后花园,把太平洋当成自己的内湖,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在东亚形成一个过于强大的地区性大国。

中国在日本没有侵略东南亚前,是一颗可以抛弃的弃子。当日本伤害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后,又是一颗要极力拉拢的盟友。咱在人家眼里就是颗有用则用,无用则抛的棋子而已,有些人喜欢无脑认义父,人家承认你是儿子吗?


Mer86


二战期间,日本进攻越南,意味着日本打破了当时的亚太格局,美国的安全也将岌岌可危。事实上,在日本首次进攻越南一年以后,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在日本进攻越南以前,日本的进攻目标一直在东亚。而在日本进攻东亚的这一段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直在作壁上观,不仅没有对日本进行阻止,反而为日本提供战争所必须的能源物资。也正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对东亚的进攻才会如此顺利。否则,地狭人稠且资源困乏的日本,是难以支撑一场旷古未有的战争的。



美国支持日本,只是想借机捞一笔战争钱,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然而,随着日本的节节推进,日本对美国的利益反过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进攻越南,几乎可以看做日本战略调整的转折点。因为日本向越南的进攻,标志着日本的进攻区域将不再局限于东亚,而是将向东南亚、南亚,甚至是太平洋地区转移。


一旦日本的野心得逞,那么不仅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将大范围丧失,美国的安全空间也将受到压缩。并且,日本向越南进兵,标志着日本与德国瓜分世界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此时,美国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了。可以说,日本进攻越南,意味着局势发展已经完全失控了。

因此,日本进攻越南以后,美国很快终止了对日本进行能源供应,开始逐步对日本进行封锁制裁。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不容易遏制了。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日本快速席卷东南亚,并很快染指美国。美国的绥靖主义,彻底破产了。


苏绽


首先在二战期间,法国迅速战败,纳粹政府在法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傀儡政权“维希政府”,法国投降以后他的殖民地“越南”,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日本看准了此次机会,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当时我国获取外国的援助通道,是由海运运到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再装上铁路运往云南。日军很快的就发现了。出动空军轰炸,但是效果甚微。

日本借此为借口要求法国的“维希政府”关闭铁路,并要求日军进驻。在日本的军事压力下,法国被迫答应。就在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时。

日军的第5师团的3万名日军在中村明人中将指挥下突然越过中越边界,兵分三路向越北军事重镇谅山杀来。此时法国殖民当局手上能用的兵力只有5000人。

于9月25日攻占谅山,打开了通往河内的大门。同时,日本军舰也抵达东京湾,并且在9月26日展开两栖登陆,4500名日军一举拿下海防。

在日本没进攻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日本采取的“绥靖政策”这主要来源于一战时期美国闷声发大财两面倒卖物资赚钱,成为了头号强国。

日本入侵越南,美国坐不住。首先东南亚的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日军的行动已经开始威胁到他们的殖民地安全。

美国也是舆论哗然,之前光荣孤立的舆论开始消退

罗斯福趁机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条件是“退出中国”这种条件日本肯定不会同意,但是日本最急需的石油,美国禁了,而日本大多数的石油来源于美国,日本的石油储备只有160天,160天一到,日本的海陆空军就要趴窝了。这个时候日本人决定背水一战“奇袭珍珠港”,就是这个决定促使了美国加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天枰开始倾斜。


鹏鹏鹏膨胀


日本越南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什么特别密切,2000多年来都比较少接触。

只是二战前后才逐渐有了更多接触。

之前没怎么太多接触,主要是和两国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越南基本是一个陆地国家,不同的地理形态,对他们的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安全都带来了不同的效应。

其实要看地理位置好坏,主要是看邻居。

如果邻里关系处的好,即使地理位置不太好,但是也能最大化的实现国家利益。如果邻里关系差,地理位置对国家利益就起不到决定作用。

日本的地理位置算是孤悬海外的岛国,而且长期远离世界中心,也就是欧洲地区。这对日本安全极有好处。

先说个历史与现实,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日本是全球主要国家里,2000多年来没有和外族打过仗,乃至被占领全境或者统治的国家。

比如,美国当年被英国殖民,法国和德国几十年内被占领好几次,俄罗斯也被蒙古人占领过。英国也是少有没被外族占领统治的国家,它和日本一样,有着岛国的天然优势。

当然不是说没人想占领日本。

一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欧洲人都不知道有个叫日本的国家,当然谈不上占领。

二是800多年前蒙古人其实也要占领日本,无奈蒙古不善水战,乘坐战船出海东渡日本时,被一阵阵的狂风把船只刮翻,因此日本幸免于难。

日本人迷信啊,就说这股风是“神风”,于是二战期间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就以此命名了。只不过该特工队的威力比“神风”大多了,甚至从事自杀式袭击。

所以,日本人长期以来就认为自己的地理位置不错,才能安稳发展2000多年封建制度,直到美国人在1853年敲开了日本的大门。

因为美国也算是太平洋国家,对面就是日本了。所以这也是日本地理位置悖论的一个例子。

越南和日本相比,其实被入侵的次数很多,著名的越战以及之前法国入侵,使得越南在二战后还打了近30年的战争。

甚至上个世纪70-80年代越南和柬埔寨等邻居也发生过冲突。

也就是说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这50年里,越南真正和平的时光,也就10几年。

越南不只是和法国和美国打,在二战时,日本于1940年就入侵了越南。

当时的日本想趁着一切可能的机会掠夺战争资源,毕竟日本的目的是要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一个所谓的共荣圈,越南也是这个圈子的一部分。

所以既要对越南进行怀柔通知,也要对越南的物资进行掠夺,以支持未来对美国的战争。

美国人当然看得清楚,虽然珍珠港事件还没爆发,美日矛盾还没完全表面化,但两国已经互相敌视了。

在此背景下美国当然对日本的侵略非常警惕,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日本在为打击美国做准备。

以至于二战期间美国还曾经帮助越南空袭日本。

但是战后美国和越南缺乏共同利益,相反,美国和日本共同利益越来越多。这就是国际关系的现实。

刚才说了二战后越南基本上处于战火中。

而二战后,日本则毫无战火。

当然这并不全是地理位置的功劳,但越南周边的环境显然是一个诱因。而日本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四周全是海洋,就算想打仗,也并不容易。

这就是日本本土几千年来只有二战后期被盟军轰炸过,这是日本很多古迹能保持1000多年没有损坏的根本原因之一。

即使美国占领日本后也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就算二战期间轰炸,也尽量避开古城。

从这点讲,日本应该感谢美国。


木春山谈天下


当时的越南是属于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是法国的殖民地,也就是说归当时的法国维希政府管辖,早在1940年日军就已经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北部用以封锁中国,随着1941年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英、美、荷立刻宣布了对日本进行资产冻结,日本完全丧失了液体燃料的来源,最终导致日军同美国开战。日军这一行动被日本战史评论为“决定命运的一步”。


当时法属印度支那主要给日本供应大米、橡胶、锡等资源,不过由于法国戴高乐政府以及当地华侨的策动,日本从法属印度支那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少,同时日本同荷属印度支那的谈判也以破裂告终,日本认为自己正面临着美、英、中、荷的联合包围阵势,想打破这种封锁,但是日本又想避免同英、美的直接冲突,于是采取了一个自认为比较谨慎的防御型策略,那就是先拿法属印度支那开刀,这里属于法国维希政府,而维希政府已经是德国的附庸,日本可以通过德国的关系来迫使维希政府同意,日本当局认为此举比较温和,不会引起英、美的激烈反应。


然而事实并不如日本所想象的那样,英、美认为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军事占领显然是在针对他们,认为这是日军即将入侵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的第一步,认为日本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遂全面同日本断绝了经济开往,日本同日元集团以外地区的贸易被断绝,日本将失去包括石油、橡胶在内的重要战略资源的来源,英美希望通过严厉的封锁来迫使日本屈服,放弃其侵略的政策。

日本当局确实没有意识到进驻行动会遭到英美如此激烈的反应,这一在日本看来是防御性的部署被英美视为了入侵行动的前奏,这也是为何美国会有激烈反应的原因。


战略论


日本打中国,美国依旧卖其“军火”,日本打越南,美国却立马翻脸

纵观整个二战历史,美国人在前期的行为其实仔细翻阅,对于我们中国老百姓来说,可谓是“无耻至极”,它打着所谓的自由贸易的旗号,向日本大量输送用于战争的物资。

1937年7月7日日本驻扎在东三省的军队,决定进一步加大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一手炮制了一个“日本兵失踪事件”,向中国守军镇守的“宛平城”发起了猛攻。

撕掉自己蚕食中国的面具,露出了全面侵略中国的獠牙,虽然中国守军第29军奋勇抵抗,但无奈此时此刻的中国国力,较日本是“天差地别”,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中国至此陷入了为不亡国的民族求生之战。

而就在这中国人民痛苦的1937年,美国依旧和日本维持着高密度的交易,1937年日本进口的军事原料这类商品中,来自美国的商品占到了54.4%,且还呈现着上升的状态,1938年更是达到了56%。

再把时间拉长一点,在日本全面侵华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之间的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的70%以上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

从上面的纸面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说美国是日本早期侵略中国的帮凶,一点都不过分,虽然美国一直坚持当时的行为是正常的国际贸易,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然而更气人的是,不是美国在日本侵略中国之时,依旧持续为其输送战争物资。而是美国在对待同样一件事时,做差别处理方式。

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美梦早已破灭,剩下的就是在中国人民组成的汪洋大海中不停的挣扎,用二战之后的术语说就是“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但是虽然日本的攻势弱了,其灭亡中国的心依旧没有消失,在拿下广西南部的龙州之后,为了扼杀国际社会经过越南对中国的物资援助,日本将兵锋指向了越南。

由于当时越南的法国驻军,其宗主奉的是法国的维希政府,一个被纳粹党控制的傀儡政权,而日本又是纳粹的盟友,所以当日本示意要控制越南之时,越南当地法国驻军是同意了日本兵入驻越南北部。

面对日本兵的行为,在太平洋东部的美国由于有殖民地菲律宾在中南半岛,选择了跟日本进行谈判,要求日本不能侵犯中南半岛,这是美国以及欧洲大国们的牌桌,日本暂时没有入局的可能。

但是日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美国自己不干,在谈判依旧进行之时,日本相继出兵控制了越南南部绝大部分地区,完整的成为了中南半岛这座牌局赶不走的“赌客”。

对于日本这一行为,美国知道后勃然大怒,立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包括石油在内禁止向日出口,并以菲律宾为中心构筑防日战线。

同时对中国加大援助的力度,希望中国可以最大限度的拖住日本人的兵力。至此美国和日本陷入翻脸状态,此后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对美战争,就是因为这次事件中,美国搞禁运,使日本战争机器陷入停滞,它不得不“赌一把”。其中最让日本人担忧的数据为,美国禁运前,日本总的石油燃料中,其中70%从美国进口。


袁载誉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开始侵略蚕食越南,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正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1940年5月14日,德国入侵法国,一个月后巴黎沦陷,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求和,7月10日,法国在维希成立了以贝当为领导的傀儡政府,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均听从维希政府的领导,同德国占领军合作,是维希政府的基本政策。

日本和德国同属于轴心国阵营,法国维希政府是德国的傀儡,那么,日本和维希政府也属于同一阵营,可当时中国并没向德国宣战,甚至没向日本宣战,中国从海外进口的物资和军火仍源源不断地由滇越铁路运到云南,所以,日本必须占领越南,控制和阻断滇越铁路的运输。


占领整个中国是日本的即定方针,但这不符合美国在东亚的利益,说白了不想让日本独吞中国市场,由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盛行,欧州战争也已爆发,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州,无睱顾及日本的侵略行为,所以,对日本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警告,并没中断同日本的贸易,但同时和中国的贸易也在进行,还有同情中国的民间援助。

由于中国有海外的军火和物资供应,到了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一时半会无法使重庆政府投降,掐死中国的海外运输线成为日本迫使中国投降的首选,当时还能进入中国的运输线有两条,一条是滇缅公路,另一条就是滇越铁路。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占领缅甸就要和英国开战,所以,日本先选择了占领越南。



当10万日军占领越南后,日本的目的已暴露无遗了,就是要占领整个中国,对美国的警告根本不屑一顾,所以,美国被激怒了,中断了同日本的贸易,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同时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日本的战略物资是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虽然具有工业生产能力,但没有原料一切都是白搭,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日本的侵略战争无法进行下去,这就有了后来的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为的是到东南亚找原材料去的。



谢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