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只要吃饱了,摄入的热量就一定会超标?

、花月葬╮


很多人觉得吃饱了就会热量超标,所以经常把“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减肥!”这句话当作笑谈,实际上吃饱饭和能量超标并不是一个概念,尽管有些人吃饱了就会能量超标,但并非是绝对的。

吃饱饭的意思是没有饥饿感,是反映饱腹感强弱程度的;而热量超标的意思是热量摄入超出了身体所需,是反映身体能量供求状况的。总之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关系,吃饱了并不一定会热量超标,而热量超标也并非就一定得吃饱。具体原因详细介绍如下:

饱腹感和饥饿感

人体的饱腹感和饥饿感是由人脑调节控制的,控制食欲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分为饱腹中枢和摄食中枢两部分,而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是刺激这两个中枢的主要物质。

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升高会刺激饱腹中枢兴奋使人产生饱腹感,于是就不想再吃了。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后,身体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当样一来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增多。游离脂肪酸增多会刺激摄食中枢,使人产生饥饿感。

饱腹中枢和摄食中枢除了受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影响外,还受胃肠道中的食物传入信息、外界温度刺激及激素的影响。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和小肠容易引起饱腹感,外界气温升高会使摄食量减少。除此之外,胃肠激素的分泌可兴奋饱腹中枢、抑制摄食中枢,使人停止进食。

饥饿激素脑肠肽

身体分泌的“饥饿”激素脑肠肽可使我们对食物产生格外的“好感”,提高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对大脑施加影响并具有防治抑郁等功能。研究发现,脑肠肽可以让吃得肚儿圆的人继续摄入高热量食物,所以脑肠肽分泌过多会使我们在吃得很饱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强的进食欲望。

调节胆囊和胆管运动的激素有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等,这些肽类在胃肠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所以被称为脑肠肽。脑肠肽不仅在外周广泛调节着胃肠道的各种功能,而且在中枢也参与对胃肠道生理活动的调节。胃肠肽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递质五种方式实现其生物作用。

遗传因素及多巴胺水平对进食的影响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GAD2”的基因容易导致肥胖。这种基因会加速大脑中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刺激人体进食。另外多巴胺水平也会对进食量产生影响,《行为神经学》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体内多巴胺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为寻求快感而暴饮暴食。

膳食纤维难被消化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应减掉这一部分热量。膳食纤维在人体肠胃中占有很大空间,虽然增强了饱腹感但却没有提供多少热量。因此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容易吃饱又不容易热量超标,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红薯、土豆、燕麦、玉米等。

食物在肠道中的存留时间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不同食物的吸收效率是不同的,另外食物在肠道内的存留时间不同也会对能量吸收造成很大影响。有数据显示,如果食物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过长,食物残渣中的能量会被人体持续吸收,最高可多吸收20%的热量。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除了与个人体质有关外,还与运动情况及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关。运动越多或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越高,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就越短。

饿肚子会刺激食欲

饥饿会给身体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当精神压力很大时会刺激人体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是一种能刺激食欲的激素。所以,当处于饥饿状态时,大脑会催促你多吃东西,一旦无法对抗这一生理规律,就会进食更多食物。

饱腹感与热量密度

不同的食物在体积相同时热量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在热量不超标时,热量密度高的食物更容易产生饥饿感。比如,即使你把炸鸡、汉堡和薯片当作主食,在摄入量很少时也能使热量不超标,但这会使你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一般来说,热量密度高低与脂肪、膳食纤维及水分关系密切。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高,水分及膳食纤维含量越低,热量密度越高;相反,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低,水分和膳食纤维含量越高,热量密度就越低。

食物形态对饱腹感的影响

在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同时,其进食形态不同也会对食物的吸收速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饱腹感的持续时间。英国运动科研专家曾在BBC电台做过一个实验:将50个士兵分成两组,而且食物都是等量的鸡肉、米饭和花椰菜等。

两组唯一区别是一组正常进食,另一组将所有食物打碎成菜粥食用,然后进行四个小时同等强度的训练。经过胃部投影发现,正常进食的士兵在两个小时后胃部食物已消化了一半以上,四个小时后胃部基本都已排空。而进食菜粥的一组经过四个小时的训练后,大多数士兵胃部竟还有1/3的食物未被消化。

保持适度饥饿感更有益于健康

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更有利于延长寿命。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只给老母鸡喂食少量抗饥饿的植物和水,持续两个月后,老母鸡羽毛脱落处又重新长出了羽毛。不仅动物,对人类来说少而精的食物也有利于长寿。比如人均寿命很高的日本在饮食方面就量少质精,以清淡为主。

免疫力是指白细胞及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吞噬和杀菌的能力,免疫力的强弱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多少及活性的高低。其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取决于身体的营养状况,而巨噬细胞的活性则与饥饿感有关。

我们知道,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生病与体内巨噬细胞数量较少有关。但相对来说,经常大鱼大肉的人生病的概率也不低,这与长期缺乏饥饿感的刺激有关。经常处于饱腹状态,巨噬细胞多而活性低,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人体摄入的热量是否超标与是否吃饱并无直接联系,只与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有关。


jianxing2000


吃饱了,摄入热量一定会超标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一定局限性。

吃得少不代表热量低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热量,产生不同的食物效应。100克薯片热量为550千卡左右,普通身材女性一时基础代谢热量约1200至1300千卡,日常热量消耗约1900千卡。四包薯片热量为2200千卡。一日四包薯片肯定是吃不饱的,但是热量依旧超标了。




吃得多不代表热量高

100克黄瓜热量为16千卡,按照普通身材的女性一日的热量消耗,需要吃两斤12公斤黄瓜才能热量超标。估计作为一个男性一天也很难吃得下12公斤黄瓜。男性的基础代谢更高,日常热量消耗更大。

吃得饱和热量超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低脂高蛋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往往不仅热量低,还具有很强的饱腹感,对抑制脂肪生成,分解脂肪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利于体重的控制。



精制碳水化合物,肥肉以及加工肉类,动物内脏和高糖水果,饮料这些食物,不仅热量高,生血糖指数也很高,容易让血糖在短时间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让食物很快转化为脂肪,因为容易被消化,而容易使人产生饥饿感,从而加大食物的进食量,造成热量的超标。

由此可见吃饱了就热量超标是由于食物选择不当所造成。只要选择正确的食物,吃饱了,热量也不会超标。



思陌谈减肥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353788467704933654,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b9bc0132660847918d07e3e0e93596e5\

豪哥帮你瘦


比如你只吃黄瓜西红柿低热量食物,吃再多再饱也不会热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