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剧中的《好了歌》只唱了原文中的前面两段?

DDD想九点睡觉


《红楼梦》剧中的《好了歌》只唱了原文中的前面两段,因为前面两段更符合小说和电视剧中 心思想,后两段在文中表现不多。

一.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这句是说世人对功名的追求,世人都知道神仙好,但是都逃不脱对功名的追求。暗示了贾家功名终消散的悲剧结局。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大男主贾宝玉正是一个视功名如浮云专爱脂粉红颜的奇男子。他厌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不愿意去读书求取功名,讨厌仕途经济和程朱理学,他把追逐科举功名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常常批评他们,实话实说。

2.贾宝玉之父贾政却是个迂腐追求功名的人。他自己不能在功名上进步,就希望儿子能够好好学习,在仕途上上进,谁知不能够。

3.红楼十二钗之一的贾元春就是因为父亲贾政对功名的追求,而被投入深宫,协助父亲和家族的。

元妃省亲给贾府带来“烈火烹油”的鼎盛和荣耀。但是元春在深宫不得宠过得不开心,她责备父亲将自己送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

贾府也随着元春死去而由盛转衰,终被抄家,落得“食尽鸟投林”。整个家族对功名的追求破灭,悲剧结局。

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这句诗就是在说凤姐这个人物。小说中对金银贪念表现的特别充分的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总管荣府的王熙凤,性格泼辣大权在握,注重利益敛财。

凤姐弄权铁槛寺,坐享三千两渔利,胆子越来越大。

抄家后王熙凤放账取利,重利盘剥事发,结局悲惨,“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机,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落在人后头。”

三.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此句说的夫妻情分,但是小说表现不明显,小说聚焦的是贾府的众多女儿,这些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钟灵毓秀。

以林黛玉为例,全书第 一女主,下世就是为还眼泪,眼中有多少泪珠儿,皆为他而流,相思血泪抛红豆,一颗心只在他身上。这样的女儿断不会是“君死又随人去了”。

四.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句也说的世间的情况,在小说表现不多。

小说里有贾政这样的贾宝玉和元春贾环的父亲,对孩子没有实质的关心,只关注孩子学业,希望他求取功名,振兴家业,因为错误就严厉笞打他。

小说里还要贾珍这样的贾蓉的父亲,父亲,贪图声色享乐,致府里一派污秽,甚至当着儿子的面行龌龊的事,对儿子是不 良的教育。

更有贾赦这样的贾蓉和迎春的父亲,无 耻之徒,生性好 色,对子女皆是不 良影响。

因为从小说和电视剧主题表现来看,前两句诗都有主要人物对应,也在情节主线上,而后两句没有相关人物,不是小说和电视剧重点,因此电视剧精简只用了前两句,是十分合理的。


风雪月


《好了歌》出自《红楼梦》第一章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文中的描写如下:

……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至于影视剧中只唱了前两句,我想这和编剧自己导演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有以下几点因素:

1.前两段基本可以反应出文章的思想

2.影视剧的创作本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将文中的所有内容照搬抄做,表达其中的一些内容即可

3.影视作品追根究底是饭后甜点,不可能去深究。因为影视剧不等同于书籍

如果您真的喜欢《好了歌》,或者想对其深入的解读,那一定要结合文章前后才能心领神会。至于剧中少量的篇幅,更本无法对《好了歌》有系统性的理解。


滿紙荒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泪!

说到辛酸处,荒唐俞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一本红楼梦,时间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