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琏的终局如何,你怎么看?

正义的天津人


红楼梦中贾琏王熙凤夫妻特别有意思。二人严格来说都不算正面人物,各有大缺点。贾琏好色没责任,王熙凤心狠手辣敛财无度。偏偏读者对夫妻二人的观感还都不错,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根据王熙凤判词,她最后被贾琏休妻“哭到金陵事更哀”。那么,贾琏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由于八十回后缺失,通行本八十回后不能做参考,关于贾琏结局,只能靠八十回前线索推测。下面说说看法。



首先,贾家犯事,贾琏应该最先出事

根据《红楼梦》行文,秦可卿葬礼僭越是贾家犯的第一个错误。不过贾家这样人家,僭越治不了大罪,皇帝只能记在心里,最后一起收拾。不过,荣国府犯的第一个错误却和贾琏直接相关。

凤姐便命叫来旺儿,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受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

王熙凤假托贾琏名义馒头庵包揽诉讼,贾琏懵然无知惹祸上身。此事是贾家第一个明面上的犯罪。以曹雪芹一贯的行文线索,此事一定会第一时间被揪出来。贾琏将因此事受到牵连。

其次,偷娶尤二姐埋伏笔

贾琏偷娶,王熙凤为了害死尤二姐,不惜教唆尤二姐未婚夫张华状告贾琏,其后再买通张华反口,为了一口气,将贾琏国丧家孝期间偷娶的事实在官府留下案底,随后要对张华斩草除根却被来旺私下给放了。此事最终还是贾琏的罪责,吃不了兜着走。

凤姐都一一尽知原委,便封了二十两银子与旺儿,悄悄命他将张华勾来养活,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就告琏二爷“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语。这张华也深知利害,先不敢造次。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得骂:“藏狗扶不上墙的种子”,你细细地说给他,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

王熙凤给贾琏罗织的罪名是“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这是欺君、忤逆、不肖的大罪。八十回后,贾家被抄家前,这个罪一定会被捅出来。加上前面包揽诉讼、干预司法,贾琏难逃牢狱之灾。


最后,巧姐儿出事,贾琏不在

贾琏女儿巧姐儿遭到狠舅奸兄的坑害。个人认为狠舅奸兄要分开。狠舅贪了巧姐儿仅有的一点细软,奸兄联合外人卖了巧姐儿。如果是这样,显然巧姐儿那时候孤身一人。母亲王熙凤被父亲贾琏休了,平儿随王熙凤而去。父亲贾琏应该犯事被抓。孤苦无依的巧姐儿类似表姑姑林黛玉一般寄养给舅舅王仁,却被王仁狠心抛弃。后遭奸兄卖后得刘姥姥救下收养。

巧姐儿出事,贾琏不在,证明他已经被治罪。贾琏受王熙凤连累,身上有“包揽诉讼,干预司法,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大罪,必然成为政敌攻击贾家的突破口。贾琏无疑是贾家最先被抓遭惩治的人,结局与通行本八十回后迥异。贾琏休了王熙凤,使王熙凤“哭像金陵事更哀”,应了“亡”字。亡通流放、流亡,贾琏最后跑不了被判一个流刑!他“流放”了王熙凤,最后自己也被“流放”了。您认为呢?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贾府被抄家,贾老夫人去世,贾府如同一只巨兽倒塌,然后王熙凤因为贪污事发,被收押为监,最后病死在狱中。

贾琏自知难逃朝廷治罪,住在空荡的贾府,夜不能寐,每一天都焦急不安,四处托人求情疏通。可惜,世态炎凉,有权势的人得知贾府出事后,唯恐避不及,怎么可能出手援救。

贾府辉煌不在,求救无望,朝廷下达封抄贾府的一道圣旨。贾琏作为孙辈,被收押大牢。

贾琏怎么死的呢?

其实在《好了歌》注解处,脂砚斋有批语“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贾琏将凤姐休弃,在凤姐死后,便把平儿扶了正。可是这并不是原著,而有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贾琏的这个结局,只是高鹗给的结局。
也许,贾琏侥幸存活下来,与平儿相守,也许在牢狱之中被狱吏折磨致死。

贾琏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依附在贾家权势下生存的公子哥,没走过正途,一官半职是钱买来。

高鄂续写后四十回红楼梦中,凤姐在贾母的丧事中不得人气,因病重而亡。贾芸等人密谋将巧姐嫁到一个藩王府中作侍女,被告发后,巧姐在王夫人的帮助下随刘姥姥到乡下避难。

贾琏从流放之地回家,将平儿扶了正。

可见,曹雪芹并不希望贾琏这个人物死。然而,央视87版红楼梦中,贾家被抄家以后,平儿被卖到另一个大户人家。


莫小邪


贾琏是个才干并不出众的纨绔子弟,但是多少有点正义感。在八十回中,他并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

如果用法律来衡量,他最大的违法犯罪,就是在老太妃薨、堂伯父去世的两重孝期内,偷偷娶了尤二姐——严格地说,是纳妾,不是娶妻。

将来贾府势败,是众多罪状的集体发动。贾琏的孝期纳妾,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是什么大罪,况且已经已经事过境迁,可以托词掩饰了。就像王熙凤向贾母请示时声称的“先许他进来,住一年再圆房”。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干涉司法,“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是用了贾琏的名义。并且“自此凤姐胆识愈壮, 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做了许多。

凤姐的违法犯罪,肯定会连累到贾琏,也是贾府败落的推手之一。贾琏因此获罪,丢官,几乎是一定的。但不会更严重,比如死刑之类。原因很简单:王熙凤结局是被休。如果贾琏获罪被杀,谁来休妻?

我曾分析,贾府的败落,获罪只是部分原因,最关键的是经济的崩溃,无以为继。这也可以套用到贾琏身上。

贾琏是“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为花呢”,挥霍无度(其实这也是贾家人的通病,只有邢夫人除外)。他倒不是全无积蓄,在偷娶之后“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尤二姐收着”。

结果尤二姐死后,“恨的贾琏没话可说,只得开了尤氏箱柜,去拿自己的梯己。及开箱柜,一点无存”,只剩几件破旧衣裳。

尤二姐进入大观园后,日常用度艰难,可能会用贾琏的梯己贴补生活。但她没机会上街购物,又指挥不了下人,花费必定有限。所以贾琏的梯己,大部分是被王熙凤吞没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贾琏不能向王熙凤追索。从此他除了“公中”的吃穿,基本等于破产。

贾府势败被抄,“公中”的供应完全取消,贾琏完全破产。对于这样的贵族公子,破产,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

贾琏要承受的,就是比死还难受的破产生活,与其他兄弟子侄一起,“子孙流散”。他未必有自杀的勇气,肯定没有资助他人的能力,多半没有得到资助的运气。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皆因年小时,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简直就是对贾琏的预言。

这段话是刘姥姥对王狗儿说的。王狗儿祖上也曾作过京官,后来家业萧条,衣食不周,终日烦闷。王狗儿的现在,就是贾琏的未来结局。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


栖鸿看红楼


关于贾琏的终局,我们有必要参考一下开篇的《好了歌》的注解,《好了歌》注解是借甄士隐之口,大体交代了贾府重要人物的结局,而贾琏的结局则是中年白发,与王熙凤一起沿街乞讨,做了乞丐。注解是这样写的: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这几句解释,一是写了贾府的沧海桑田,一是写贾琏青丝变白头,一是写王熙凤成了乞丐沿街乞讨。结合起来,应该就是贾琏的结局。



贾府被抄以后,虽然经过多方营救,但世态炎凉,隐藏的一些私房也花尽了,那些不曾有错的主子,比如宝玉,贾琏,宝钗,熙凤等才被放出狱神庙,但物是人非,宝玉做了更夫,贾琏则愁白了头,做了乞丐。

为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是写贾琏呢?因为《红楼梦》前80回只详写了贾琏与女人真正的风流韵事。

为什么说贾琏做了乞丐呢,这是从“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而来,这句虽是写“地缝子扫一扫”都比贾家钱多的王熙凤,但凤姐与贾琏夫妻一体,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王熙凤,也跑不了贾琏。



不要告诉我,从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来判断,王熙凤被贾琏休了。家中被抄以后,贾琏与王熙凤已是罪人,贾琏已经没有休弃王熙凤的资格了。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具体含义,有机会了再细细分析。


萍风竹雨123


先不说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的“休"是不是被休的意思,再抛开后四十回所谓的"狗尾续貂"。只讲《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扯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系。贾琏怎么可能休王熙凤,别忘了,王夫人,薛姨妈可都是她亲姑妈。就算后来王家倒了,贾家仍然势力犹在,凭王熙凤的本领及手段,谁先死都还不一定呢!更别说休了。

其实,后四十回里,王熙凤死得合情合理。与其说她是病死的,倒不如说她是被羞(休)死的。她那么体面要强的人,却因为抄家翻出用公钱放高利贷的帐本,这可是利用职权贪污啊!她有何脸面面对贾家?可最后怎样?贾家已无法正常维持时,贾母拿出自己一辈子的贴己,贾赦家三干两,贾政家三干两,连贾珍家也三干两,贾蓉家二干两,贾琏也二干两,还订嘱贾琏,由王熙凤掌管调度。可见贾母的深明大义和对王熙凤的偏爱。

所以说王熙凤被休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懂你148975892


贾琏在全书中的表现是贾府中最有办事能力的男人,也是最具人性的男人,外貌风流俊逸,如果不好色就真不象候门公子了,贾府衰败以后最具有生存能力的人肯定是贾琏,真不用为他担心他会落泊到和贾宝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