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为什么没有靶向药?

YeaTs


小细胞肺癌,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医生和患者的一块心病,它与非小细胞肺癌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虽然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占比不到20%,却有着增长速度快、易转移、易复发及控制困难、预后差的特点。小细胞肺癌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男性多于女性,98%患者发病与吸烟有相关性,癌细胞侵袭力强,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所以总体生存期短。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广泛期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1%。

从经典的EP方案诞生至今,小细胞肺癌化疗进展缓慢,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就那么两个。至于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比较有效的靶向药物更是几乎没有,并不是说没有临床专家去研究,而是众多的研究都并没有很好的数据和结果。比如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在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研究均为阴性结果,没有太有价值的发现。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为何对靶向药物敏感,是因为中国50-60%的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而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目前研究最多,最为透彻,所以许多存在敏感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延长了生存期,而小细胞肺癌中罕有EGFR突变,没有靶点,靶向药自然不起任何作用。不过在小细胞肺癌中,有2.4%~4%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同样存在着EGFR突变,以EXON-19Del相对多见,对EGFR-TKI类靶向药敏感,提示复合型SCLC可能需要EGFR突变检测来指导临床治疗。

小细胞肺癌什么时候会出现靶向药呢?

放疗+化疗依然是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标准治疗。安罗替尼是国产的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NCCN指南中,安罗替尼作为三线及以上用药治疗小细胞肺癌。不过安罗替尼主要作用为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小细胞肺癌中央型居多,所以,使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其出血风险。此外,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并没有进入治疗指南。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显示出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疗效,2018年12月FDA授予T药(阿特珠单抗)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疗法,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优先审批资格。这个结果是基于IMpower133研究,在化疗基础上增加T药,可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死亡风险降低30%,中位总生存期延长2个月。

小细胞肺癌的相关靶点试验有很多,但仍没有得到可喜的数据,所以放化疗依然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胡洋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总数的15%~20%,>90%的患者有吸烟史。因其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等生物学特性, 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靶向药物的发展给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带来了巨大改变。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在SCLC 患者治疗中亦进行了很多探索,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SCLC, 但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抗体-药物耦联物、PARP 抑制剂、Aurora 激酶抑制剂、抗凋亡蛋白抑制剂、潜在治疗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研究中的疗效给SCLC 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在抗肿瘤新药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靶向药物治疗的探索为SCLC 患者带来新希望。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靶向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明确SCLC 的驱动基因、寻找更加适合SCLC 的治疗靶点、研发更加合理的治疗药物等。

相信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全基因组测序的不断推进,将有助于改善针对SCLC 患者个体基因背景的靶向药物治疗。


健康有价


小细胞肺癌是指肺癌的病理类型是小细胞型(如燕麦细胞型、梭形细胞性等),其分期包括: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相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鳞癌、腺癌等)其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小细胞肺癌对化疗和放疗治疗敏感(治疗很快有效),但是容易出现复发(治疗很快无效)。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初始治疗方案称之为一线治疗,失败后再次使用其它方案治疗称之为二线治疗,以此类推。

小细胞肺癌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是什么样的?

国内指南肿瘤专业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中指出:对于广泛期肺癌如果局部没有任何症状首先推荐依托泊苷+顺铂/卡铂或者伊立替康+顺铂/卡铂的化疗方案(推荐级别较高),如果有转移或者局部有症状可以联合放疗等治疗方法,必要时可以参加其他的临床试验。目前,美国NCCN指南也是首先推荐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联合放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是否有靶向药物?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目前指南中一线治疗(初始治疗)没有推荐单独使用靶向药物的。国内外专家对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都尝试过,但多数治疗效果欠佳不能广泛推广。目前,美国食品和安全管理局(FDA)批准了 Tecentriq(免疫治疗药物PD-L1)与卡铂和依托泊苷(化疗)用于一线治疗等其它药物。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靶向药物在探索中(如:奥拉帕利联合替莫唑胺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选择建议咨询主管医生。我们相信随着医疗的进步,小细胞肺癌会有靶向药物且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存。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使用靶向药物必须做基因检测如EGFR突变等,小细胞肺癌目前能够找到发生突变的基因的概率很低,因此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靶向药。但现在没有不代表未来没有。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从分型上可以划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80%)和小细胞肺癌(20%左右)。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少数,但是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效果不好。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等)相比,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中有吸烟史的比例高达90%。

肺癌的基因突变更为复杂,目前已经找到的基因靶点位置很多(见下图),而且很多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有多个,这也导致治疗难度的增加。其中框中的两个属于小细胞肺癌比较常见的突变,也同时存在于肺鳞癌(SCC)中。

在非小细胞肺腺癌中,针对EGFR、ALK和ROS1等有比较好的靶向药物。而在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没有研发成功适合的靶向药物。

比如最为接近成功的靶向药物ROVA-T,在I期(有效率45%)和II期(总有效率38%,接受最佳剂量且DLL3阳性的病人中,有效率高达55%,疾病控制率高达91%)这两个试验结果曾经给了很多人希望,认为将是小细胞肺癌的第一个靶向药物。但是在2018年公布了TAHOE试验(III期)结果,目的是评估Rova-T与拓扑替康对δ样蛋白3(DLL3)高表达的晚期或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在试验阶段评估后认为并不理想。目前其他的Rova-T试验仍在进行,但已经让所有关注它的人都觉得距离成功越来越远。

目前来说适合小细胞肺癌的非放化疗方案是去年FDA批准的使用纳武利尤单抗(Opdivo)联合伊匹单抗(Yervey)的联合治疗,这也是20年来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唯一获得批准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在中国未获得批准,纳武利尤单抗 (欧狄沃)在我国仅仅批准用于没有EGFR、ALK突变的经过铂类化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伊匹单抗作为单药也未获得我国上市的批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药物和治疗方案,在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方面还集中在Aurora激酶和MYC方向与PARK抑制剂Veliparib(维拉帕尼)。

在Aurora激酶和MYC方面

Danusertib还在初步研究中;而Alisertib与紫杉醇化疗联合的试验进入II期阶段。

在PARK抑制剂方面

PARK抑制剂Veliparib的II期研究还在进行中;同时还有Veliparib联合替莫唑胺的二线试验仍在进行中。


美中嘉和聊肿瘤


对这个问题我也是一头雾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 得出以下结论:

这是因为目前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尚无定论,已结束的SCLC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并未观察到明确的疗效,SCLC涉及多种复杂的分子病理学异常,单一靶点、非特异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要很多问题需要摸索和解决,如:

1,如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寻找并筛选有效靶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这将有助于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我们需更多了解靶向药物及其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要了解实体肿瘤多靶点、多环节调控过程的特点;

3,要了解目前的转化性研究还远远未能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临床现象。

4,要了解各个民族、性别、各种环境、条件都可能对治疗有不同的反应。

不过根据肿瘤生物学特点的生物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仍有多项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尚未结束。期望能从这些研究中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打破目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平台期。

关注昶健六八健生法,不断带给你不靠服用药物好病的多种方法。

昶健六八健生法由,中慢联慢性病防治研究中心,中慢联昶健六八健生研究所共同打造。


昶健六八健生法


高压锅压烂的猪棒骨汤可以包裹肿瘤,喝果汁提供生成纤维的维生素。只吃早饭。


纯行就是我


有靶向药 只是很少 小细胞癌 特罗凯


刀锋滑行


小细胞肺癌目前没有针对性强的靶向药,但临床上有用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有一定效果的,不过都是超适应症的。


樱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