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预习语文最有效?

牟海峰


学会预习,坚持预习,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都会大有裨益。

应该怎样去预习课文呢?一般说来,从以下十二个方面着手。

1、析题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首先想一想,在这个题目下应写些什么内容,假如叫自己来写,该怎样写。然后结合注释提示,弄清题目的含义,逐步掌握“从题入手,看题思文,扣题读文”的阅读方法。

2、读课文。通读全文,感知内容,了解大意,围绕学习重点,边读边思,读中有思,以思促读,以读带思。

3、解词语,方法上采取一查三联。查字典或词典,直接了解生字、词的音义,并随手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加深印象;有些词义是词典上找不到的,要结合语境,采取词联句,词联段,词联篇的方法理解词义。

4、标节次。用笔注上课文节次的节序,便于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5、划重点。用笔划出重点词语、中心句、精彩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6、记问题。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记下,以便思考,

7、加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课文中,自己有感受或见解的地方加上简要批注,即作书头笔记。

8、分段落。看看全文应分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每个部分、每个层次的意思,理清全文脉络。

9、编提纲。编写段落、层次提纲或人物提纲,或情节提纲,或论述层次提纲,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10、结中心。试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课文大意,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11、做练习。纵观全文,思考分析,做课文后边的练习题,试试能否在老师讲解前求得一个初步的答案。

12、作比较。把本篇课文同本单元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放在一起,从遣词造句、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以上十二个方面,仅是预习常规的概括,不是一个定式。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课文,预习的方式就有可能不同。总之,通过预习做到有所知,有所得,有所疑,以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听课质量的目的。


用户春风化雨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一遍。

记得我上学时,书和杂志特别少,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每学期开学,学生第一天返校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因为老师要发书了。领到各科书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心仪的挂历,包上书皮,然后把每一本书都阅读一遍。那时候我读得很认真,连小字部分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总之,书上所有的地方我都读了一遍,每本书大题上什么内容心里有数了。现在会想一下,不就是简单粗略的预习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时间预习,下面简单谈谈语文的预习:

第一,把要学的课文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字词标记一下,如果时间充分可以查字典,如果时间不充分,可以等课堂上老师讲课时有重点的听。

第二,可以给文章划分段落,看看文章分几部分。

第三,可以细读、品读。在读的时候,如果喜欢哪些词语或者段落 ,可以背诵下来。也可以把课文的精彩片段抄写下来,细细感悟。

第四,可以了解一下作者。如果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 ,可以了解作者的一些作品 有空的时候读一读。

语文预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如果是小学生,侧重字词;如果是中学生,侧重段落的分析和写作的练习。无论是哪个学段,语文的学习必须从阅读开始。

在预习中,注意要学生的兴趣,不要严格干预,要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预习,效果最好。千万不要把预习当成作业,那样会适得其反。


中考政治刘老师


孩子预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四动:动眼、动口、动笔、动心。

所谓动眼,就是在预习时,认真看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包括课题、课文、课后题、注释、生字等等。预习时认真地看一看,让自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印象。

所谓动口,是指在预习的过程中,张口读出有关内容,比如读课文,可以读三遍:第一遍轻声指读,争取读正确;第二遍大声朗读,争取读得比较流利;第三遍默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前多读几遍,为课中的听讲和交流打下基础。

所谓动笔,就是在预习时,用笔在书中做些标记。可以标明文章的自然段序号,可以为生字标注音序或拼音,可以在文中把生字新词标记,还可以把自己朗读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表上小问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怕是简单的标识,也能方便自己的记忆。所谓动心,是指预习过程中的思考,例如预习一般的记事文,可以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里面的人物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动眼、动口、动笔、动心,这“四动式预习”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预习语文。但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落到实处。

🍁我是赏枫亭🍁,一位在小学语文的天地里耕耘了20多年的园丁。有缘与你相遇,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

赏枫亭



教了20多年语文,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孩子们自己预习课文。因为近几年都是教的中高年级。接下来我就谈谈高年级小学生去个预习语文。

1、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读通课文。

预习的第一步是要认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对照生字表把生字表,把生字词语圈画出来,标出自然段。

对不理解的词语要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并做好笔记。

课文要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的效果。

2、整体感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预习的第二步是要了解课文主的主要内容。只有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才能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预习的第三部是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出意义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

4、初步品析句子。

结合课后练习,在课文中先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对这个问题要求不一定要严格,只有孩子能谈到自己的感受即可。

5、找到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孩子们在预习课文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提出问题。以便学习新课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

预习课文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只要早上新课前坚持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不知道你讲的是初中,小学还是高中。因为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现在就高中语文的复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考的语文考题比较灵活,书上的东西直接考察的比较少。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总结各类题型的出题规律及答题的规范用语。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文阅读,还是文化常识的考查,其基本题型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一类题型都有它自己的考察内容。我们在平时复习的时候,不是为了刷题刷题,再做完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要注意去看一看试卷的解释。去观察一下参考答案,看人家是如何作答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总是低着头走路,有时还要抬头看一看方向,这样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利好最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出题及其规范是我们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的做高考题,然后去比对答案,看自己的得失到底在什么地方。尤其是要搞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在哪些方面还能有提升的空间。

三、古文,文化常识,名句默写,病句修改等,非常容易的题目,我们要争取做到全对,不能够在这些简单题目上丢分。

四、书写一定要规范,我们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得多么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有些马虎,两场在考试时是会吃大亏的。

五、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比如说文化常识,成语辨别,名句默写等都是靠平时积累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被本错题本,把这些知道,题目中平时考察自己常常犯错误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便考前集中复习。

六、不能完全放松作文的复习。

要争取把每一次的作文写好,要养成修改的习惯。

关于具体题型的命题规律,考查要点及答题方式。我在今后的头条里会陆续发布。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以便相互交流学习。


杨老师谈教育


语文怎样预习最有效?语文有很多种课型,不同的课型预习的的要点不同,比如文本阅读课、写作指导课、还有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课等等。从学生日常学习来说,最常见的课本中的课文学习,属于文本阅读课,如果的初中以上的学生,文本也分为几种类:现代文的实用性文本(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等等,不同文本预习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我就文本阅读课,从大的方面来谈谈语文的预习,如何更有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关于单元提示

预习之前,先阅读”单元提示“,”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课文学习有一定的说明,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要点。以统编教材八年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为说明文阅读单元,”单元提示“要求: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那么预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就以关注以上几点。

二、文体知识

预习课文,有了解所预习课文是属于哪一类文体,这类文体有什么特点,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以统编教材八年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为例,前面已交代这是说明文阅读单元,那对说明文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如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等。


三、文学常识

预习课文,要对作者、国籍、生活的时代、写作背景等等有一定的了解,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陶渊明其人要有所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曾写过的诗与文章,《饮酒》、《归园田居》等,所处的东晋时代的背景。这样对理解文章,有效学习做知识铺垫。


四、扫清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先查字典词典,大致理解其意思与用法。对于古文,要先自行翻译理解。确实理解不通的,要做也圈点或笔记,以在课上更细致地听取老师的指导或课下进一步请教老师,这样学习就会更有针对性。


五、阅读文章

首先,沉下心来阅读文章,边读边勾画,对关键词句、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以备课中认真听讲,做笔记;再者,统编教材每篇课文前有预习提示,针对预习提示,进行阅读;另外,关注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结合课练习阅读,最好思考或完成课后练习。

最后,要说明一点,预习之所以称之为预习,不求面面俱到,不求事事过关或掌握,不求学深学透!

预习只是为课上学得更深更透做准备,所以正确摆正预习的观念!

但预习是必要的,有助于你更好更快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深海老师


预习课文对学好语文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让孩子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是了解课文的开端,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第一遍的过程中遇到新词生字要做好标记,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音词意,扫清文字障碍。如果还有疑难字词,一定认真标注好,等上课解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看课文时,就要边看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认识。

3、对照课后练习题边看边思考,弄不懂的标上问号,等上课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还没弄明白的,要和同学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4、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除了词意外,还得思考它的反义词、近义词是什么?对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要用波浪线画出或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读记记。

5、用数字表出自然段或用“//”划分意义段,并试着说说段意。对重点段做出标注,上课时作为重点听老师讲解。

总之,预习课文对孩子学习语文很有必要,因为课堂上很难保证孩子能时刻专心致志。如果孩子在预习阶段标注好了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疑问之处,即使孩子有些分心,也会在老师讲解他标注的地方时留意听讲或做好笔记。


忆梦月华


不少同学认为预习语文就是读课文,读一遍课文就算是预习完课文了。针对学生这种情况,做了以下几点要求,让预习更有效。

1.读准读顺。

每篇新课文,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如果要想把课文读顺,光光只读一两遍是达不到效果的,这就需要拿到新课文后要反复读课文,特别是文中难读句子,就更需要反复读。由此可见,课前能读准读顺课文,是预习的最基本要求。

2.理清课文思路。

预习时,对所读的课文内容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教学时,却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着书上原文照读,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表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预习时没有理清课文思路。

3.查阅相关资料。

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


道立方


语文课的预习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和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预习可以分三步走走: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如《中庸》里说的“人十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个道理一样,有的孩子读两三遍就可以把字音读准,读通顺句子,但是有的孩子可能要读四五遍,甚至更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总之根据孩子自己的不同基础来要求孩子初读课文几遍。

第二步,在课文中圈中课后的生字词,再带拼音读一读,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记住本课要新学的字。这一步的作用就是抓住低年级的学习重点,集中精力学习字词。至于记住字词的好办法有:加一加(如:力加口等于加)、

减一减(如:新减斤等于亲)、

换一换(如:把“拼”字提手旁换成走之等于“迸”)、

猜字谜(王姑娘,白姑娘一起走在石头上,谜底是“碧”)、

比一比(如形近字的比较、同音字的比较等)、

联想法(根据不同的偏旁进行联想,如“晴”想到出太阳,“清”想到河水,“睛”想到眼睛)

……

如果孩子能这样做,既牢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有能训练发散思维等等。

第三步,针对课文内容,解决一两个问题。问题的来源首先考虑课文后面教材里的问题,一般课文后面会有一个很精辟、凸显课文内容重点的问题。所以,要试着重点解决课后的问题。其次,还可以孩子自己提为什么,解决孩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当然,家长也可以提一两个问题,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尽量不要提出太难的问题。

如果低年级孩子能在预习的时候完成以上三步,效率肯定是很高的。


三金鑫加三土垚


孩子怎样预习语文最有效?

预习是在老师正式教课之前自主地先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语文学科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更高效地理解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对于学生是十分有利的。



我通常教学生分三步来进行预习,这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1、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拿过一篇文本,首先进行通读,对于读不准的字词,进行注音解释,对于读不通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读通顺。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了主要内容,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是怎么一步步展开的,主要的思想可以理出一条线。这是需要学生投入思考的地方,是动用学生思维量的地方。



3、提出相应问题。

读通了,也读顺了,思路清楚了,那么就要在再上升一步,读出问题,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

能够对文本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台阶,力求学生思维参与,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头脑学习,越学习越聪明。

[特别说明]

上述方法,为头条号作者海底鱼独家提拱,望对你有益,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海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