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改大幅提高语文地位,大学招生却大幅压缩文科生数量,你如何看这个现象?

山楂树2094


学理工出身的转行做文科的工作比较容易……而且成就不小!从政、经商、经济……金融人才许多是理工科出身,数学都顶呱呱的……

甚至从军队出身的……干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也很有优势!

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多招?!能够有几个能转行去理工的?


新晴辛静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看过很多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很多科目的课程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但是唯独语文教学是反其道而行之,加重古文古诗比例,增加背诵文章等等生活中一毛钱都用不上的东西!

我教过的学生里,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写作文各种引经据典,各种修辞手法作文次次得分优秀,但是在做物理题的时候连:一秒内、第一秒内、第一秒时都分不清!在做政治题的时候连:因为、因此、因而都分不清!请问这样的学生语文真的及格么?很多大学教授都吐槽,现在的本科生写的毕业论文没法看,为什么?动不动就行文优美花团锦簇,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压根就没有逻辑关系,各种逻辑关系表达不清不楚,这样的学生语文真的优秀么?

我觉得语文有两个属性,第一是工具,第二才是文学,语文老师的第一要务应该是教会学生怎么样使用这个工具,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文学!然而现在的语文整个教学里越来越强调文学,把工具性丢在了一边,教出了一大群语文成绩优秀但是不懂表达的残次品学生!我觉得语文阅读理解能不能及格,不应该看能不能理解某知名作家写某作品时的心情,而应该看在读了说明书后能不能正常使用一件简单的家用电器;语文作文能不能及格,不应该看用了多少修辞手法和多少经典案例,而应该看能不能清楚正确的表达一件事情、一个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说,对于学生来讲,以后经常从事文学类工作的可能1%都不一定,但是100%的学生都要用到语文这个沟通工具,不能为了这1%得人而把文学弄成了语文教学重点,而忽视了100%学生的工具需求!


qqttdfb


中学教改大幅提高语文地位,大学招生却大幅压缩文科生数量,你如何看这个现象?

中学提高语文地位,大学压缩文科生数量,题主觉得这两个方面比较矛盾,希望了解到其他人的看法。

首先,就书生所知,目前只是自主招生这一块,许多学校压缩了文科生数量,并非大学招生大幅压缩文科生数量;今年的文科生招生会不会减少,要等各高校出来招生计划后才能下结论。

书生觉得现在谈论文科招生数量减少,为时过早,所以不做进一步说明了。

而从题主的问题中,书生发现,题主把语文和文科生联系在了一起,虽然都有一个“文”字,但二个之间,在书生看来,却并无紧密联系;

或者说,提高语文地位,和提高文科生数量没有联系。

题主所说的提高语文地位,应该是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紧密相关的。

上面的截图,来之教育部的文件,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加强语文的重要性,并不是针对文科生的!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因为不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无论是学文科的还是理科的,想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都需要认真学习语文。

上图的文字中,已经写的非常明确,书生在此也就没必要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提高语文的地位,和提高文科生的地位没有关联性;而且目前来看,也并不存在减少招生文科生的事实证据。


一介书生945


现在很多省城和地级市高中招生都不考文科了(政治历史),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开卷考试(这是明显淡化文科,甚者大量压缩文科上课节数),攻理科没有异议,但是不能放弃文科,放弃文科就是让学生放弃学生人格的教育,放弃品质的教育,放弃法制规则的教育,放弃理想信念信仰的教育,放弃传统美美德的教育,放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普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和教育才事关学生的一生甚者影响学生的下一代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希望教育机构和教师不要有短视的眼光和歧视的阳光对待文科教育和文科生,我把理科看成是人的强大筋骨固然重要,我更把文科看成是人的精神和灵魂,决定人的未来的一定是人的强大的精神和灵魂,他决定了人的一生到底能走多远,因为强大的精神和灵魂就是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也就是人要努力生存下去和克服重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用户50283171769


当下提高语文地位,有如下考量:

一、中文的西式教育后果严重。

1.把表意的汉字当符号认,既笨又傻,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发育。

2.读不懂古人文章、经典和历史,几乎都成了不肖子孙。中国人越来越少中国味。

3.道德滑坡,伦理无序。学生只知蓝球、足球和演艺明星,不知孔孟是谁?孝悌为何?

二、文化自信的需要。

我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几千年为天下榜样,世界木铎。今睡狮已醒,百业待兴,重视国文理所应当。

三、重回王道的需要。

当今世界,霸权纷争,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我华夏子民自当肩负使命,追求四海一家、天下大同,以王道代霸道,以华夏化夷蛮。

四、汉语国文高贵高效。

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表达精准,情感丰富,简洁灵活,高效节约独步天下,华夏学子万不能“荒了自家的肥田,去种别人的烂地”。


汉字醒来


语文课得地位就是要提高,语文是学生了解自己国家前世今生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我觉得还要再加强。

你说大学招生大幅压缩文科生数量,我不知道你说的全部大学,还是个别大学?我在高校工作,对你说的这种情况不敢认同。

大学有好多种类型,例如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例如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我所在的大学),例如专科性大学,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例如医学类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例如军事院校,国防大学等。

所以你说的大学大幅压缩文科生,是指的哪类大学,如哪些理工科、农业类、医学类大学,最近一二十年也有开办文科专业的,但是那不是他们的特长,折腾一阵子后现在回归正本,压缩文科生也属正常;以我们西北师范大学为例,我们学校就以文科见长,不但没有压缩文科生,而且每年招生都要给汉语言文学、历史教育、教育学、外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增加名额。


老左心理工作室


没毛病,不要用应试的眼光看语文,语文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理科生必须有基本的语文功底。学语文就两件事:阅读经典(不限于小说)和写评论,什么培训班都不用上,那些答题技巧和教辅材料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障碍。好比人家老师吃到嘴里嚼碎吐出来给你吃的,不嫌恶心?要学会自己选菜自己吃自己嚼,变成自己的营养。


资深菜鸟666


语文重要,但是权重要控制啊。毕竟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但交流的前提是思想啊,你让莫言跟钱学森讨论问题,几个公式一摆,莫言就傻了。

真要考阅读理解能力,放一篇相对论,一篇量子力学到高考语文全国卷上。真要考文案写作能力,就让考生写一篇某型号永动机为什么不能持续运转一万年的论文!

语文学什么?

语文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学语文最基本就是听说读写。

听:听讲座,听别人说话,要能听懂听出话外音

说:说出你的想法,把问题讲明白,用合适的方式说出该说的话

读:读书,读报,读邮件,读文案

写:做记录,写总结,写邮件,写文案,写论文

关键是应用,生活和工作上的应用,这个是需要长期锻炼的。


火狐520


😡跪求:叫停"3十"模式的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应遵循①不同个体发展差异性及共性规律,②教学规律及学科关联性、③国家需要及国情,④个人就业需求和公平竞争要求!本人坚决反对此次只迁就个性、亳无目的、不尊重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考改革!

😒3十高考模式缺点:学历史(文科)要学理科生一样的数学,化学与历史搭配(笑话),生物与历史的组合(笑料),选物理学理工而不学化学,学历史不选政治(政史不分家),基础数学稍差与高考无缘(判死刑),化学(难)政治(高分难)无人选是不重要吗?文理科不分,如同阴阳、乾坤、日月不分等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不易,化学家、哲学家等要基础学。工程师红利不容挥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民族振兴,事关改革持续发展大好前途!

☺建议:文理分科照样,英语降为100分,理综、文综各科分开考。


南人988


这个不矛盾。因为各自的办学层次不一样 ,办学目的不一样。高中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关键阶段,必须重视。大学教育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知识,语文或许在这一领域不是主课,自然没有必要开设语文 ,但并不影响对本领域其它课程的理解,也就是说具有高中语文教育的水平,已经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了。当然,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影响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