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吃靶向药,要做哪些检查?该注意些什么?

有容乃大8818



目前驱动基因的变异以及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有差别的,比较常见的情况如下:


1 EGFR突变。大约发生于10%-30%肺非小细胞肺癌之中,更多见于不抽烟的亚洲女性腺癌患者,主要发生部位为18-21外显子,其相应的靶向药物为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在使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无效并存在T790M耐药突变时,可以使用奥西替尼;


2 ALK基因重排。多见于年轻、不抽烟的男性腺癌、腺鳞癌患者。克唑替尼为一线药物,色瑞替尼作为克唑替尼耐药 ALK阳性转移性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 ROS1基因融合。常见于年轻、不抽烟低分化腺癌患者。克唑替尼为一线药物,如果耐药,劳拉替尼、卡博替尼可以作为替代药;


4 MET基因扩增或突变。多发生于年龄较大者,腺癌或多形性腺癌或肉瘤样癌多见。可以选用克唑替尼和卡博替尼。


当然,并非所有的靶向治疗都需要基因检测,一些泛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和乐伐替尼,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如阿法替尼、贝伐单抗、安罗替尼是无需基因检测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可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1.要先做基因检测

在使用靶向药之前,一定要做基因检测,确定病人的致癌靶点,再选择对应的靶向药,这样药物进入人体后才可以精准瞄准靶点,释放药物,阻断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使其死亡。而没有找到相应靶点的,用靶向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2.要有相应的靶向药物

拿肺癌举例,临床上主要把肺癌分成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突变,主要是非小细胞肺癌,用靶向药效果明显。但没有这类基因突变的肺癌,就不能用此类靶向药。

1、院外口服药物时需注意有无相关毒副反应

如果出现毒副反应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如:严重的食欲下降、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等。严重不良发生时需要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必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

2、靶向治疗同样需要定期检查以评估疗效

复查时携带既往CT片子或MRI片子,便于主治医师评估治疗效果,无效时及时找出疗效不佳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在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擅自决定继续服药,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3、购买靶向药物时切不可随意相信医疗小广告

尽量在医院或正规药房购买,因为药物剂量和药品成分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4、注意其他药品与靶向药之间的相互反应

有些口服药物或治疗方法与靶向药物治疗之间可能会有相互抵抗的作用,因此,如果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慢些肾病或其他疾病,在就诊时请及时告知医师正服用的药物,咨询是否可以继续服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5、不要盲用靶向药

靶向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治疗的福音,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服用,没有经过靶点检测的盲目服药是不科学的,或者说只是增加经济负担;也不是一旦开始服用就万事大吉,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规范的服药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获益,这是所有服药患者都应遵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