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历史: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为什么在西方长演不衰?

很多人知道,当年的样板戏除了京剧,还有两出舞剧,即《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一九七二年尼克松与基辛格访华时都观看了《红色娘子军》,从以后尼克松写的回忆录来看,他还是看懂了其中的内容的,即奴隶求解放。

艺术是相通的,由此让我们联想到了美国历史上的黑人解放运动。

时至今日,在西方的舞台上,《红色娘子军》依然火爆,长演不衰。对此,个别人给出的结论竟然是:西方人是在“猎奇”。

可以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但是对本国文化上的妄自菲薄,也对西方人及其丰富的文化缺乏理解与认识。

一、《红色娘子军》之所以能在西方人心中引起共鸣,与他们的“女权思想”密不可分。别忘了在英国可是“女王陛下”在统治,古希腊的美神维斯,美国的“自由女神”塑像,无不述说着“女权”的尊贵与神圣。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有众多女性的参与,无形中拉近了新中国与西方人的距离。

二、在西方人心中,巴蕾舞是他们的“专利”,而新中国能将自己民族解放的光辉历程与西方优美的舞姿完美结合,堪称人间奇迹,岂能不啧啧称赞!

三、通过舞剧《红色娘子军》,让西方认识了解了新中国的文化与情怀。对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文化与艺术,我们都可以兼收并蓄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世界潮流中与各国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