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竟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忠肝义胆岳老三


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就是会有惊人的巧合,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有三家分晋,于是晋国一分为三,而到了同为乱世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三家归晋,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被司马家族打破而建立了晋朝。当然,此晋朝非彼晋国,而三家归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以老谋深算和心狠手辣著称,当时魏、蜀、吴三国打来打去,谁也解决不了谁,没想到最后司马家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将魏蜀吴三国灭掉然后建立了晋朝,说到司马懿,就不能不提诸葛亮,这两个人是三国中后期战场上的对手。

喜欢三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句话,即“既生瑜何生亮”,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而当时的三国还有这样一句话,即,“死诸葛走生仲达”,这说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兴兵北伐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和司马懿对战,两人互有胜负,可谓旗鼓相当,但是司马懿胜在长寿,而诸葛亮则没有活过司马懿。

说起来,诸葛亮比司马懿还好小两岁,却比司马懿早死了17年,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临死之前也不忘和司马懿对战,这就是著名的五丈原之战,当时诸葛亮已经在军中去世,但为了避开司马懿顺利撤退,诸葛亮临死之前将军中的大小事宜安排妥当,然后下令在他死后秘不发丧。

所以等蜀军有条不紊的撤退的时候,司马懿先是认为诸葛亮死了,自然应该趁机追击蜀军,但又看到蜀军中似乎有诸葛亮的身影(其实是姜维等命人雕刻的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司马懿又怀疑真是诸葛亮设下的计,其实还没有死,所以魏军不敢贸然去追。

就这样,司马懿错过了最佳的追击时间,等到知道诸葛亮确实已经去世的时候,已经不能再去追了。而司马懿也只能感叹“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也因此,才有了民间传说中的“死诸葛走生仲达”。

这似乎是两人最后的一战,毕竟诸葛亮在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但其实两人的对比从没有停止,当然这种对比是后世之人强加到两人身上的,说的就是两人的身后事,身世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坟墓。坟墓是一个人死后的安息之地,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坟墓历来被帝王将相所重视,坟墓的选址、规格、建造、陪葬品以及安全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而这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坟墓的安全性,安全性的要求是什么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要被盗墓贼盗掘,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所以帝王将相们都要绞尽脑汁想着将自己的坟墓建造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而且异常坚固,只有这样才能躲开后世的盗墓贼们,毕竟谁也不想去世后的安息之地被破坏。

那么司马懿和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诸葛亮,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就葬在定军山,因山为坟,坟墓中只容下棺材即可,陪葬品什么的都不需要,死后穿的衣服就平常衣服即可,可谓简单至极,这还不是最简单的。

诸葛亮甚至都没有为自己选择具体的墓穴地址,他嘱托刘禅找四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等到杠断绳烂了的时候,就地挖一个墓穴,然后将他的棺材放进去即可。这可以说是相当的随性,而刘禅也随了诸葛亮的心愿,真的找了四个壮汉抬棺。

只是四人走啊走,走了一天一夜了,杠绳还是没有要断的迹象,等四个人终于累虚脱的时候,实在不想继续抬了,然后就地挖了一个墓穴,将诸葛亮葬了进去。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在刘禅面前说露了嘴而被刘禅处死,结果就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埋在哪里了。

当然这个故事也只是传说,真实性值得商酌。不过定军山下现在确实有一座武侯墓,其内机关重重,或许就是真正的诸葛亮墓。如果是真的的话,那么诸葛亮的墓必然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遗命。

接下来再来看看司马懿的坟墓。司马懿临终前,也定下了墓葬制度,即“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简而言之就是在首阳山薄葬,不坟、不树、不谒。不坟的意思就是只有地下的墓室而没有地上面的封土堆。这个薄葬制度基本贯穿了整个两晋时期,大部分的两晋皇帝的陵墓都是不坟、不树、不谒。

所以这就给后世探查两晋陵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过早在东晋时期,西晋帝陵就被盗墓贼盗挖过,司马昭、司马炎和司马衷的陵墓都被挖了,其内风水被破坏,陪葬品被洗劫。当然后来的东晋皇帝们的陵墓也被盗墓贼光顾过。

盗墓贼光顾之后,陵墓被洗劫一空,能证明其身份的物件都没有了,这也是现在无法确认两晋陵墓真正归属的一个重要原因,考古界只能对以发现的两晋陵墓进行推测,但却无法得知陵墓主人到底是谁,这就是著名的两晋皇帝陵墓集体失踪案。

至于司马懿的高原陵有没有被盗挖,具体葬在什么位置,迄今还是一个谜。至于网络上传言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老农在首阳山种地干活的时候一锄头锄出了司马懿的陵墓,这基本就是一个不靠谱的言论。

所以据此有人认为司马懿的陵墓比诸葛亮的坟墓早被发现,从而得出去世千年后的两人,司马懿还是输给了诸葛亮的结论,也是后人的臆造。在三国时期,司马懿笑到了最后,而在他们死后,再将两人进行对比的都是后人,并不是两人的本意,倘若两人听到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身后事也进行了对比,那肯定是笑而不语了。


萧晓四姑娘


2010年的一个夏天,河南偃师县南蔡庄有个老农在首阳山上劳作,结果用锄头刨出了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一名手拿战斧的武士。经专家研究、挖掘、考证此处正是司马懿墓。


而诸葛亮的墓葬至今仍未找到,司马懿千算万算却没有躲过老农的锄头。以此来看诸葛亮之计更高明。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主要谋士,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司马懿长期执掌曹魏大权,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一生将隐忍发挥到极致计谋无数。他活的年纪挺长,熬死曹操祖孙三代和诸葛亮。他一辈子都在算计,有人称他是老狐狸。五丈原和诸葛亮斗智斗勇,胜出。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在祁山,司马懿带兵40万在渭水,两方摆开阵势,一决死战。诸葛亮利用上方谷特别地形定计。 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宽敞,能容千人。于是,诸葛亮令人把火 药、干柴等易燃物藏于谷中,准备火烧司马懿,他在山上安排埋伏数千名精兵。



诸葛亮让魏延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果然 司马懿上当入谷,谷口被堵。诸葛亮命人将火投入谷内,引燃一切易燃物,一时间火光冲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眼看就要化身火海,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浇灭了烈火。


天助司马懿父子,他们突破重围死里逃生。诸葛亮此计失败,从此在五丈原一病不起,54岁终于五丈原,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熬死诸葛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被葬于河阴首阳山。他临死时还有个“临终之计”,此计的目的就是保障自己的坟墓不被人挖掘。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这样的安排:



“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不起坟头,不在葬身处种树,不立墓碑,不要陪葬器物,不做任何标记。另外也不和遗孀合葬。另外司马懿还安置后人下属:“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不许扫墓祭拜。司马懿下葬的当天多副棺材同时出城,葬毕让抬棺之人服下毒药,司马懿的墓葬处成为千年秘密。期间也有好多人寻找司马懿的墓穴,清朝年间有个洛阳的知县叫龚松林是司马懿的崇拜者,为司马懿墓痴狂,潜心研究司马懿的墓葬。经过多方面搜集材料他认定洛阳老城北的青菜冢是司马懿的墓葬,并且经常去祭拜,崇拜司马懿的人包括文人、学者、市民百姓也纷纷效仿。青菜冢一时名声大噪,引起摸金校尉们的注意,1948被盗挖。1965年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确认这是北魏清河王的墓葬,那么多人才知拜错了墓主。谁也没想到司马懿的密葬处竟被一老农发现。


司马懿的“临终计”其实来自于曹操和诸葛亮。据史书记载,曹操设立摸金校尉等军衔,专业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对前朝墓穴大盗特盗。以至于考古界无奈感叹“汉墓十室九空”,“汉墓考古靠运气”。曹操当然不想让自己死后落个被盗的下场,临终安排薄葬,用障眼法安排72个墓穴,真身密葬。根据史书的记载,曹操一共有72个墓穴,被称为“72个疑冢”。直到2009年12月27日,经考古队才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就是曹操。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后,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一番安排,据《三国志》记载: “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据说当年诸葛亮遗言让刘禅叫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行走,一直到绳子磨断为止,断绳之处就是埋葬之处。但是当时四个大汉抬了很久绳子都没断,累的受不了就商议不再往前抬了,干脆直接掩埋。回去后领赏时遭到刘禅怀疑,刘禅断定那么粗的绳子不会很快磨断,于是就审讯四人,他们招供后被赐死。诸葛亮的葬身处成了千年之谜,直到今天未解。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千年后还是甘拜下风。


小姐姐讲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活着时斗,死了依然在斗,有人问了,死了还咋斗呢?

原来二人死前都留了一计,结果司马懿的计谋被一个老农无意中破解,而诸葛亮的遗计至今无人能破,所以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诸葛亮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死前各留了怎样的计策?为何司马懿的计策被一个老农破解了?

话说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杨老伯(化名)正在首阳山上开荒,一撅头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钱币,老伯知道首阳山上埋葬着许多名人,比如西晋的五位皇帝都葬在这里,陆陆续续也发掘了一些陵墓,但晋宣帝司马懿的陵墓一直没有发现,千百年来始终是个谜。




杨老伯心想,难不成我挖到了司马懿的墓了?随后他笑了,笑自己痴人说梦,司马懿的墓专家、盗墓贼都找不到,我一个老农哪有这福气啊!

杨老伯想的没错,千百年来司马懿的墓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盗贼对它情有独钟。

盗贼想:司马懿是西晋的开创者,他的陵墓里陪葬品一定很多,能找到就发财了……。

然而现实是,司马懿的陵墓和盗贼玩起了捉迷藏。

司马懿陵墓千年找不到,是司马懿临终留下的计谋起了作用。




司马懿早就料到自己死后会被盗贼惦记,临死前把大儿子、二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儿啊,我死后千万别起坟头,不要立碑,不要烧纸祭祀,埋了后不要让人看出和周围环境有何区别”。

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引自《晋宣帝.司马懿传》

司马师和司马昭很诧异,心想老爸为何要这样做呢?

司马懿看出了他们的疑惑,随后说:“魏王曹操死前布下了七十二疑冢,就是防止盗墓贼盗墓。”

“魏王可是盗墓高手,他曾盗掘汉梁王墓,据说得金百万,一下子解决了军队缺资金的燃眉之急”。司马懿说罢看了看两个儿子,见他俩垂首跪在床前。

司马懿没有底气,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曹操有鉴于此,为了防止别人打他墓中的宝贝主意,也为了自己身后安定,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四门出殡,八方分散开来埋了72个假坟计谋。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计。



两个儿子听的仔细,不由而同的说道:“计策虽好,但有个弊端,假如尽掘72疑冢,不是同样能找到曹操埋的地方吗?”

司马懿听后露出了一丝微笑,一阵喘息过后,司马懿说:“看来我儿没有曹操奸诈,你俩怎么会被曹操的障眼法骗过?”

司马懿临死前为两个儿子上了一堂谋略课。

司马懿断断续续说道:“曹操布置的72疑冢里根本没有他的真身,实际在出殡的同时,早就遗计儿子埋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恍然大悟。

“儿啊,蜀国丞相诸葛亮和我斗了一辈子,可是他短命,54岁就死在了五丈原,听说他临死前遗计刘禅,布下了疑阵,到目前没人知道他埋在什么地方。



司马懿愤然说道:“显然诸葛亮和我叫板,他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之能,肯定预测到将来咱司马家要得天下,为了防止咱们清算他的过去,和咱们玩起了躲猫猫。”

讲真司马懿果然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没逃出他的研判。

司马懿于嘉平三年(251年)病逝,享年73岁。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遵照遗嘱“不树不坟”埋葬了老爸,然后按照老爸留下的锦囊妙计,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的士兵,除了兄弟二人知道墓址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时光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悠乎过去了。时间来到了杨老伯开荒的这一天,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杨老伯刨到的恰恰是司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钱币经专家鉴定,是魏国钱币,这时还不能断定是司马懿的墓,经过考古人员进一步的挖掘,发现墓中有宣帝、仲达等刻文。

这些出土文物无疑证明这就是司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马懿墓葬之谜被杨老伯无意破解。

消息很快传开,当时人们笑称,司马懿又输给了诸葛亮。因为到发现司马懿墓时,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个谜。(定军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诸葛亮的墓都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司马懿始终没斗过诸葛亮,他永远想不到诸葛亮的计策更高一筹。

原来在魏、蜀交战的前沿阵地五丈原,司马懿和诸葛亮死磕,由于诸葛丞相事必躬亲,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身心交瘁,最终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当时司马懿56岁。



司马懿得到消息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假如诸葛亮不死魏国兴许就灭了。

据说诸葛亮临死前为刘禅留下了一条锦囊妙计:“他让刘禅派四个壮汉抬着装着自己尸体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绳断处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死后,刘禅不敢有违丞相遗命,于是依计而行。

却说四个壮汉抬着棺材走了两天后,看绳子完好无损,四人为了偷懒就把诸葛亮的尸体下葬了。打算回去骗刘禅说绳子断了。

埋葬了诸葛亮,四个人打道回府领赏,等四个人说两天后绳子断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刘禅觉得不可能,绳子怎么会这么快就断了,经过审问,四个壮汉如实招供了,刘禅大怒杀了四人。



等刘禅平静后,一想坏了,忘记问四个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后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无人知道,到现在都找不到真身的埋葬地。

结语:诸葛亮的真身埋在哪里无从知道,四个壮汉把信息带到了阴间地府,司马懿没料到诸葛亮能想出如此妙计,司马懿最终没斗过诸葛亮。


秉烛读春秋


司马懿谋朝篡位,死后被挖了坟墓。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得后人们敬佩,依然在庙堂上受万民朝拜。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更重要是他们在死后做出的决定。司马懿死后是要自己简单的下葬,不要告诉别人自己埋哪里,只是吩咐了这些而已,但是却没想到千年之后,被一个老农民随便的挖了几下,就挖出他的坟墓了。而诸葛亮的坟墓不仅是没有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会有人去挖坟的。诸葛亮在死的时候,让别人去抬棺,走到哪里就下葬到哪里,结果最后那些人回来的时候都忘记在哪里了。



其实诸葛亮就早就已经是算计好了。他致死也是比司马懿技高一筹,死的时候都能够吓走司马懿。到了下葬的时候,自然是不会让别人找到自己的坟墓,或者说诸葛亮是已经修仙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而司马懿是一个凡夫俗子,因为他恶劣的名声,所以很多人都惦记他的坟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原因。

诸葛亮的真实坟墓还没有被找到,而司马懿的坟墓已经被人挖了。

现在司马懿的坟墓已经被人找出来了,而且是一个老农民。这个是司马懿临死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把自己的坟墓隐藏的那么好,却被一个农民随便的挖了几块土就给挖了出来,最后得到了大家的注意,司马懿的坟墓也就被挖开了。


司马懿临死的时候可是仔细的吩咐过儿子,首先就是不要让儿子篡位,一定要好好的对待国君,让魏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这个可是重复了很多遍,当时他的儿子都已经深刻的记住了,司马懿也是非常满意的死去。

但是这个最重要的一点,他儿子根本没有做到,他司马昭不光是杀掉了当时的皇帝,而且让自己的儿子也坐上了皇帝。司马懿就变成了一个乱臣贼子,谋朝篡位,该遗臭万年,死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当时司马懿还要讲了,要自己埋葬的时候,一定要隐秘一点,不要有什么树之类的,陪葬品也非常的少,尽量的简朴一点。可能这句话也没能够让他儿子听下去,否则的话也不会这么容易被找到。要是真的想要隐藏的深一点的话,会有很多方法的,但是司马昭肯定是没有对他父亲的话太过于在意。


像诸葛亮的坟墓都没有找到,就是因为他埋藏的非常的好。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就算是刘禅也不知道。这个可是诸葛亮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的,不希望自己死后有人打扰自己。

诸葛亮比司马懿聪明的多,所以才不会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我们现在看三国演义,很多时候就把司马懿当做诸葛亮的对手,就连周瑜都没有打败过诸葛亮。这两个人是旗鼓相当,在北伐期间两个人是挣的你死我活,各有胜负,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什么结果。生前没有人是能够彻底的碾压另一方,但是死后诸葛亮却是战胜了司马懿。


从这一方面也能够证明诸葛亮是神机妙算的,他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不会让人找到自己的坟墓,司马懿精心准备了这么久,结果还是被人找到了坟墓。曾经还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我们曾经到过诸葛亮的一个坟墓里面,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里面还立一个牌子,说几百年后刘伯温会到这里,当时刘伯温就吓傻了,因为诸葛亮名过其实,结果这么厉害,当场就跪了下来。

而司马懿的坟墓却被一个农民一锄子就给挖出来了,这两个进行对比一下,诸葛亮自然是更胜一筹。

诸葛亮或许就已经成仙了,在人世间里没有坟墓。

诸葛亮或许没有死去,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死后成仙了,所以才找不到他的坟墓。在北伐中死去,只是因为他的使命已经结束了,不管他再怎么努力,这一切都是天注定的,诸葛亮选择放弃了。就比如上方谷的大雨,明明就可以一举杀死司马懿,可是上天却不要司马懿死,最后诸葛亮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使诸葛亮再怎么聪明,他也不能够和上天做对。可是就算是这样,诸葛亮依然是我们心目中那个伟大的诸葛亮,他的生前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们自然是为他追封为神。就算真正知道他的墓也一定不会去盗的,从小读过三国演义,稍微有良知的人,不仅是不会盗诸葛亮的墓,反而是会尽量的保护。

司马懿就算了吧,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千古的大坏蛋。所以司马懿输了也是正常的,诸葛亮一定会取得胜利。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但是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就已经赢了。

你们认为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三国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因为自幼博学多才,所以得到了曹操的关注。公元201年,曹操曾经征辟司马懿为官,但当时的司马懿认为曹操为阉宦之后,所以装病躲过了曹操的征辟。



公元208年,曹操以武力胁迫司马懿出仕为官,29岁的司马懿出任文学掾,从此成为了曹魏集团重要的谋士,经常陪伴于曹操身边南征北战,学会了曹操太多的机谋权变。

公元220年,曹操感觉自己寿数将近,便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因为生前盗墓无数,而且乱世尚未终结,所以曹操在去世之前交代曹丕等人。自己的墓葬一定要选在土地贫瘠的地方,而且还要“不封不树”,墓内不得陪葬金玉宝器,只需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即可。也因此,后世根本找不到曹操的陵墓,甚至出现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闻。



公元251年,72岁的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魏所有的军政大权,奠定了司马家将来取代曹魏的基础。这一年司马懿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司马懿仿效曹操设下一计,《晋书·宣帝纪》中记载

先是,[司马懿]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这也就是说,司马懿也选择了薄葬,并且仿效曹操葬在了土地贫瘠的山上。同样不立坟丘,墓内舍弃金玉宝器等陪葬品,后来的死者也不得合葬。



除薄葬之外,司马懿还有一招比曹操玩的更绝,甚至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其临终遗命;“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这也就是说为了防止盗墓,司马懿连子孙拜谒祭奠也省下了。

司马懿薄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然而千算万算,司马懿没有算到,上世纪末,一位农民在田间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武将。后来经过发掘鉴定,司马懿的墓葬最终被发现。



反过来再看诸葛亮,诸葛亮临终时同样选择了薄葬,《三国志》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的陵墓因山为冢,墓穴仅仅能够容纳棺椁,且没有陪葬品。这也导致了诸葛亮的陵墓更难被发现,所以直到今天诸葛亮的陵墓依然是一个谜。

当然民间也有传闻,诸葛亮死前遗命5个人抬棺向南,其中4个人负责抬棺,1个人负责做饭,直到绳子自然断裂之后,就地掩埋即可。



不过在这个事件中,诸葛亮仅仅给了5个人4两银子,最终4个抬棺的人杀死厨子,企图每人分一两。而厨子想独吞,在饭食中下了毒药。5个人一起毙命,从此再也没有了诸葛亮墓葬的消息。

正因如此,后世传闻诸葛亮临终计谋,确实高于司马懿一筹。


我是越关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也颇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二人都是三国时代非常有才能的名士,他们各为其主,在那三年多的时间里频繁交手,但司马懿总会被诸葛亮所压制所算计,因而多次败于诸葛亮之手,甚至在上方谷还曾险些送了命(当然了这只是小说演绎而已),更可笑的是诸葛亮死后还出现了“死孔明吓退活仲达”一幕。所以在世人看来,司马懿总是输给诸葛亮,其人也不过尔尔。


据记载,司马懿临终前曾留有遗嘱,丧礼从简,葬入首阳山,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坟墓地表不留任何痕迹。

大概司马懿出于怕自己的坟墓被盗或者被仇家报复等原因,他不想让自己的坟墓为世人所知晓,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遗嘱。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士族大家都比较倾向于陵墓“不封不树不坟”,像曹操,曹丕等都是如此,可能那个时代盗墓横行,为了不被后人打扰他们才会想出这种墓葬方式吧。

司马懿死后,他的后人也完全遵照其遗嘱,将他的棺椁葬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而且当时出殡时一共有七口棺材同时出发,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别人不知道哪口棺材才是真的,也许七口棺材都不是真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抬棺之人都被强制服下毒药最后死去了,所以司马懿的墓地真的一直没有被人找到,他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在地下长眠了一千七百多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墓碑,墓碑上依稀刻有古文,虽然这位农民不识字,但他隐约觉得这块墓碑年代应该很久远了,于是将这件事汇报到了村里,后经专家学者研究认定,这块墓碑就是司马懿的墓碑,最终司马懿的埋葬之地被确定了下来。

没想到司马懿生前为了保证自己死后不被打扰想的那么周全竟然还是被后人所识破,更讽刺的是还是被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所破。再对比自己曾经的对手诸葛亮,诸葛亮当年临终前也留下遗嘱,死后让四个人抬着他的棺椁,出南门一路向南走,绳子断裂的地方就是他最终被埋葬的地方,而至今诸葛亮具体埋葬地点还是没人知道。


所以也难怪有人会嘲笑司马懿死前斗不过诸葛亮,死后依然斗不过他,可能司马懿唯一能胜过诸葛亮的地方就是活得更久一些吧……


咸鱼闲聊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最终赢家,曹孟德、刘备、孙权等枭雄争夺一世,最终却让司马家捡了一个大便宜,不得不说司马懿心机深沉,韬略过人。司马懿死前怕自己的陵寝遭后来者打扰,于是他留下一计,让别人无法找到他的葬身之处;这跟诸葛亮的绳断即葬,曹孟德的七十二疑冢有异曲同功之妙。但是一千七百多年后,一位农民无意中挖出司马懿的墓,根据墓碑上的记载,专家学者们推测这就是司马懿的墓。人们认为诸葛亮的墓一直没有找到,但是司马懿的墓却找到了,由此可见身后之事孔明还是强于仲达!

《晋书》中记载: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也就是说司马懿为了防止死后不清静,陵寝被后人惦记,所以他立下三条规矩:其一、不坟不树,也就是深埋陵寝,地面不作任何标志,不造坟,不植树;其二、后终者不得合葬,也就是司马家族的人各葬一处,不得将其他人跟他合葬,他的老婆死后都是葬在其它地方的,没有夫妻合葬;其三、不谒陵,也就是后人不准给他上坟,但是可以在假坟上祭奠他。司马懿生前隐藏得深,死后埋得更深,千年来他的墓一直没有人打扰,不想最终被一个农民给发现了。

司马懿是一位不出世的奇才,他成功的秘诀在于隐忍,他熬过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熬过了帝王之术高明的曹丕,又熬过了曹睿、曹芳、曹髦三代皇帝,可以说司马懿的生命力十分的悠长绵久。当时盗墓之风盛行,汉朝的皇陵都被大规模盗过,汉武帝的尸体都被扔出陵外,吕后的尸体也被侮辱过。因此三国时代流行薄葬,也就是殉葬品十分的少,金银珠宝基本不会殉葬;帝王将相除了薄葬外,还喜欢隐藏自己的墓,以免被后人惦记。诸葛亮死前让三名壮士抬着他的棺木前行,绳断即葬;又用四块黄金诱使三名壮士相互残杀,最终无人知道诸葛亮到底葬在何处,因此诸葛亮死后得以清净。

司马懿一生树敌甚多,就算有晋朝保护他的陵寝,百年之后晋朝亡了,他的陵寝一样会被骚扰。因此司马懿死前也留下计策,以确保他的陵寝不会被后人知道;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身后三计十分高明,也确保了他的陵寝千年无人能进。奈何天意弄人,一名农民无意见挖开了他的陵寝,根据墓碑的记载,人们确认这就是司马懿的真墓。洛阳蔡庄的司马懿墓规模宏大,防盗措施齐全,司马仲达被雕刻成一个武将的形象,威武霸气!


大秦铁鹰剑士





答:正式作答之前,先说一个离奇的故事。

话说,东汉灵帝时代,益州有一个名叫司马貌的愤青,恨世愤俗,经常写诗文骂世道。

诗文写好了,就焚化祭天。

司马貌的文采很好,玉帝看到他的诗里写“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就决定罚他代替阎罗王上半日班,看他能力如何。

判官故意刁难,呈上一宗反复缠绕了三百五十多年的疑难大案交由他判。

该案是以忠臣自居的韩信、彭越、英布状告刘邦夫妇冤杀自己的冤杀案。

司马貌细审前来后去事,非常同情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遭遇,痛恨刘邦夫妇的薄情寡义,当场拍板说:“你们三人的确是死得可怜!寡人做主,就把汉家天下三分与你三人,各掌一国,报你生前汗马功劳!”

司马貌对韩信说:“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冤而死。寡人发你在樵乡曹蒿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一半汉家山河。你那时威权盖世,任你谋报前世之仇。当然了,你终生不得称帝,以证明你没有背叛室汉的心思;你的儿子受禅代汉,追尊你为武帝,偿还你前生的十大功劳。”

然后对英布说:“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又唤上彭越,说:“发你出生在涿郡楼桑村刘弘家,姓刘,名备,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做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氏灭汉,你续汉家国祚,可以表明你的忠心。”

彭越跺脚说:“三分天下,正是大乱之时,西蜀一隅之地,怎么可能和吴、魏分庭抗礼?”

司马貌安慰他道:“先别急,我早帮你物色好扶助你的文臣武将了,韩信的谋士蒯通足智多谋,可发往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为卧龙。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再发霸王项羽到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仍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

安排好韩、彭、英三人,司马貌扭头对刘邦说:“罚你来生继续做皇帝,好吗?”

刘邦面露喜色,说:“好,我前生做皇帝还没做过瘾呢,您这么判,太好了。”

司马貌看着刘邦的流氓相,气不打一处来,咬牙切齿地说:“你来生就做汉献帝,一生都要给曹操玩,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这叫做:前世君负其臣,来生臣欺其君以相报。”安排完刘邦,该安排吕后了。

司马貌对吕后说:“你呢,就投胎到伏家,将来做汉献帝的伏皇后,一起接受曹操的折磨凌辱,最后被红罗长绢勒死在宫中,偿还长乐宫的仇恨。”

司马貌的判定结果有条有理,玉帝称赞说:“三百多年的陈案积案,你一下子就断明了,真是天下之奇才啊。看来,你的确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怀才不遇,来生宜坐王侯之位。这样吧,你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马之家,名懿,表字仲达。一生出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曹操虽说是韩信报冤,但他欺君弑后的恶行,不可为训。怕就怕后人不知前因后果,有样学样,坏了世道。就让司马懿像曹操欺凌献帝一样欺凌曹氏子孙,以警后人。”

司马貌大喜,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那么,按照这个故事的设定,东汉末年的乱世大厮杀,原来是西汉初年的大冤案埋下的祸根,万物皆有因果,世事全有前缘。

南阳诸葛亮,前生不过是韩信手下区区一谋士蒯通,如何能跟玉帝钦定的“王侯”人选司马貌斗?

所以,就有了秋风五丈原、司马懿耗死诸葛亮的结局。

那么,所谓司马懿和诸葛亮“死前都留了一计,结果司马懿的计谋被一个老农无意中破解,而诸葛亮的遗计至今无人能破”,到底是从何说起呢?

说的无非是诸葛亮的墓地尚无人知晓,而司马懿的墓地已被发掘。

诸葛亮留下的“计”是:让四个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绳一断,马上就地掩埋。

由于墓地是随机定的,所以至今成谜。

司马懿留下的“计”是:简葬了事,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按说,司马懿的墓地也很隐秘,但这之前,他的后代——西晋的五位皇帝也都和他葬在一起了,司马懿根本没法低调。

那么,2010年夏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的一位杨姓老农在首阳山上开荒时,无意中挖出了司马懿的陵墓。

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用隐秘的方法下葬,但司马懿的墓地被发掘,而诸葛亮的墓地仍无人知晓,可不就是“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不过,说老农“破解”司马懿的计谋,有些欠妥,啥“破解”?不就撞了狗屎运,无意中掘出一座墓吗?

所以,提问者提这个问题确实很无聊,为了让这个无聊的问题带上点趣味,我多讲了一段荒诞不经的小故事。

谢谢阅读。


覃仕勇说史


司马懿与诸葛亮作为三国中期的一对死对头,在自己死后之事的安排上,着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在其遗诏中说: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

这个官方的遗嘱表明,诸葛亮的遗嘱是希望自己在死后简单安葬。穿着死时的衣物,葬于汉中定军山。然而经后代学者发现,汉中定军山的武侯墓只是一个衣冠冢。诸葛亮真正的陵墓在何处,并不被人所知晓。

而司马懿亦是如此避免自己死后被人发觉,他所定下的遗嘱有三条,第一是,不坟不树;第二是,不祭不拜;第三是,不离不弃。总的来说,与诸葛亮设置衣冠冢的方式不同,司马懿采取了类似曹操72遗冢的做法。

在自己出殡的当天,抬了许多副棺材同时安葬,并在出殡之后,叮嘱其儿孙,将所有抬棺之人全部斩尽杀绝。这一做法使得千百年来司马懿的墓葬也成了一个迷。

然而在2010年,河南偃师县南蔡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在首阳山上进行耕作的时候,不经意间用锄头刨出了一块石碑,并在附近陆续发现了五六枚铜钱。最终经过相关学者的发掘研究,确定了这块墓葬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魏将军司马懿。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司马懿机关算尽,然而其真正的墓葬,却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而诸葛亮设置衣冠冢的做法,不仅使定军山的武侯祠香火不断,而且还真正的做到了隐藏自己真正墓穴的目的。

当然关于诸葛亮最终胜了司马懿的故事,还来自于三国演义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桥段,讲的是诸葛亮在死后设计,首先大张旗鼓的宣扬诸葛已死的消息。而后又在蜀汉军队从五丈原撤军之时,用伪装手段,使司马懿感觉诸葛亮只是诈死。从而感觉自己中计,并率军撤退。以这种计谋,帮助蜀军安全撤回成都。诸葛亮确实在故事传说中胜了司马懿一筹。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大都被进行了夸大处理,其实在正史的记载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手也是互有胜负的,并不能说究竟谁更厉害一些。

作为真正历史中的形象,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非常厉害的政治家,但并非是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其实诸葛亮这个角色,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做法。不仅消耗了大量蜀汉的军事人才,而且耗干了蜀汉地区的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蜀汉王朝的灭亡。

而司马懿作为一个非常具有政治眼光的人才,在北伐与诸葛亮的对抗之中,不断铲除异己,并扶植自己的亲信力量。为其儿孙,最终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司马懿应该要比诸葛亮更为成功,毕竟司马懿的后代成为了皇帝,而诸葛亮的后代,只能战死沙场了。


小小嬴政


司马懿和诸葛亮生前就斗了一辈子,死后居然也在斗,为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死后的司马懿输给了死后的诸葛亮?原因在这里:

司马懿聪明反被聪明误

司马懿的人生绝大部分都是曹魏的忠臣,不过到了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就彻底黑化了,变成了一个残酷、残忍的权臣。

对待政敌曹爽及其党羽,灭三族:

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晋书》

对待坚定忠于曹魏的重臣王凌,逼他自杀,灭他三族:

即以凌归于京师。道经贾逵庙,凌呼曰:"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至项,仰鸩而死。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晋书》

司马懿做了这么多坏事,自然怕他死后,仇敌报复,于是他临死前,交代司马师和司马昭:丧礼从简、不修陵墓、不设明器、禁止拜谒。

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晋书》

司马懿死后,葬在河南温县首阳山。衣冠南渡后,连司马懿的后人都不知道他的墓在哪里。那些想盗司马懿墓的人,更不可能得知。

2000多年后,一个农民在放羊时,无意中发现了司马懿的墓。司马懿想隐藏墓穴的阴谋落空。

诸葛亮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据《三国演义》的记载,诸葛亮临死前曾交代杨仪,让四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木一直往南走,绳断之处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死后,杨仪照办。诸葛亮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下葬了,没有人知道诸葛亮葬在哪里。

当然《三国演义》这是瞎扯,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死后葬在定军山。

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只是,葬在定军山就不清楚了,后人也没有找到诸葛亮下葬的地方。

诸葛亮比司马懿幸运,没有农民发现他的墓地。这一句,诸葛亮算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