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战机飞跃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值得庆祝?

庆祝的目的不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维持藏南的战略平衡。

J10C飞跃珠峰可能代表了J10C有常驻高原的能力了,以前在高原上常驻的只有J10A。现在印度佬的阵风到货了,还把这玩意放在了印度西部边境地区的哈里亚纳邦安巴拉空军基地这个地方距离我国边境只有几百公里。第二个换装的中队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哈西马拉空军基地,这个地方距离我国的边境不到200公里,印度什么目的昭然若揭。J10A是无法抗衡阵风的,一但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部署完毕,藏南地区的空中力量就会失衡,所以我们及时部署了和阵风同代的J10C。

不过就算是J10C也不能保证完全压制阵风战斗机,阵风的发动机M88-2比J10C的WS-10B先进了半代,阵风的推重比更好,更适合在高原上使用。阵风的雷达系统和J10C应该在同一代技术水平上。而且J10C受限于机身布局的问题,外挂能力不如阵风。我们的优势在于PL-15的强大性能,但是J10C的雷达探测距离能不能让这种极其先进的主动中距弹的性能全部发挥出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另外对于题主认为J10C实用升限17000m高于珠峰的问题。个人认为,首先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飞机起飞时升力较小,容易失速。在高原地区机场的海拔较高,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起飞时发动机推力会变小,最大起飞重量降低,可用的挂载和燃油会变少,严重影响飞机的作战能力和航程。飞是能飞起来,能不能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从平原机场满油满弹药起飞再爬升到5000m对于战斗机来说很容易,但是在海拔5000m的高原机场起飞就不能满油满弹药了,这也是战斗机部署高原的难处。原来六爷部署高原的时候就出现过高度读表6000m但是飞机却在山谷里飞行的问题。

评论区有讨论体系对抗的,请各位放心,就算是我这种保守派也认为我方有较大的优势,本答案仅仅涉及双方战斗机的对比。如果真要说的话,印度空军的A50EI预警机只有三架,在重点战略方向上会顾此失彼,我军空警-500的数量充足(截止2019年9月,列装总数12架,4架即将服役而且还在生产中)。我军在高原地区还有非常完善的地面雷达预警网络。在信息感知能力上我方有很大的优势。推测认为我方的飞行员素质和飞机维护能力也好于印军。我方在高原也有HQ-16常驻,HQ-9曾经在高原上部署过,防空能力上也占优势。

以下是推测,不保证绝对正确。根据我现有的公开数据分析,我军的空军力量在高原地区的部署方式应该是轻型机常驻(J10A,J10C,J10S)加重型机以驻训的方式轮流驻扎(J11A,J11B,J16)相结合的方式。轻重型机依靠种方式都可以保持有效的战略存在。重型战斗机在高原机场的维护比较困难,对于飞行员来说常驻高原对生理和心理也是巨大的考验。同时重型机常驻高原成本也很高,所以我们没有选择在高原常驻某一个重型机部队而是选择了以不同的部队轮流驻训值班,有冲突发生时就增加部署的数量。(这也应该是驻高原的重型机机种经常变的原因)用这种方法可以以较小的成本维持战略平衡,同时还把各个部队轮训几遍岂不美哉(有点像当年老山轮战的感觉)。而印度就只有买买买和疲于奔命的分了,我们省下的资金就可以留出来给其他的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了,这是空军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印度就会陷入大量消耗资金买买买的恶性循环,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我军低调公开歼10C飞行员在高原上进行食物补给的画面,无疑是在向外证明中国已经攻克了这一难点。第一,飞行员的身体特征稳定,可以进食,自然也能进行巡航和作战;第二,战机持续飞行了4500公里,证明我们解决了加油和预警的问题,而以中国的习惯,我们公开的往往就是已经达到实战标准的。很显然,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高原制空权已经收入中国空军囊中。